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溪宝剑
河南省西平县棠溪是全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高端棠溪宝剑需经过创意、锻打、磨削、热处理、雕刻等工种6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2014年,棠溪宝剑锻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棠溪宝剑锻制工艺传承人高庆民的徒弟张耀广在加热剑胚,做锻打前的准备铸剑师傅在加热剑条铸剑师傅在锻打剑条铸剑师傅在用机器粗磨剑条铸剑师傅在雕刻剑鞘上的图案(拼版照片)铸剑师傅在组装宝剑棠溪宝剑锻制工艺传承人高庆民在展示宝剑的韧性
小磨香油
在我国,芝麻油的历史甚是久远。早在三国时,已有文字记载,《三国志.魏志》:“孙权至合肥新城,满笼弛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作照明燃料,那时的麻油是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芝麻而成。晋人张华《博物志》所记“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以及用麻油制豆豉法“……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的内容,是香油文化的最早记录。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南北朝时,香油已广泛的用于餐饮,到了唐宋年间,香油视为最上等的食用植物油,应用得更加广泛。小磨香油现在国内主要是以河南驻马店地区为主。驻马店一带制作小磨油,早在明朝已有记载,到了清初,驻马店小磨香油成了宫廷供品,小磨香油生产已成规模,油坊遍及乡里,农家十之八九通磨油之技,天中村村有油坊,家家出“油匠”,满街叮当响,到处都是“卖油郎”,逐渐形成了香油饮食文化。古味香油的承传人张大伟,就出生于上蔡的磨油世家。现仍有流传下来的古石磨一盘,直径1.65米,重达900多公斤。小磨香油还有它独特的医疗保健之功效。《本草纲目》中介绍芝麻“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使“白发返黑”,“能除一切痼疾……”据营养学家科学分析,芝麻中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确能延缓人的衰老,美容等,食用香油,对保护血管,润肠通便,减轻咳嗽和烟酒毒害,保护嗓子,治疗鼻炎等都功效不凡。据史料记载: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春,督粮道陶正中及其随从官员来驻马店(古称天中)视察民情。来到驻马店,一行人正在街上行走,忽闻一阵浓香,便问陪同官员,答曰:此处有一小磨香油坊,此香乃从此坊传来。陶大人甚喜前往,行约百步,便见一幌在不远处飘扬,上有斗大四字:古味油坊。来至油坊,但见炊烟袅袅,大锅内芝麻热气腾腾,另一锅内香油枣红香亮,大喜兴奋地向随从官员道:此乃绝佳供品。随即封了十坛,亲自送往北京。雍正品其所作菜肴,龙颜大悦,当即下旨,着汝南府官员,扩大芝麻种植,大力推广小磨香油的加工,所有油坊所产油由老头张进行品级,一等上贡,二等交由官府统管,余下的自由销售。至此,流传数百载的驻马店小磨香油才被外人知道。一些营养师认为,小磨香油对中老年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佐餐味素之一了。首先,香油浓郁的香气,对消化功能已减弱的中老年人来说,不仅可增进食欲,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香油本身的消化吸收率也较高,可达98%。香油大量的油脂,还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便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疗效。其次,香油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丰富的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也可减少体内脂质的积累。第三,香油中的卵磷脂不仅滋润皮肤,而且可以祛斑,尤其可以祛除老年斑。最后,中老年人久用香油,还可以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特别是黑芝麻油。对于牙龈出现萎缩的中年人,特别是还有抽烟和嗜酒习惯的人来说,久用香油可保护牙龈和口腔。主要工艺小磨香油主要工艺如下:小磨香油采用的是“水代法”生产经典工艺一:芝麻胚胎的培育小磨香油营养丰富,关键在于原料投料前,先将芝麻培育成芝麻胚胎,促进生成对人体有益的芝麻酚、芝麻素、芝麻酚林素等营养物质。经科学研究,这一技术与现代生命科学高度吻合。这是其它工艺所不具备的。经典工艺二:石磨磨制石磨磨制过程低温、低压,过程温度仅60℃~65℃,所以不会破坏香油中的芳香味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分。经典工艺三:水代法取油采用优质饮用水水轻松实现油胚分离,取油过程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溶剂,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学溶剂残留。同时,水代法生产工艺使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因为比重大而从香油中沉淀了出来,因此,用这种方法制取的香油是完全健康的。经典工艺四:专利物理净化技术小磨香油采用专利物理过滤技术,以天然植物纤维作介质,经二级电子恒温自然沉淀、36层物理过滤,滤掉香油中杂质、异物,净化后小磨香油外观晶莹剔透,色、香、味历久弥新。