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发布时间:
2016-11-07 08:35
信息来源:
市安监局
分享到: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苯、环已三烯、净苯、纯苯、粗苯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主要用途:有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熔点(℃):5.5 相对密度(水=1): 0.88 (比水轻)
沸点(℃):80.1 相对密度(空气=1):2.77(比空气重)
饱和蒸气压(KPa):10/20℃,13.33/26.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89.5 临界压力(MPa):4.92
燃烧热(KJ/mol):3264.4 最小引燃能量(mJ):0.2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1 爆炸下限(V%):1.2
自燃温度(℃):560 爆炸上限(V%):8.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燃烧速度:直线速度189mm/h,重量速度165kg/m2.h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2、扩散性
液体具有流动性,若储存的容器(桶、罐)破损或爆裂,输送管道、阀门泄漏,储罐冒顶都会导致液体四处流淌。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 性:属中等毒类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重者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慢性中毒:病人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肤损害及月经障碍。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4、带电性
本品在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三、应急救援
1、个人防护
(1)进入危险区的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消防水枪掩护;
(2)凡进入现场的人员实施二级以上防护。
防护标准
级别 |
形式 |
防火服 |
防护服 |
防护面具 |
一级 |
全身 |
内置式重型防火服 |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手套、袜子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二级 |
全身 |
隔热服 |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三级 |
呼吸 |
消防服 |
|
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
2、排除险情
(1)外围灭火
向泄漏点、主火点展开灭火进攻之前,必须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2)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4)根据泄漏情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堵漏方法
部位 |
形式 |
方 法 |
罐体 |
砂眼 |
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
缝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 |
管道 |
砂眼 |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
缝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 |
阀门 |
|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
法兰 |
|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
(3)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导流、倒罐;
2)转移受火势威胁的桶体。
3、灭火
(1)灭火条件
1)外围火点已彻底扑灭,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2)堵漏准备就绪;
3)着火罐(桶)已得到充分冷却;
4)救援人员、装备、灭火剂已准备就绪。
(2)灭火方法
1)关阀断料法:关阀断料,熄灭火源。
2)泡沫覆盖法:对罐(桶)和地面流淌火喷射泡沫覆盖灭火。
3)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推车式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责任编辑:市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