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5-07 10:09
信息来源: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为着力提升全市产业基础能力,再造重点产业核心竞争新优势,根据工作安排,市工信局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基础,聚焦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起草了《驻马店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3年6月7日前反馈至驻马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策法规与规划科。
联系电话:2912601
邮箱:zmdgxjghk@163.com
地址:驻马店市泰山路526号广安大厦2120办公室(邮编:463000),请在信封上注明《驻马店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
附 件:《驻马店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驻马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7日
驻马店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
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主动融入全省产业链群培育体系,提升全市产业基础能力,再造重点产业核心竞争新优势,着力构建以高能级群链为关键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提升重点产业链基础高级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群链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现代化驻马店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重点培育的15个产业链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高效衔接、深度耦合,形成千亿级现代食品和百亿级现代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现代化工、新能源电动车、现代轻纺、户外休闲用品九大产业集群。
二、培育重点
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增优势,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规模能级。
(一)现代医药产业集群
1.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天方药业、华中正大、爱民药业等重点企业以及河南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中国医药天方药物研究院、河南省兽用生物合成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淮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等技术研发平台、高校,有序扩大生物发酵、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规模优势,加快补齐高端制剂、高质量仿制药、创新化药、兽用疫苗等产业短板;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和畜禽加工优势,积极向现代中药、中药饮片、中药衍生产品、兽用中药、生化制药等领域延伸,推动建设区域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提升医药化工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能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到2025年,现代医药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亿元。
(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2.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依托鹏辉电源、惠强新材等重点企业以及河南鹏辉研究院、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驻马店市新能源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等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发力储能电池方向,集中攻关锂离子大容量储能电芯及配套高性能电池隔膜等技术难题,谋划布局聚阴离子体系钠离子电池、新型钠电专用隔膜、锂电池拆解破碎和高价组分分选回收以及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钠电池等产业;依托华中瀚海新能源、开明新能源、斯玛特新能源等重点企业,针对消费类3C锂电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坚持“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定制型、异型3C锂电池产品;依托年产45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沃伦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亿德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鹏辉锂离子电池材料绿色低碳循环等重点项目,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结构件、铜铝箔、电解液、粘结剂、导电剂、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制造装备等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不断补齐正负极材料、电池溶剂、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缺失环节,加快打造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系统管理、应用市场为一体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亿元。
(三)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3.牛羊精深加工产业链。依托恒都食品、启明肉食品、确山牛羊肉深加工产业基地、正阳君乐宝、花花牛乳业以及河南省肉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阳君乐宝乳业技术研究中心,巩固提升牛羊养殖、屠宰、奶制品规模优势,补齐设备工艺、冷冻保鲜及储存、新型杀菌保鲜等短板,推动向多品种、系列化、精包装、易存储等熟肉制品和新型复合健康肉制品方向延链,加快突破鲜骨、骨髓、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向凝血酶、白蛋白、骨胶、调味品等生化制药、美容保健、食品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等方向延链。研发绿色有机奶、低乳糖奶等高端乳制品以及发酵乳制品,发展低温乳制品,开发奶酪、乳清粉、浓缩乳蛋白等产品。
4.生猪精深加工产业链。依托牧原肉食品、上农食品、凯佳食品、大红门肉食品、扬翔饲料以及河南省生猪基因工程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特种母猪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低温肉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立足生猪养殖、屠宰规模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和猪肉产品出口外销和跨省外调需要,支持屠宰企业按照“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的原则,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肉类精深加工,做优驻马店猪肉品牌,加快做强自动化养殖设备、兽药、饲料等产业上游和各类猪肉食品制品等产业下游。补齐自动化屠宰、高效分割、冷冻保鲜及储存、新型杀菌保鲜等技术研发短板,推动鲜肉制品向预冻肉、小包装、细分割、熟肉制品方向发展。依托我市生物医药、皮革加工产业优势,加快推动血、骨、脏器、毛皮等副产品向综合利用方向延链,大幅度提高生猪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谷物加工及方便休闲食品产业链。依托克明面业、正康粮油、正阳鲁花等粮油加工企业及河南省花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芝麻油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优质小麦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巩固提升面、油加工优势,补齐品牌、加工工艺等短板,加快开发符合消费者全营养健康需求的新品。依托今麦郎、新地食品、君乐宝乳业、恒美食品等重点企业及河南省花生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多谷物高膳食纤维健康休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巩固提升谷物类休闲食品、调味品等发展优势,补齐生物技术、新产品研发等短板,加快向个性化、营养化、功能化等中高端休闲食品延链。