主要功效 香油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调味品,许多人都喜爱它,同时香油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特殊功效。香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促进细胞分离和延缓衰老的功能。香油含有40%左右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吸收和利用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习惯性便秘患者,早晚空腹喝一口香油,能润肠通便。有抽烟习惯和嗜酒的人经常喝点香油,可以减轻烟对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以及肺部烟斑的形成。同时对尼古丁的吸收也有抑制作用,饮酒前喝点香油对口腔、食道、胃贲门和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常喝香油能增强声带弹性,使声门张合灵活有力,对声音嘶哑和慢性咽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慢性鼻炎患者,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抹于鼻腔患处,一次见效,两次症状全除。
王勿桥醋
王勿桥醋肇始于我国东汉时期,位于河南省正阳县境内。该醋承载着当地两千多年厚重醋文化,王勿桥醋起源于东汉初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路过王勿桥(古时称“望雾桥”),幸遇奇井奇桥相助的一段传奇故事……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王勿桥醋汉代初具雏形,唐代初具特色,北宋成为贡品,据康熙年间《正阳县志》记载:“王勿桥用井水酿醋,气味芳醇,超山、陕出品,并能疗多病伤……”近年来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不断研究创新,王勿桥醋的产品品质、风味、功能更加独特,成品率和原料出品率进一步提升。该醋具有深褐清晶,浓香厚醇,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营养丰富,久存不腐等特点。深受我国中部地区,特别是中原人民的喜爱,成为中部地区食醋的代表。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在2011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秋伏陈醋
三秋伏陈醋实业有限公司位于驻马店店市驿城区的水屯镇三秋工业园,是天中地区最大的液态调味食品酿造企业之一。三秋伏陈醋采用优质小麦为原料,纯粮酿造,不添加任何醋酸等添加剂,采用固态泥池发酵工艺,始于头伏,淋于霜降,暴晒三伏,夜露百日有余,醪熟得醋,陈酿年余酿制而成,因历经三秋三伏时日才得佳品,故名“三秋”伏陈醋。然后成品后存入地下池窖藏 3-5年才可以推向市场,因此品质优良、市场知名度高,以其卓越的品质和风味享誉大江南北。
蔡洪坊酒
蔡州酒酿造技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河南蔡洪坊酒业有限公司位于驻马店市新蔡县,其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的地方国营新蔡县酒厂,由改造自明朝延续至今的“蔡州酒坊”发展而来,迄今已有650余年不断代传承酿酒历史。蔡洪坊酒窖香浓郁,古韵悠远,始于春秋,盛于西汉。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改革、发展,如今的蔡洪坊酒业酿酒工业园区占地面积600余亩,年产原酒3200吨,存储能力达50000吨。
棠河酒
河南棠河酒业有限公司位于西平县出山镇,棠河酒因产地棠溪河而得名。棠溪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被誉为酿酒冶铁胜地。这里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棠溪河两岸就“村村起作坊,户户扬酒旗。” 棠河人于1976年对周边酿酒作坊实施整合,1984年兴厂扩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原酒酿造、生产、检测、销售为主,集酒文化产业园、万亩优质粮源、鲈鱼孵化基地、稻养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旅游观光产业融合为一体的省市骨干企业。
豫坡酒
豫坡酒酿造技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豫坡酒业始建于1958年,地处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是一家从事白酒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下辖国家3A工业旅游景区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豫坡老基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豫坡酒业以“科技创新,生态共享”为发展理念,2007年适时研发推出了豫坡老基酒:天之基、地之基、人之基、和之基。在坚持做好绿色生态白酒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老王坡全国产粮大省中心区、无公害原粮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依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倾心打造酱意浓香型白酒,具有浓中带酱、酱中有浓,绵柔顺和,细腻回甜的独特风格。