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商体系〔2024〕9号 驻马店市商务局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6-30 16:56

信息来源:

市人大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4-06-30 16:56


信息来源:

市人大



分享到:

驻马店市商务局

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4号

建议的答复

驻商体系〔2024〕9号

 尊敬的余永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电商建设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商务部、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着力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工作,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一、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开展电子商务工作以来,特别是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以来,市商务局积极督促指导各示范县建机制、聚合力、强基础,探索出了新路径、新模式,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政策引领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每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作为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支持引导了全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全市电子商务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措施推进扎实有力。2015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示范县全覆盖,获得支持资金1.9亿元。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有项目、有资金、有督导、有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正阳县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被商务部直接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确山县两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县,成为我市第一个也是唯一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强县”。截止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县8个、省级示范县1个,县、乡、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域物流仓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培育力度不断加强,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在服务“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典型培育亮点纷呈。经过几年的努力,各示范县探索出一批成功的模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西平县渔网渔具产业借助电商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以专探乡水泉汪村为代表的多个渔网渔具电商专业村。正阳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全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依托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全国生猪调出第一大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等产业优势,推进农产品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激励,受到了省政府配套激励、市政府嘉奖,开创了河南省商务系统和驻马店市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先河”。市商务局、上蔡县、泌阳县以及全市18个乡镇被河南省商务厅评为“电商扶贫工作先进单位”,16人被河南省商务厅授予“优秀电商扶贫带头人”。

(四)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全市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9个,县级物流中心9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近2300个,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农民得益、消费者得惠、政府得赞的农村电商生态圈。全市建成各类直播间161个、直播基地42个;新增各类网店近5万个;开展电商培训近12万人次,其中培训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19661人次,轮训乡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24487人次;培育了3421个电商扶贫带头人,带动就业创业3.9万人。总体看,社会电商资源有效整合,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拓展,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稳步推进,创业创新成效突显。

(五)产业支撑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西平具有全国最大的渔网渔具加工基地,占地80亩的渔网渔具电商产业园一期已投资1000万元,4户村民网店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有2户达到了800万元,还有20余户超过了100万元。本土电商平台来村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作物种植提供数字化全流程监测。确山金乐农业、平舆天中农业、正阳奔林鸟等一大批本土电商企业通过互联网将产品销向全国,确山卓迪克公司通过跨境电商让乐器等国货销往美洲、欧洲等一些国家,西平县鹤鸣箱包、汇丰水处理设备、鸿泰来发艺等跨境电商平台年成交额近2000万元。平舆县康博汇鑫“我爱芝麻网”成为全国最大的芝麻电商交易平台,年交易额达6.5亿元。正阳县“正阳花生”、确山县“薄乐山臻”、西平县“嫘祖丝韵”“乡约希平”、遂平县“吴房记忆”、上蔡县“重阳优选”等一批电商公共品牌助推了农产品电商销售品牌化、标准化。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过程中,全市的电子商务网络发挥优势,开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无接触营销服务,为广大乡村和城市小区筑起一道新防线,既解决了疫情防控形势下消费品买难问题,又能借助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帮助越来越多的商家解决卖难问题。2023年全市累计开展产销对接活动73场次,线上线下签约金额5.26亿元,其中组织直播带货34场销售额1684.3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我市县级电商运营中心的孵化功能还有待完善,对电商企业的孵化能力还须进一步加强。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2、农村电商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具有高水准的电商品牌及营销策划、设计、包装、宣传、运营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本地电商人才成长速度较慢。

4、县级物流中心整合进展较慢,部分物流企业积极性不高,各自为战现象还较突出。

三、下步工作

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两会”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站点”的模式,积极培育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和运营平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挥中枢”,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是“神经末梢”,要抓好中心建设,辐射带动乡村服务站点和众多网店,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电商服务中心要不断完善功能,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综合信息、业务咨询、行业统计、营销策划、人员培训、创业孵化和金融等综合服务,吸引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设立机构、拓展业务,发挥引领作用和规模效应,带动本地电商企业发展。要拓展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功能,鼓励“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持续健全便民服务、生产服务、农村产品供应链服务等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着力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只有解决好农村物流配送问题,畅通毛细血管,才能从根本上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要加快网点布局,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推进网点向“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延伸,努力做到物流服务不留死角、无盲区。要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区域内邮政、供销、物流、电商、传统商贸企业的物流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网络、设施和信息的共建共享,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着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当前,消费者品牌意识普遍增强,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快速提升,优质化、多样化、绿色化日益成为消费主流。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注重商标品牌认证,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可追溯,以电商带动农业产业升级,把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好地转化为市场价值。要大力挖掘、培育和开发适合网络销售的商品,抢占市场先机。要着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积极培育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驻马店名牌产品,打造一批知名网销品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确保农产品质量可靠。同时,要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电商市场管理,为优质品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瓶颈制约,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并举,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要坚持需求导向、培训先行,不断探索农村电商人才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开通涵盖电商运营全链条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尤其是实务操作性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各示范县要投入更多资源,把“专家名师”请进来答疑解惑,组织宣讲团巡讲,联合高校、名企、协会组织开展培训,努力做到“应培尽培”。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区,为电商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优化工作生活环境,做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五是着力强化政策接续。“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流通体系中心工作也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转向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要将农村电子商务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要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电商支持政策,巩固和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果,加强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效衔接,完善制度机制,压实承办企业责任,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盘活用好已形成的项目资产和设施设备,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的商务事业,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