6.酒饮品产业链。依托蔡洪坊酒业、豫坡酒业等重点酒企及蔡洪坊河南省芝麻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豫坡酒业河南省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原酒古方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白酒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巩固提升白酒生产和驻酒文化优势,补齐酿造工艺、品质品牌等短板,做强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环节,加快向原粮基地建设环节延链。到2025年,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
(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依托中集华骏、亚特车辆、长荣医疗等重点企业和中集华骏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专用车改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专用车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河南省轻量型专用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不断研发推出轻量化、高安全性、高附加值产品,巩固提升半挂车(中置轴)、轻型自卸车、厢式车、罐式车、冷藏车等专用运输车辆优势,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医疗车、环卫车、房车等特种车,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依托恒久机械、中集华骏铸造、天中骏驰等重点企业和河南省轻量化复合制动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汽车轮毂铸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做强质量、做优品种、做大规模,巩固提升轮毂、制动鼓(盘)、防护配件和挂件等零部件优势;通过扶持现有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加快建成驿城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模具产业园等产业载体,支持企业加强与一汽、二汽、重汽等重点主机制造头部企业合作,以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等方式,补齐车桥、车轴、支撑设备、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产业链短板,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专用车产业链。
8.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依托金凤牧业、万华畜牧、瑞航农牧等畜禽装备企业和蛋鸡养殖智能化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蛋鸡养殖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生猪养殖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高端专业力量,为畜牧机械装备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巩固提升生猪、蛋鸡、肉鸡畜禽自动化养殖设备优势,开发肉羊、奶牛、肉牛自动化养殖设备。补齐精准饲喂、智能环控、养殖信息监测、疫病防控、畜产品智能化采集、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等先进机械装备短板。培育发展新型畜牧机械装备经营和服务组织,鼓励支持畜牧装备骨干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创新畜牧新装备新技术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方式,构建畜牧设施装备生产企业、养殖场(户)和科研院校、社会团体等技术推广体系,促进畜牧设施装备使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为畜牧机械装备研发、试验鉴定、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持。依托农有王、豫丰机械、鑫茂机械等重点企业和河南省复合作业播种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花生播种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巩固提升收获机械优势,重点围绕播种、生产、收获和储运使用等农业生产环节,补齐精良栽播采机械、大型复式农机具、植保机械等短板,鼓励、支持企业以产品创新为导向,向智能农机延链,推动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亿元。
(五)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9.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依托昊华骏化、平煤神马尼龙材料、浩瀚化学、九和化工、辰龙实业等重点企业及昊华骏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三聚氰胺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黄淮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校,依托氨醇、醋酸等基础大宗化工材料生产规模优势,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逐步向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点领域迈进,争取在有机硅、高性能复合树脂、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形成高端引领的市场竞争优势。积极布局和推动电池电子材料和合成材料等前沿化工材料研发攻关及产业化,通过加快运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推动全市化工产业转型提升。到2025年,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00亿元。
(六)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10.绿色建材产业链。依托豫龙同力、中联新材料、蓝翎环科、远泰石材等重点企业和河南省绿色混凝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建筑防水防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巩固提升特种水泥、防水材料、新型石材等优势,补齐装饰材料、新型保温材料等短板,做强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环节,加快向轻质隔热保温材料环节延伸。
11.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依托金鼎远大、筑友智造等重点企业和河南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装配式建筑重点实验室、驻马店市装配式预制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绿色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淮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校,巩固提升混凝土建筑构配件标准化等优势,补齐木结构建筑配件短板,加快向装配化装修环节延链,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承接外地装配式建筑项目,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和产业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到2025年,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00亿元。
(七)现代轻纺产业集群
12.服装制鞋产业链。依托领秀服饰、丰盈制衣、蚕神源服饰、华丝时装等重点企业和河南省红外线保健内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盈制衣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河南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校,巩固提升服装加工能力、西平“金剪子”劳务品牌、物流运输优势,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省服装协会、国际化服装销售平台合作,专注发展服装某一细分领域,着力提升服装加工能力建设,批量引进细分领域服装加工企业、辅料配套生产企业和创意设计、品牌服务、电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企业,补齐产业发展急需短板,再造驻马店服装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完善相关产业链条,不断提升驻马店服装产业知名度、美誉度。依托隆琪鞋业、金帝鞋业、荣辉鞋业、荣光鞋业等重点企业及驻马店市高分子橡胶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高分子布面运动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品牌化、时尚化、个性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舒适、功能鞋类,形成皮鞋、休闲鞋、童鞋、劳保鞋等生产和供应链,加快形成品质标准化、设计新颖化、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的提升模式。