豫坡酒业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扬,90年代起豫坡集团就开始了豫坡火曲的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也逐步确定了酱意浓香、火曲酿造的工艺特点。2019年7月24日酱意浓香型白酒企业标准获批,8月23日酱意浓香型白酒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面市,荣获2019河南酒业最高奖项金象奖——豫酒风格创新奖。豫坡集团早在1993年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是全国首批获此认证的企业。2016年以来,豫坡老基酒先后荣获第十七、十八、二十一、二十二届中国绿博会金奖,第二十一届全国农洽会金奖,企业荣获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最美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等荣誉称号。
朗陵罐酒
河南朗陵罐酒有限公司(原确山酒厂)食品制造业,位于确山县城北2公里。始建于1958年,占地100多亩,员工160人,拥有灌装生产线5条,储酒吨坛5000条,百吨以上储酒大罐共35个,年产值3亿元。采用优质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糯米为主要酿酒原料,以大麦、小麦为制曲原料,以优质的北泉水系,传承双轮底发酵,老五甑传统手工技法,固态加工工艺,生产有浓香、芝麻香、酱香型白酒,产品具有入口绵、落口甜、甘润爽口、回味悠长、不上头、不刺喉、醒酒快的特点。朗陵罐酒不但好看、好喝而且喝了好受,产品销往省内外几十个省市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
确山小提琴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的西部,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的小盆地内,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历史上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条件十分艰苦,为革命老区。近些年,当地根据地理优势、产业文化及旅游资源,在政府支持下,竹沟镇的道路修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好。2021年11月,确山县竹沟被中国乐器协会认定为“小提琴之乡”。目前全镇共有提琴企业122家,产品远销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年产提琴40万把,年产值近10亿元,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带动3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白云翁毛笔
白云翁毛笔产自上蔡县杨集镇,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白云翁”牌毛笔现已成为书画家和海外侨胞的案头之宝。老夫子为恢复《周礼》,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由陈蔡而厄于台,居然引发出了杨集这个“毛笔之乡”的一段千古佳话来。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无麻不成笔”这个孔老夫子留下的“经典”直流转到宋明才被一位来自浙江的白姓笔工所改写。由此,杨集“麻笔之乡”才渐渐地成了“毛笔之乡”。民国时期,在豫南乃至苏皖、湖广,文人视书案上的“小大由之”相来如珍,“白云翁”这个名字在黉学蒙馆几乎成了毛笔的金字招牌。白家毛笔自明朝到白山林先生,迄今已传十八代。现年73岁的白山林先生的父亲白云翁(白山林父亲的号)在清末民国,名满天中,饮誉大河上下,长江南北。“白云翁”毛笔独门独艺。秘不外传。现今,“白云翁”毛笔约有80个系列,四个类型。分羊毫、狼毫、鼠须、貂毛、香锂、马毛等。其中,尤以羊毫、狼毫混合者为上品。笔头圆润、饱满、坚挺而富弹性。从原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百余道工序。“白云翁”毛笔制品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颇为书画大家视为珍品,被书画大家们誉为 “如锥画沙”、“如意神笔”。清探花程元璋对“白云翁”笔情有独钟,曾回县邑专程拜访,誉白家为制笔大师,清代著名理学家张沐对“白云翁”毛笔推崇备至,县邑李景梅在知赵县时曾以“白云翁”之笔书写“赵州桥”三字而轰动京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白山林先生为代表的白家毛笔第十七代传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使笔锋与牛角、塑料,有机透明玻璃进行了新的组合,具有实用耐久性和观赏性。中国书画院,河南省书画界及北京、西安、太原的书画大家欣然题写赞笔墨宝:“纵览云飞”、“青山白云”等,全国著名书法大家陈天然欣然题写“柔胜刚”。1991年9月,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亲临杨集视察白家毛笔制作,并亲题“妙笔生花”四个字。上蔡县杨集镇“白云翁”牌毛笔现已成为书画家和海外侨胞的案头之宝。2007年被评为“百年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