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纪念馆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1905年—1940年),确山县李湾村人。原姓马,名尚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确山县农军总指挥、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等职。1940年2月于吉林省蒙江县被日寇包围,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杨靖宇故居。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十年动乱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1995年元月,河南省隆重举行了杨靖宇将军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江泽民亲自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过了月门是清洁宽敞的庭院,院中芳草盖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庭院中央,杨靖宇将军的丰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宽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书“杨靖宇将军,1905—1940”字样。南边是一排九间的展厅,陈列有照片、图表、油画等92件展品,较系统地介绍了杨靖宇将军的生平事迹。杨靖宇将军故居坐落在雕像北边,院内有北屋四间(西三间一门,东一间另开门),两间又各有两间小房。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砖木结构,黄色小瓦面顶。院中西侧有一棵家槐,是杨靖宇将军幼年所栽。北屋为杨靖宇将军的诞生处和他青少年时代的住所。屋内陈放有木床两张、睡柜一对,半截柜和大立柜各一个,方桌一张,抽斗桌一张以及茶壶、脸盆等用品。这些家具都是杨靖宇青、少年时代所用过的。北屋东头的一间,陈放着简陋的桌凳,这是杨靖宇将军青年时代领导豫南农民革命经常秘密集会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争方略就在这里产生。东西配房为展室,内陈照片、图表、文献、书籍等101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尤其是他领导豫南农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豫南农民暴动时所用的旗帜、步枪、手枪、大刀、长矛等。还有在东北抗联任总指挥时用过的搪瓷碗、军用锅、切菜板、皮袄、皮褥等军用物品以及将军幼年学习用具30余件。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将军光辉的一生。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占地面积60亩,现建有东西展厅各一座,陈展面积2600平方米,拥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刘少奇办公室、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北窑军事会议、军事训练场、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和孤山冲、毛家棚等多处革命旧址,现存房屋178间 ,收藏文物800多件,其中定级文物231件,其他实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竹沟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题写馆名,1958年正式开馆。1988年1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河南省委、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3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11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验收。竹沟革命纪念馆建馆50多年来,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15人次,省部级领导130人次,中小学生、解放军官兵和社会各界群众33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辐射精神文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传播爱国主义情操,推介老区确山,联系新四军后代和各地新四军研究会的平台作用。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党在这里就建立了基层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创建了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来竹沟主持工作。同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竹沟很快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又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我党在这里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教导队等,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主力均诞生于此。竹沟的重大作用,激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恨,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反共势力以重兵突袭竹沟,我军民奋起反抗,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敌人惨杀我军民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惨案”。此后,竹沟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刘少奇、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8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将军, 200多名地师级干部在竹沟战斗、工作过。展厅于199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竹沟革命纪念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扩建了东展厅,新建了西展厅。
嵖岈山人民公社
嵖岈山人民公社创建于1958年4月20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迄今全国唯一现存的公社旧址。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成功创建成3A级景区,公社旧址内现有5个展厅 ,历史资料、图片、影像资料1500多件,实体文物3000多件,主要不可移动文物建筑面积达7856平方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全年开放天数300天,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位于确山县城建设街55号。坐北朝南,三进院,第一进为临街门面四间,第二进为过庭四间,均为青砖小瓦明代建筑,过庭后院有东西厢房各九间,后有四间二层小楼,为明清建筑风格。整个院落完整,宽13.6米,长88.5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该旧址原为清末民初外国传教士的“福音堂”,1927年我党辟为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旧址包含农民暴动筹备会旧址、农民暴动指挥部旧址。