13.时尚皮革产业链。依托中牛实业、弘康皮革、永盛皮业等重点企业,加强与陕西科技大学对接合作,加快推进“皮革产业创新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利用,巩固提升“中国皮革产业基地”品牌优势,加快推动平舆皮革产业园、汝南县皮革制鞋产业园建设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补齐新产品研发、绿色工艺等短板,加快向服装服饰、皮具、家居等皮革制品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尽快形成集皮革加工及皮革制品制造、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皮革产业高地。到2025年,现代轻纺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00亿元。
(八)户外休闲用品产业集群
14.户外家居产业链。依托永强户外用品、泰普森休闲用品、乐居户外用品等企业,推动建立户外家居及休闲用品创新研发实验室,巩固提升户外休闲用品生产、板材加工等优势,不断完善平舆县户外休闲产业园配套能力,补齐五金制品、产业用纺织制成品等短板,大力发展定制家居、户外家具等终端产品。到2025年,户外休闲用品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
(九)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群
15.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依托立马车业、绿佳车业等重点企业和驿城区装备产业园和汝南县电动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以做大做强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关键零部件、特种车为突破口,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创新,促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汝南县绿佳车业年产5万辆塑壳电动四轮车、宏源启磁业高性能钕铁硼磁铁性电子元器件、台州知乐途微型智能换电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生产线、恒品机械年产300万个电动摩托车前叉总成、奥牛新能源年产50000台电动摩托车等项目建设,拉动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配套能力和质量规模不断提升,争创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动车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链提能晋级。依据河南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及综合评价办法,选定市域、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群链,积极融入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体系,按照“三化三型”(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创新型、协作型、外向型)培育总体要求,争创河南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支持引导各县区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集群和产业链迈入中高端、处于关键环,集群和产业链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力争创建2个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 4个市域、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二)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工程,集中资源支持一批产业链群创新平台做优做强,着力打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升级的策源地和加速器。聚焦重点产业链新品研发、关键技术突破、技术工艺升级等企业研发、生产制造领域个性和共性问题,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企业、平台、科研院所、高校协同研发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汽车及零部件等15个重点产业链,有的放矢推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攻关,推动重点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产业链升级改造。推动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加快食品、装备、材料、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嫁接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延链中高端。推动重点产业链建设以智能工厂(车间)为主要载体的智能制造新场景,鼓励“链主”企业向上下游企业推广系统解决方案,带动提升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加快重点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化工、建材等产业链绿色化改造,加快布局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到2025年,实施产业链“三化”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
(四)强化产业链项目招商。以重点产业链图谱清单为导引,聚焦短板弱项,强化延链补链招商。用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协同配套项目。按照“三个一批”工作要求,强化推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推动重点项目向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的开发区聚集,提高产业链集中度。到2025年,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300个以上。
(五)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计划、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头雁”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重点产业链优质企业发展雁阵。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产业链“链主”企业供应链、创新链体系,形成“链主”企业引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全市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超100亿元企业 3-5家。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
(六)保障产业链韧性安全。持续深化产业合作,把握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推动重点产业链主动连接国内先进制造业群链,协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引导“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组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重点产业链产品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积极推动多元稳链,加强与先进地区产业链高端环节合作,建立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备份体系,强化重点产业链预警监测分析,健全产业链安全应急保障机制,提高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四、推进机制
(一)专班化责任推进。进一步加强“双长制”组织领导,总链长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分别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担任。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研发机构”的原则和重点产业链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分包联系全覆盖要求,由链长牵头组建工作推进专班,成员由市直有关部门、相关县区政府负责人和企业家、科研机构(高校)专家等组成。促进“资源要素向产业链群集聚,政策措施向产业链群倾斜,工作力量向产业链群加强”,形成政企研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链群培育工作合力。每个重点产业链专班由一个市直部门作为链长责任单位,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专班日常联系与协调工作。
(二)清单化动态管理。建立“一链一图谱七清单”工作推进机制。“一图谱”即分链制定产业链图谱,“七清单”即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重点园区清单、重点短板清单、重点创新平台清单、重点事项清单和重点目标清单(年度目标、增长点、“小升规”)。各工作专班要逐链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前沿,系统梳理分析产业链短板环节、长板优势,明确补链重点、延链方向,分链优化顶层设计,推进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并对“七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更新一次。
