新蔡李家老果子
果子糕是河南的传统美食,是许多70、80后的回忆,也是农村走亲戚必备。在新蔡县李桥镇,提起李家老果店的果子糕,那可是远近闻名,已经传承了三辈人。果子要想做得好吃,这和面很重要,面粉、油、糖稀的比例是多少,加多少水,可是一点不能差。热油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后立刻放入熬好的糖稀中“喝稀”,糖稀喝得越多,就会越好吃。然后在糯米粉中反复的翻匀,就可以上口吃了,口感香酥甜,回味无穷。新蔡李家老果店果子被评为驻马店首届优秀文旅商品。
驻马店凉粉
凉粉一种用豌豆粉、扁豆粉或红薯粉搅拌而成的小吃。这种小吃以其低廉可口的特点流传下来,并加以发扬成凉皮,梗皮,凉面等多个品种,成为街头一道古老、悠远而亲切的风景。 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在驻马店延续了上千年。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绝佳的风味,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如今,已经成为享誉豫南的地方名吃了。据清康熙年间的乡土志记载:“豫中之南,有一地盛产凉粉,色若琥珀,口感爽滑,弹性适中,食之有清热、驱火、凉血之功效。”确山豌豆凉粉:遂平玉山扁豆凉粉:
泌阳花菇酱
利用独创菇类酱制技术采用食品非热杀菌工艺,完整保留了其原始营养成分,酱香浓厚,菇香宜人,粒粒韧爽,多味俱全,可拌饭、可炒菜、可蘸食,带之方便,食之开胃,是你身边不可多得的佐餐佳品。
陡沟手工馒头
在城区的超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带有“陡沟手工馍”标志的馒头,特别是春节,专程购买陡沟手工年馍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正阳陡沟手工年馍香飘大江南北,摆上全国许多城市超市的货架,端上了越来越多家庭和饭店的餐桌。“蒸”出了陡沟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也蒸出人们一个个幸福年。
朱建民烤兔肉
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建民烤兔店位于解放大道与盘龙山路交叉口西南角,经营者朱建民。该店于2007年设立,专注烤兔二十年,经过多年精心研制,兔肉的深加工每年兔子卖出40000多只,带动了农民养殖的产业链。商标“朱建民烤兔王”注册于2012年。在2017年,荣获驻马店餐饮杯,被评为天中名吃名菜;2020年,郑州第八届全国餐饮大赛郑州赛,又双双荣获河南名吃名菜金奖。
香菇脆片
香菇脆具有营养丰富 ,口感酥脆 ,风味独特的特点 ,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即食脆性休闲零食 ,保持了食用菌原有的外观和95%以上的营养。不含人工甜味剂、添加剂 ,营养美味不上火 ,迎合了当前人们崇尚健康、追求绿色食品的饮食理念;且其所含的经典原味、椒盐味等多种口味 ,更是符合了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汝南鸡肉丸子
汝南鸡肉丸子是汝南有名的传统小吃。美味的“汝南鸡肉丸子”不仅走上了汝南人的餐桌,还成了汝南游子外出携带、馈赠亲戚朋友的小礼品,同时也拓宽了餐饮致富路。
京都马家烧鸡
马家烧鸡是河南省京都实业有限公司的特色菜肴之一。从马家第二代传人马文德开始研究马家烧鸡开始,到第五代传人马鹰,不断创新,借鉴了各地烧鸡的特点,并结合大众的口味进行不断改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经过马家几代人的钻研和改良,在鸡肉质优质蛋白的基础上,融汇20多味天然香料进行腌制后,榨制成元宝型后进行卤制,以达到皮酥肉嫩的咸香口味,从而使营养更加全面,更符合人对营养的要求。时至今日,京都马家烧鸡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之一,先后获得河南老字号、驻马店非物质文化遗产、驻马店名吃、天中名吃等品牌称号。
崔记涮牛肚
崔记涮牛肚,由崔金伟创立于1997年,是驻马店市首家独创的以涮牛肚为火锅特色的火锅餐饮。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在驻马店有6家直营店。本餐饮采用独家汤底,秘制调料加精品牛肚,其汤料使用桂圆、枸杞、大枣、丁香、草果、砂仁、良姜等30多种滋补药材,经过十几个小时熬制而成。特点:色香味美,入口爽滑富有弹性,咀嚼意犹未尽,口感丰富、汤浓味厚,鲜香回甜,具有滋、补、养、健体的功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薄山湖松针野生鱼
薄山湖松针野生鱼是河南驻马店确山县的特产美食,这种鱼很大很肥,肉质鲜美,没有鱼腥味,吃着清香滑嫩,有着“水中仙品”的美誉,可以说是野生鱼中的精品。
汝南马蹄馓子
