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小提琴大产业保主体稳就业

发布时间:

2020-09-30 09:45

信息来源:

确山县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0-09-30 09:45


信息来源:

确山县



分享到:

近年来,确山县坚持把提琴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谋划和打造,通过政策引导,盘活乡土人才;通过乡土人才,壮大提琴产业;通过提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反哺农民群众,努力探索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疫情影响下,该县又打出“组合拳”,练好“保障功”,按下“复产键”,确保该县产业有发展、就业保障、收入有提高。

一、贴心服务稳产业

对提琴企业发展悉心呵护、用心照顾,做好群众的“服务员”、企业的“店小二”。一是创一片天地,让企业能动心在县产业集聚区内规划提琴产业园,建设6栋标准化厂房,制琴及关联企业达到条件可以无偿入驻,实现了入园“零成本”,最大限度压缩了搬迁周期和投入成本。确保“回归企业”“配套企业”回得来、留得住。二是建一个组织,让人员能安心指导各制琴企业成立工会组织,督促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从基础和源头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一个机制,让企业放心建立“一制一员一平台”服务保障机制,“一制”,即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制,县领导牵头搞好企业服务;“一员”,即每个企业设立一名首席服务员,由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担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帮助职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一平台”,即推广应用服务企业智慧平台,为企业提供“110式服务”,让企业卸掉包袱抓建设,甩开膀子抓经营,心无旁骛抓发展。

二、政策礼包稳企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确山提琴企业海外订单锐减近80%。为应对极端不利的局面,该县提供了“保姆式”“点对点”的服务,企业需要什么、政府提供什么,企业缺少什么,政府补充什么,努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虽然该县提琴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但基本挺过了难关,没有出现企业倒闭、人员流失等现象。一是减轻负担让人员稳下来。严格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等政策措施,累计免征提琴企业各类缴费17.1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积极开展稳岗补贴护航行动,为20家企业发放了普通稳岗补贴和应急稳岗补贴。二是资金支持让企业稳下来。坚持水电气“欠费不停、后续补缴”,确保企业不断粮。与银行合作推出“税易贷”项目,企业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就能贷款,累计向提琴企业发放贷款1400余万元,有效帮助提琴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三是多措并举让出口稳下来。一方面,优化服务。为提琴企业出口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快速解决涉税需求,打通出口退税“绿色通道”,出口退税办结时间压缩至2天,疫情期间共为4户企业办理退税近百万元。另一方面,搭建平台。确山县投资集团与德韵公司合资成立提琴跨境电商公司,注册确山“竹沟.德润”提琴国际商标,帮助县域内小提琴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带动更多产业链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奏响“确山好声音”。

三、示范带动稳就业

充分发挥提琴产业门槛低、用工多、市场好的优势,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地方。一是发展产业吸纳一批细分产业分工,通过“龙头+基地”等形式,带动小型制琴工厂、制琴作坊共同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目前,仅竹沟镇就有40余家提琴作坊与提琴产业园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直接吸纳当地群众15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二是与加强培训提升一批建立由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相互协作的大培训工作格局,结合劳动力需求,精准开展培训。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138人次,发放补助资金340多万元。尤其是通过技能培训,累计有1300多名贫困群众掌握了一定制琴技能,户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元以上。三是示范引领带动一批。通过近年来确山乡土人才的外出学技、创办企业、集聚回乡、组团发展,该县制琴企业发展到近110家,从业人员2600多人,年产提琴20万把,占全国提琴总产量的40%,其中出口中高档提琴占据全国总量的80%。更多农民看到了返乡创业的美好前景,坚定了自主创业的决心,全县形成了返乡创新业、下乡创大业、脱贫创产业、创业带就业的雁阵效应。全县累计返乡下乡创业人员1.7万人,创办企业、合作社2600家,先后带动3万余人就业,确山县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确山县政府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huoruiqi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