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6-15 17:00
信息来源:
市人大
驻马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67号
建议的答复
驻文广旅〔2024〕50号
王登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驻马店市文化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很好,对我们今后推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诚然,我市是文化产业大市,但不是文化产业强市,正如您建议所说,文化产业发展在基层特别薄弱,各县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农村普及还是个短板,我市文化产业振兴任重道远。
下面紧紧围绕您提出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和健全文化市场,配套产业服务三个方面的建议,就有关工作和建议汇报、答复如下:
一、正视问题,为推进全市文旅产业振兴定标明向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市场主体规模还不够强大,优势特色文化产业不多,代表性的文化产业除确山小提琴、汝南麦草画、平舆休闲露营装备等品牌外,其它特色优势产业不多不强,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一)文旅产业有基础有数量,但不够强。引进培育了嵖岈山、皇家驿站、蓝天芝麻小镇、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支撑引领了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文化产业特色村1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7个、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13个、市级文旅品牌200余个;至2023年末,全市规上重点文旅企业达到143家,文化旅游经营单位2700多家,从业人数30000多人,年主营收入100多亿元。文旅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数量,但是国家和省级知名文旅品牌较少,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二)传统产业有发展有提升,但亟需转型升级。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汝南麦草画、确山小提琴、西平棠溪宝剑、恒美工艺钩编等一批代表性传统文化产(企)业,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了一定市场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但是受三年新冠疫情和市场转型等因素影响,新产品创新研发不够,产品处于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营收呈下滑趋势,提升发展较为困难,个别文旅企业处于生存边缘,亟需创新业态、转型发展。
(三)文旅市场主体活跃,但要素保障不足。经过三年新冠疫情的“洗礼”,去年以来,全市文旅产业迅猛复苏、强势增长,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5725.3万人次,同比增长28.7%,为2019年的105.4%;旅游收入396.5亿元,同比增长33.4%,为2019年的102.3%,文旅产业正在加速进入转型期、变革期、重塑期,多数企业扩大投资信心增强,社会热钱投资文旅意愿强烈。但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还不够到位、不够有力,文旅项目招商难、企业融资难较为明显,文旅项目用地指标紧缺,高层次人才难引进、留不住,支持文旅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缺少含金量,已经出台的还难以落实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研究破解。这些问题,为我们今后推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夯基筑路
“十四五”以来,我们为推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也扎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夯实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振兴的基础。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把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一,将文旅产业发展提高到了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层面,召开了全市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进会议,高标准编制了《驻马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5)》《驻马店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构建了“一心一带四组团”(一心:城市游客服务中心,一带:淮河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带,四组团:北部观光度假组团、东部文化体验组团、南部研学养生组团、西部山水休闲组团)的发展格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强市建设的政策意见》(驻发〔2018〕 7号)、《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驻发〔2020〕7号)、《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驻文改〔2021〕1号)等政策性文件;规划建设了100多平方公里的驻马店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组建成立了驻马店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产业支撑和平台基础。
(二)坚持项目引领,支持做大做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为引领,重点推动了嵖岈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改扩建、竹沟红色小镇、蓝天芝麻小镇、金沙湾美丽乡村和正阳雷岗血战纪念馆等一大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嵖岈山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皇家驿站创建为全省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谋划了驻马店市游客服务中心、新建驻马店市图书馆等2个政府专项债项目;主动邀请北京河南商会、中青旅投资集团、上海诚唐文旅集团和河南省文旅投资集团等企业商会前来我市考察对接文旅项目,签约引进了花庄房车营地、西平野生动物园等文旅项目。
(三)坚持平台搭建,促进交流合作。积极有效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2020和2023年)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得到了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展会规模、办会层次、展览内容和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去年,省政协副主席谢玉安,省文旅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文旅博览会,全省各地市、皖豫文旅联盟—阜阳、淮南、六安、亳州等地文旅部门负责人和文旅企业参展参会,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300家,展出商品3000多种、2万多件,现场交易额800多万元,定单交易额10亿元,签订战略合作意向5个。另外,我们还利用春节、元宵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机会,策划举办了民间艺术与非遗展演、2024驻马店年货暨民俗文化大集、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为文旅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
(四)坚持服务至上,提升管理水平。在全市文广旅系统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推进文广旅领域“放权赋能”改革,推动了30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下放,激发了基层发展活力;实现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市民中心服务大厅,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制定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编制了《申请服务事项指南》,办事指南准确度、完整度达到100%。邀请了上海乐其研学旅游团队前来我市实地调研、把脉问诊,评选命名了24家全市首批研学旅行基地,助推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帮助全市文旅企业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暂退了19家旅行社质保金315万元;开展了银企对接活动,为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金顶山等9家文旅企业开展贷款融资对接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疫情期间,协调确定了嵖岈山景区、嵖岈山温泉度假酒店等两批次12家省、市文旅“白名单”企业;为全市网吧、KTV等小微文旅企业协调减免房租和宽带租金等费用,助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
