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出炉

发布时间:

2023-02-24 10:55

信息来源: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3-02-24 10:55


信息来源: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主要情况如下:

2022年度评估继续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以上一年数据为基础,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总体来看,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保持稳定。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具体情况如下:

各项一级指标评估结果

1.市场环境评估结果

市场环境由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深圳、广州、南京、上海、杭州得分居前5位,排名6-10的城市分别为宁波、厦门、武汉、青岛、福州。

2.法治环境评估结果

法治环境由权益救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3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深圳、南京、广州、厦门、上海得分居前5位,排名6-10的城市分别为杭州、长沙、青岛、北京、天津。

3.融资环境评估结果

融资环境由贷款获得、信用与担保、创业投资、融资满意度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深圳、杭州、宁波、北京得分居前5位,排名6-10的城市分别为广州、南京、厦门、长沙、西安。

4.创新环境评估结果

创新环境由创新载体、人力资源、创新投入、成果产出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北京、杭州、天津、深圳、上海得分居前5位,排名6-10的城市分别为西安、南京、武汉、广州、郑州。

5.政策环境评估结果

政策环境由组织领导、财政支持、服务促进、企业培育、政策落实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厦门、深圳、北京、广州得分居前5位,排名6-10的城市分别为重庆、南京、长沙、合肥、杭州。

参评城市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圳市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推进电子化招投标、规范保证金管理等,确保中小微企业公平享受政策红利。武汉市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修复试点,给予企业及时修复信用的机会,切实打造包容审慎监管环境。大连市推出“审批无障碍、监管不干扰”集成创新,从减低门槛、缩减流程、节省成本等方面综合发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建立“12345”工作模式,通过“一个统筹机制”“双向线索排查”“三种落实手段”“四条投诉渠道”“五项法规制度”的工作模式,确保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合肥市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有效对接机制,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维权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民事调解法律效力。武汉市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用好法治绩效考核“指挥棒”,找准找实司法服务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主抓手。

三是构筑普惠金融生态。厦门市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中小微企业精准投放,以政策撬动金融资本服务中小企业。广州市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通过“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全生命周期融资,助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效能提升。济南市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从金融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中选拔服务专员,实施不固定、交叉服务模式,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四是完善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北京市中小微企业“先使用后付费”“零门槛”使用科技成果,促进优质发明专利产业化落地提速。重庆市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构建“总院+分院”“母基金+子基金”的中小企业育成体系。合肥市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银川市采用“政府+联盟+服务商+企业”模式,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

五是打造人才支撑体系。杭州市出台“人才生态37条”,围绕高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四大工程和七大计划,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南宁市建立全国首个“智慧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流程自转人才“一次不用跑”。天津市深化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机制,针对上市培育重点企业推出“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六是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宁波市搭建“甬商产学研服务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推出“定制服务”,打通专精特新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青岛市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通过“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高校院所行等对接活动,解决合作“中梗阻”问题,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天津市建立“专精特新板”,对入板企业提供分层服务,持续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工作力度。

七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深圳市成立市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打造全市“群服务”和“云服务”工作架构。长春市强化顶层谋划,全力构建1个市级总群、9大行业群、17个属地群的“1+9+17”“三位一体”微信服务群矩阵,对中小企业提出问题做到“秒接”“秒应”。南京市建设“质量小站”,遵循占地小、投入少、作用大、就近就便原则,集成质量全要素资源对中小微企业“一站式”服务。

八是强化惠企政策直通尽享。青岛市建设“青岛政策通”平台,实现“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打造便捷高效的政策兑现“直通车”。南京市搭建“宁企通”平台,实现惠企事项综合受理、精准推送,市区联动、协同审批,推动政策“直通、直达”和企业“直感、直享”。上海市探索打造“以数治税”优化服务企业新模式,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共用共治效能,确保各类税收优惠落实到位。

此外,评估中也发现,部分地区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促进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工作力度不足,企业成本负担依然较重,政务服务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能力偏弱,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和服务效果有待增强等。

责任编辑:市发改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