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驻马店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方案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作出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今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7月,全省秋作物田间管理暨乡村富民产业链式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在商丘市民权县召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工作,决定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市自然资源、商务、文广旅、粮食和物资储备、林业、科技、财政、市场监管、人社、农科院等部门,参照省18条产业链分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进措施、推进机制,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意见。为促进我市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我市乡村富民产业实际发展情况,研究起草了《驻马店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二、总体要求
《行动方案》聚焦6大产业集群、18条产业链,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全要素集聚,构建“龙头引领、集群发展、三产融合、联农带农”的乡村产业格局。到2027年,全市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联农带农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6大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2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实现年均增长5%以上,培育8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链,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链式集群形成新格局、产业生态呈现新局面、联农带农富农取得新突破。
三、培育重点
(一)粮食产业集群。小麦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产业链规模突破300亿元。玉米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60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突破180亿元。红薯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产业链规模突破50亿元。
(二)畜牧渔业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生猪出栏量力争稳定在950万头,产业链规模达到350亿元。肉牛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力争达到125万头,产业链规模突破110亿元。奶业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奶类产量力争达到40万吨,产业链规模突破50亿元。渔业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力争达到13万吨,产业链规模突破20亿元。
(三)油脂油料产业集群。花生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突破350亿元。大豆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0万亩,产业链规模突破20亿元。特色油料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特色油料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0万亩,产业链规模突破50亿元。
(四)特色果蔬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19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突破170亿元。林果产业链。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食用菌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食用菌产量力争稳定在40万吨左右,产业链规模突破300亿元。中药材产业链。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产业链规模突破60亿元。
(五)乡村农文旅产业集群。乡村特色手工产业链。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30亿元。乡村文旅产业链。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
(六)乡村商贸流通服务业集群。乡村商贸物流产业链。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130亿元。乡村服装制鞋加工贸易产业链。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45亿元。
四、推进措施
《行动方案》提出了4项推进措施。一是加强统筹推进。实行链长制,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链长,市直相关部门为链长责任单位,由处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市、县两级聚焦重点产业链,促进规划、政策、标准等有效衔接;强化县域统筹,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二是强化日常推进。建立“方案+图谱+清单”制度,将乡村富民产业链培育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市、县两级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行业协会组织,分集群组建产业联盟,加强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三是优化产业体系。推广平舆“三园”建设经验,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培育“链主”企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
五、要素保障
为保障《行动方案》主要任务高效实施,提出5项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科技与品牌支撑。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资源下乡、提高资源利用率、参与建设区域公用品牌矩阵、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参与“豫农优品”“美豫粮油”天下行活动。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三是强化资金供给。用好相关行业资金,用足用好增量政策,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设立乡村富民产业基金。四是强化用地保障。制定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政策措施,在符合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要求基础上,依规对设施农业用地、产业项目用地等给予重点支持。五是强化服务保障。鼓励探索建设乡村富民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供需信息;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探索丰富发展路径举措,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解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
咨询电话:26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