汝南马蹄馓子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特产。马蹄馓子系用清油细面炸制而成,条细色黄,味道醇正,干吃焦酥,看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泡,食用方便,易消化,且经济实惠。汝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特产美食的制作方法。例如汝南有名的土特产小吃,马蹄形馓子,就是过去过寒食节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古时寒食节禁火,要以寒食寄哀思,寒食节这一天不能吃热饭热菜,聪明的汝南人就以清油细面炸制成条细色黄,形似马蹄的食品用来代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汝南马蹄形馓子味道纯正,干吃焦酥,香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散,食用方便,易消化,耐久存且经济实惠。由于汝南盛产优质的芝麻、小麦,与其他地区的馓子比较,汝南馓子最大的特点是用香油炸馓子,不仅味道好,而且盘条时,面性柔,易于拉长,故条细。汝南马蹄形馓子虽为油品,但易于消化,是老弱、小孩、产妇的补品,又是亲朋好友交往的礼品,由于经济实惠,还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关于马蹄馓子的传说汝南的馓子形如马蹄来源于一则故事。光绪年间,汝宁府城内西大街口住着一户叫张玉柱的人家,世代靠卖馓子汤为生。当时,张家的馓子跟其他的馓子一样两端整齐中间拧成“8”字形。一年,汝宁府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府城的生意萧条,张玉柱一天也难卖上三五斤馓子。 一天傍晚,他看着没卖掉的馓子正在唉声叹气,忽听有人喊:“来一碗馓子汤。”玉柱抬头一看,是府衙的马班头骑马从乡下回城。玉柱急忙起身,接过缰绳,把马拴在门前的柳树上,而后盛一大碗馓子汤,恭恭敬敬地递给马班头。马班头吃了一口,就骂骂咧咧地说:“什么馓子汤?简直跟面糊子一样,一点味道也没有。”随手把碗猛地一推,起身就想走。 “马爷,吃把干的充充饥。”玉柱耐着性子,满面笑容地送来一把干馓子。马班头咬了一口,如同皮条一般,顿时火冒三丈。说:“这玩意叫人咋吃?”吃着,把馓子扔出门外。只听“啪”的一声,正好砸在隔壁一家挂面铺的挂面架子上,一挂刚上架的龙须挂面撒落一地。挂面铺的掌柜看是马班头,只好忍气吞声地弯腰收拾残局。 马班头感到不好意思,连忙说:“牛掌柜,把落在地上的挂面称一称,叫玉柱过过油拿来充饥,吃罢一起算账。”掌柜的一听,喜出望外。急忙把散落在地上长短不齐的挂面收拾起来交给玉柱。玉柱立即生火炸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盘金灿灿、黄澄澄的油炸挂面端了上来。 马班头尝了一口,夸奖起来:“好!玉柱来尝尝,很焦脆,比你那牛皮强多了!”玉柱取一根一尝,清香酥脆。 马班头说:“来,给我炸二斤,带回去让知府大人尝鲜。” 玉柱见马班头还要炸挂面,心里就盘算开了:“如果把我的馓子面也拉成挂面那么细,再经油炸,味道一定不差。”于是,他趁马班头吃油炸面的工夫,回到屋里,取出早已和好的馓子面,学着龙须面的拉法,把馓子面拉得比挂面还细。条拉好后,放入热油锅里,细长的馓子条怎么放也不能完全放到油锅里去。玉柱只好把馓子条随手挽成半圆形。不大一会儿,他就做出十几把黄香酥脆、形状半圆的馓子把,放在马班头桌子上说:“马爷,再尝尝我这馓子咋样?”马班头一嚼,连声叫绝。望着这些半圆形的馓子,马班头问:“玉柱,你的这些馓子真是上等食品,应该有个名字,好与其他的馓子区别。”玉柱犯了愁,一转眼,他望见地上的马蹄印,试探地说:“叫马蹄馓子吧?”马班头一听,连连说:“像,就叫马蹄馓子。马蹄馓子好!” 马班头回去,把马蹄馓子送给知府大人,府里的太太、小姐争相品尝,个个夸奖。剩下的几把馓子又分送给汝宁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吃后称赞不已。从此,张玉柱的马蹄馓子有了名,地方绅士、商贾争相购买。玉柱也就发了财。别人见马蹄馓子很赚钱,也跟着学了起来。 汝南武举赵云鹏进京应试,得中状元后,在朝中做官。一日,慈禧太后问他:“你们家乡有什么特产呀?”赵状元说:“有小磨香油、马蹄馓子等。我带的有一些马蹄馓子,请太后品尝!”慈禧吃了马蹄馓子赞不绝口,随即下旨,把汝南马蹄馓子列入贡品。从此,汝南马蹄馓子出了名。 汝南人赵倜喜欢吃馓子。民国初年,他当上河南督军,仍然爱吃馓子,于是就经常派人专程来汝南买馓子吃。汝南人去看赵倜,也都拿馓子。久而久之,他的门卫以为凡是提馓子者即为赵倜老乡。一些绅士、商户见馓子有利可图,就把汝南的馓子匠请到开封去,在城内办起了馓子铺,至今开封仍有“汴梁馓子汝南味”的传说。 1962年夏,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回家乡指导工作。曾在豫南干过革命工作的陈少敏,托他务必捎点馓子回去。后何伟调任教育部任部长,又将汝南特有的马蹄馓子带到北京,请中央领导品尝,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一时间成为中央领导餐桌上的佳品。 改革开放后,馓子业有了大的发展。1980年春,汝南马蹄馓子参加了河南省风味小吃技术表演,得到了一致好评。各大宾馆、招待所纷纷请汝南师傅炸制馓子,或派人到汝南学习技术,使更多的人品尝到汝南馓子的美味。
缠丝鸡蛋
缠丝鸡蛋是一种独特的禽蛋加工技艺,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而闻名。缠丝鸡蛋的蛋黄内有多层红黄相间的彩环,色彩亮丽,煮熟后蛋清浓稠,蛋黄清香而无土腥味,口感筋道,风味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