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02 17:26
信息来源:
驻马店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驻马店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气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消防救援支队、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对我市2025年7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形势趋势进行了会商分析、评估研判,通过会商形成以下报告:
一、气候趋势预测
6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140.5毫米,较常年同期(134.1毫米)偏多4.8%,较上年同期(59.1毫米)偏多137.7%;全市平均气温26.6℃,较常年同期(25.8℃)偏高0.8℃,较上年同期(27.8℃)偏低1.2℃。
预计7月份全市降水量在190~230毫米之间,较常年偏多0~2成。预计全市平均气温在28~29℃,较常年偏高1℃左右。
二、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气象方面
7月上旬中期,有小到中雨;中旬前期,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下旬后期,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预计7月上旬前期、中旬后期和下旬,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二)水利方面
截至6月30日8时,宿鸭湖水库水位52.17米(汛限水位52.50米),蓄水量194百万方;薄山水库水位111.78米(汛限水位113.80米),蓄水量176.36百万方;板桥水库水位108.52米(汛限水位110.00米),蓄水量177.34百万方;宋家场水库水位184.23米(汛限水位185.60米),蓄水量59.96百万方。大型水库总蓄水量607.66百万方。
(三)地质灾害方面
7月份我市已全面进入汛期,短时强降雨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出现暴雨洪涝的可能性较大,极端天气下,矿山透水、淹井、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风险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防治任务艰巨繁重。
(四)林业方面
暑期进入旅游旺季,野外活动人员增多,巡护力量、卡点设置及检查站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监控,违规用火行为难禁止,野外火源管控难度较大,易引发森林火灾。暑期间涉林单位生产、施工用火行为增多,部分单位受工期压力影响,存在森林防火制度执行不到位、防控措施落实不力等问题,为森林火灾发生埋下安全隐患。
(五)农业方面
7月正值我市夏管的关键时期,预计农业方面的自然灾害主要体现在受极端天气影响,洪涝、干旱、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气象多发频发,并为农作物病虫害滋生繁衍创造了有利环境。棉铃虫、玉米螟、粘虫、地老虎等虫害,以及南方锈病、花生叶斑病等病害,在秋作物生长阶段极易爆发,尤其草地贪夜蛾对夏玉米危害的风险较高。
(六)城市管理方面
市中心城区处于主汛期,城市防汛压力重大,不排除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有可能发生市区个别点位和路段发生积水的情况。
(七)交通运输方面
7月份受气候因素等影响,干热风、高温、阶段性干旱、暴雨、雷雨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恶劣天气增多,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损坏风险,造成道路驾驶通行风险增大,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带来风险挑战。同时也是避暑旅游、短途游、自驾游、学生放假等出行活动的高峰期,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加剧。
(八)文广旅游方面
进入暑期,景区迎来旅游的小高潮时期。7月份易发强对流天气,降雨增多,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主要以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为主,给部分景区带来不安全因素,划船、漂流等涉水活动风险较高。
(九)建筑施工方面
7月份建筑施工进入繁忙期,高温条件下,工地高空作业人员不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现象增多,易导致高坠、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施工塔吊和升降设备、深基坑支护体系、附着升降脚手架、悬挑和高大脚手架体系等环节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设施质量和安全措施不力等,事故风险进一步增大。
(十)消防方面
随着气温升高,夜间餐饮、休闲娱乐等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增多,餐饮、娱乐场所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易引发火灾。工厂单位、居民住宅集中使用防暑降温设备,线路负荷瞬时增大,设备长时间运转,尤其是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充电频率增多,易导致设备过载、电线短路、高温故障,甚至引发火灾。
(十一)矿山方面
受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地下矿山可能引发淹井、井下停电,尾矿库可能发生漫坝、溃坝,露天矿山、排土场可能引发滑坡坍塌。在高温潮湿环境下,矿工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暑症状。
(十二)危化工贸方面
7月份,化工企业开停车、检维修、动火作业处于高位,部分企业异常工况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不到位,易发生事故。极端天气多发,可能引起安全设施不能有效运行,潮湿环境还会导致电气设备老化、受潮,造成短路漏电,引发人员触电事故等安全事故。高温使有毒气体挥发扩散加快,有限空间中毒窒息风险上升;持续高温与超负荷工作,易致员工中暑、体力不支、应变力和反应力下降,增加安全风险。
三、会商建议
(一)气象部门要及时进行气象预警,做好气象灾害特别是中短期和临近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确保城市在极端天气下能够有序运行,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水利部门要加强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监测,严防旱涝急转,科学管理调度水资源,做好水源保障工作;加密水利工程日常巡查,重点关注局部强降雨,强化山洪监测预警,全力保障我市安全度汛。
(三)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巡查排查,及早发现地灾隐患,避免发生地灾事故;加强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降雨特别是强降水等天气变化情况;加强宣传演练,切实提高群众识灾辩灾和临灾避险能力;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群众搬迁避让工作。
(四)林业部门要强化防火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护林防火意识;严格管控野外火源,有效消除火险隐患,在休息日和高火险天气,适时颁布禁火令,确保火源不入山。定期修剪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实现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和及时处置。
(五)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做好玉米草地贪夜蛾、粘虫、地老虎、玉米螟和褐斑病、锈病;花生叶斑病、白绢病等病虫害的防控。要适时科学灌水,充分利用节水设施,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秋季农业生产丰收打好基础。
(六)城市管理部门要认真梳理入汛以来防汛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对排水不畅的管网和雨水井进行清掏,确保积水有出路;对发现的易积水位置,及时采取相关工程措施,防止出现大面积内涝。
(七)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要有效应对7月份可能出现的汛情旱情等自然灾害及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强化重点区域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严防旅客滞留。做好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工作,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保障旅客安全、便捷出行;要强化重点场所、车辆管控。紧盯“两客一危”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客运站实名制购票查验、车辆例检、客车出站检查,密切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安全告知、安全带-生命带等制度。
(八)文广旅游部门要密切关注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全市各A级景区如发生极端天气,立即关闭漂流、玻璃栈道、游船等风险性高的游乐项目,各景区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要加强值班值守。发布旅游风险提示,完善文旅涉灾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针对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消防设施设备保养和维护、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等方面隐患。
(九)住建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落实临边护栏、防坠网、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措施。合理安排作业和休息时间,配足备齐解暑物资和防中暑药品。督促有关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监督指导建筑施工单位提高施工现场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强化日常巡查、动态监控、安全检查,督导各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工序规范操作和现场管理,严防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十)消防救援部门要切实发挥消安办作用,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酒店、宾馆、民宿、大型综合体、文体场馆、景区景点、文体类培训学校、商场市场、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查处在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动火作业、占用消防车道、堵塞消防通道、违规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建筑保温材料、停用消防设施和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飞线充电、违规改装等违法行为。对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锁闭共用、借用疏散通道的要予以纠治。
(十一)工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要加强采掘面、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顶板支护和通风设备检修制度,加强主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以及配套设备的隐患排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瓦斯积聚。要定期对提升运输系统等关键环节开展巡查检查,确保安全防护装置有效。要加强员工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严禁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十二)应急管理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会商研判,处理险情、灾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信息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快速、准确、详实报送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信息。要督促企业加强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安全施救知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确保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督促有限空间作业单位严格落实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装备,确保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