1927年,经周恩来同志直接指导,在中共河南省委、驻马店特支领导下,杨靖宇(马尚德)、张家铎、李鸣岐、张耀昶等共产党人率确山数万农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暴动,夺取了县政权,于1927年4月24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较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迎接北伐革命军进入河南。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建立的全国较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虽然仅存在了72天,但意义十分重大,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就是依托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建设而成的,2005年4月24日开馆,2007年纪念馆经过修缮后重新布展免费向社会开放,让各界群众共享文化资源,开了驻马店市博物馆行业免费开放的先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8年被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9月公布为“驻马店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1年6月被命名为“驻马店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的竹沟镇,东距京珠高速公路36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31公里。这里环境优美、群山环抱。抗战时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有中原“小延安”的美誉。1939年11月11日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就发生在这里。为了纪念、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旌其忠烈,砥砺后代,后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地方政府在竹沟镇北山上建立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
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内。西距泌阳县城33公里,南距桐柏县城55公里,北距舞阳县城52公里,东距确山县城45公里。南邻铜山风景区,S334公路从村中穿过,北临新阳高速公路1000米。四周群山环抱,全村现有800余口人,为焦竹园村委驻地。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包括:焦竹园革命旧址、纪念广场、展览馆。旧址房屋为明代建筑,分为西院、东院和一个东偏院,占地面积45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现东门外墙处一大理石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焦竹园革命旧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东门上楣木制匾额“中共鄂豫边省委”,西门上楣木制匾额“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旧址内共有瓦房53间(包括一座楼房)。焦竹园革命旧址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又称桐柏山革命根据地)是南方八省市十五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称之为鄂豫边游击区,专门有版面作了介绍。这里是被称 为“小延安”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平舆革命老区纪念馆
平舆革命老区纪念馆位于县城区中心地带平舆县烈士陵园内,毗邻平舆挚园景区。展馆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端正沉稳,庄严肃穆。室内展陈面积1280平方米,采用声、光、电互动,图、文、景并茂的展陈手法,结合珍藏革命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物,系统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平舆老区革命简史、英烈事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老区振兴成果等,展馆两侧墙面分别安装大型锻铜浮雕《红色记忆》和《走向未来》,营造出了红色元素蔚然可观、红色故事鲜活可触、红色记忆随处可寻、红色精神直抵人心的氛围效果。展馆北侧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东侧是夏商挚地遗址、夏代车正奚仲之墓和水杉林地,西侧是烈士墓园。2021年建成后,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年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访6万余人次,被授予“河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称号。
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
1947年8月刘邓大军12万人抵达正阳县境内的汝河岸边,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追兵紧逼,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汝河激流阻挡的万分险要关头,刘伯承司令员果断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激励全军斗志,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取得了雷岗血战的重大胜利,顺利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为纪念刘邓大军强渡汝河、血战雷岗、千里挺进大别山,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正阳县于2021年7月1日建成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并对外开放。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取得了驻马店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驻马店市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义和寨会议旧址
在距市区57公里泌阳县马谷田镇东15公里处的一座高山上,有一座用石头垒成的高大山寨——义和寨,这里曾是中共鄂豫边区省委会址 ,也是全国罕见的现存较完整的围寨之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往一个革命老区纪念地义和寨。义和寨会议旧址1936年12月下旬,根据中央精神,中共鄂豫边省委在马谷田东部深山中的义和寨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解决地方党的建设、组织以张楼、侯庄为中心的抗日自卫队。会议决定对省委和游击队领导人进行了调整,王国华任省委书记,周骏鸣任组织部部长,邓一非任宣传部部长,仝中玉任游击队政治指导员,陈香斋(胡祖亭)任游击队队长,李子健任游击队秘书(省委秘书)。义和寨会议是中共鄂豫边省委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桐柏山区革命游击根据地的巩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景区内景观近年来,泌阳县马道林场将山下通往义和寨山的道路投资兴建了水泥路,并初步对西寨门到半山腰陡峭的山路修筑了台阶等。特别是2017年泌阳县人民政府专门在义和寨竖立了中共鄂豫边区省委会址的“革命老区纪念地”石碑。如今的义和寨今非昔比,已经成为泌阳县红色文化著名景点之一,吸引着大江南北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