(三)常态化督导考核。总链长原则上每季度听取一次各产业链建设情况汇报,研究产业链建设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各链长每月对分包联系的重点产业链进行工作调度。建立督促督办制度,将总链长、链长和相关会议明确的重要事项列入市委和市政府督查工作重点。研究制定我市重点产业链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对重点产业链链长责任单位和专班成员单位分别进行考核,同时将各县区推进产业链建设情况一并纳入考核范围,对考核成绩靠前的按规定进行表彰。
(四)精准化企业服务。在持续加强企业纾困帮扶和推进“八个深化”的基础上,将“万人助万企”活动重点聚焦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围绕畅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攻难点、通堵点、除痛点,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价值创造力、投资牵引力、生态支撑力。完善企业服务领导包联机制,市县两级领导分包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重点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市领导分包联系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引导。统筹发改、工信、科技、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对各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创新平台支持,加大对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省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研究重点产业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普惠性支持政策;按照“一链一策”原则,研究制定分链差异化支持政策。
(二)强化用地供给。制定重点产业链项目用地保障清单,积极保障重点产业链项目用地。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探索“定制化”供地新模式,实行“带条件”拍卖方式供应,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混合用地、弹性用地等模式,降低项目用地成本,缩短用地报批周期,保障重点产业链项目快速落地。深化开发区“亩均论英雄”评价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产业效益“双提升”。
(三)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产业链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链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和发债融资。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精准辅导,推动企业加快上市。发挥各级产业基金作用,促进更多重点产业链项目落地。
(四)强化人才支撑。依托“中原英才计划”,制定重点产业链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清单,精准招才引智,吸引高层次人才向重点产业链集聚。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链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着力构建满足重点产业链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保障体系。
(五)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重点产业链煤、电、气等基础要素保障,加快建设与重点产业链适配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大能耗指标和环境指标保障力度,清理腾出的环境容量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链项目布局需求。动态更新重点企业“白名单”,分领域、分链条建立差异化管控机制,优化环保执法监管方式,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经营。
(六)强化氛围营造。及时总结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选树标杆、复制推广,扩大示范效应。各县区要结合实际,主动探索将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链融入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的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不断丰富和深化重点产业链培育路径举措。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培育中先进典型和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全市培育重点产业链的浓厚氛围。
附件:驻马店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表
附 件
驻马店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表
序号 |
产业集群 |
集群责任 领导 |
重点产业链 |
链长 |
责任单位 |
盟会长单位 |
总群链长:鲍常勇李跃勇 | ||||||
一 |
现代医药 |
刘晓文 |
1.生物医药产业链 |
鲍常勇 刘晓文(副链长) |
市工信局 |
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 河南金玉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二 |
节能环保 |
孙继伟 |
2.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
李跃勇 孙继伟(副链长) |
市工信局 |
河南省鹏辉电源有限公司 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
三 |
现代食品 |
王玲 |
3.牛羊精深加工产业链 |
李宝清 |
市农业农村局 |
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启明肉食品有限公司 确山牛羊肉深加工产业基地 |
4.生猪精深加工产业链 |
陈锋 |
市农业农村局 |
上蔡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上农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凯佳食品有限公司 | |||
三 |
现代食品 |
王玲 |
5.酒饮品产业链 |
孙继伟 |
市工信局 |
河南蔡洪坊酒业有限公司 河南豫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驻马店市酒类产业联合会 |
6.谷物加工及方便休闲 食品产业链 |
何冬 |
市粮食和物资 储备局 |
遂平克明面业有限公司 今麦郎食品遂平有限公司 思念食品(遂平县)有限公司 | |||
四 |
装备制造 |
李建超 |
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
李建超 |
市工信局 |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驻马店恒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8.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 |
何冬 |
市农业农村局 |
河南金凤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万华畜牧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阳县豫丰机械有限公司 | |||
五 |
绿色建材 |
李全喜 |
9.绿色建材产业链 |
贾迎战 |
市住建局 |
驻马店市豫龙同力水泥有限公司 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10.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
李全喜 |
市住建局 |
河南金鼎远大住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六 |
现代化工 |
张威 |
11.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
张威 |
市发改委 |
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平煤神马尼龙材料(遂平)有限公司 |
七 |
新能源电动车 |
王钦胜 |
12.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 |
王钦胜 |
市发改委 |
河南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绿佳车业有限公司 |
八 |
现代轻纺 |
宋庆林 |
13.服装制鞋产业链 |
宋庆林 |
市工信局 |
西平县蚕神源服饰有限公司 河南隆祺鞋业有限公司 |
14.时尚皮革产业链 |
杨大群 |
市生态环境局 |
河南中牛实业有限公司 平舆县弘康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河南永盛皮业有限公司 | |||
九 |
户外休闲用品 |
杨大群 |
15.户外家居产业链 |
杨大群 |
市商务局 |
河南永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河南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