(五)坚持宣传赋能,助力产业发展。注册运营了“驻马店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搭建了文旅新媒体宣传矩阵,多平台、全方位宣传推介驻马店文旅、非遗、文物、文创等资源和产品,去年累计发布图文信息、短视频等近3000条,总浏览量超1100万。“驻马店文旅”微信公众号吸引粉丝关注量达26万人,去年荣获“2023河南省政务微信文旅类卓越公众号”,“驻马店文旅”抖音号影响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多年参与全省捆绑在央视一套等主流频道开展驻马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广告,有力提升了驻马店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嵖岈山、皇家驿站等景区和确山小提琴、汝南麦草画等文旅文创企业,分别参加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2023中国国际(昆明)旅游交易会、第十届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和豫南七市(平顶山)文旅推广联盟产品发布会、皖豫文旅联盟(阜阳)成立大会等展会,我市小提琴、麦草画等屡次成为展会“爆款”,得到了文旅部部长孙业礼等领导和参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吸睛众多,展销两旺。
三、多措并举,为推进文化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为推进我市文化产业振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结合您提出的三条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结果导向,重点推进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高位规划引领,优化全域发展布局。立足优化全域布局,打造特色优势功能片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科学编制驻马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落实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指导推进各县区突出个性特点,分类编制好县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为全域文化产业振兴谋篇布局。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推进协调市、县两级成立高规格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对我市现有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充分借鉴外地好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请市委市政府适时制订出台含金量较高、有利企业发展、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和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摸清全市文旅资源家底,助力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康养等行业、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文旅+百业”的产业体系,培育打造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重点支持平舆蓝天芝麻小镇、泌阳生态和园等发展乡村旅游,指导推动皇家驿站、遂平1955工业文化园、三秋醋博园、船游汝南等完善功能设施,发展特色演艺、特色民宿、文创产品和夜间文旅项目等,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延长文旅产业链条。
(四)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支撑文旅产业发展。筑牢“项目为王”理念,服务推动好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嵖岈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力争嵖岈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上半年竣工。积极做好驻马店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一批文旅新业态、新体验项目落地。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交通部门打造“红色大别”1号旅游公路(驻马店段)。
(五)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培育特色做大做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两个市场体系建设,突出优势产业和特色业态,实施重点培育工程,不断增扩文旅两个市场主体规模。深化创意和设计,重点支持确山小提琴、汝南麦草画、平舆休闲露营装备、非遗、书画等产业文创产品深度开发,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支持重点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争创省级以上品牌。鼓励支持文旅休闲、工美艺术、实景演艺等方面的艺术创意和设计,大力推进文旅创意产业发展。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注重运用AR、VR、全息等数字手段“讲故事”,用传说、文献、传奇等文学艺术形式串联馆藏精品和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资源,让文物“活起来”。积极开展“非遗点亮计划”,大力推进非遗传承项目产业化,组织举办非遗“抖”起来活动及非遗摄影大赛,用“抖音”这个新平台新方式来传播非遗,用镜头记录非遗的文化之美,推动具有驻马店地域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支持在汝南等有条件的县区规划建设文化艺术品市场,着力打造集文化休闲旅游和旅游商品销售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六)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推进市财政设立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细化落实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支持文旅企业创新发展;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破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用足用活国家、省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用地政策措施,保障旅游景区改扩建、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民宿建设等项目用地,对于重大文旅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与外地文化企业建立联盟、高薪聘请、专业招录等途径,大力引进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规划设计、文化创意、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协调组织、人事部门,打破编制和专业限制,积极引进文化创意、文物文博、舞美编剧等专业人才,依托黄淮学院、幼儿师专、职业技术学院等我市高校资源,搭建文旅产业发展人才智库,推进产教学研融合。
(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纵深推进文旅行业“放管服”改革,推动涉事文旅企业“一网通办”,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文旅企业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文旅商品企业转型升级,开展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县、文化产业示范园、文旅消费休闲街区、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和品牌创建工作,提升企业发展品质。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和“四下基层”活动,摸清文旅产业发展难题,倡树优质服务意识,甘做文旅企业的“店小二”,积极主动为文旅企业发展跑项目、争资金、拓市场。加强全市文旅市场执法检查力度,维护广大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清朗的市场环境。
(八)进一步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文旅产业发展。用好用活以“驻马店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号、头条号等为主的新媒体矩阵,加大我市文化、旅游、文物、非遗、美食等文旅资源的挖掘,创新发布内容、活化宣传要素、提升宣传效果,变“流量”为“留量”、“网红”为“常红”。搭建文旅合作交流平台,组织举办好2024“天中之声”小提琴文化旅游艺术季活动,用提琴拨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创新举办驻马店市首届文创节、“百列旅游专列进天中”等活动,完成《老家河南·驻马店篇》拍摄制作和发布宣传工作,创新推出“四季天中”系列文旅线路产品,不断提升驻马店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答复,是否符合您提案的初衷,请批评指正。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努力改进工作,务实推进我市文化产业振兴,为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助推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