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1-07 09:57
信息来源:
上蔡县人民政府
——省级非遗传统舞蹈。
担经挑是上蔡最为奇特的原始祭祖形式,与古蔡文化、伏羲文化相映生辉,是华夏民间舞蹈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担经挑起源于汉代末年的上蔡县洙湖镇一带,盛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上蔡广泛流传,在洙湖、塔桥一带有十多个艺术班。建国初期,却一度濒临失传。20世纪80年代,担经挑传承人杨偏担当起了抢救、挖掘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重任,为了传承担经挑,她遍访担经挑艺人,回忆整理经词、经曲、经舞,亲自授徒传艺,自筹资金组建了洙湖担经艺术团,使这一民间艺术重见天日。
担经挑表演庄重而又热烈。担经挑行当为送经人、担经人、瓦子队(伴唱者),道具有经担子、花篮、瓦子。表演人数少则3至5人,多则十几人,表演者穿彩衣、彩裤,腰系彩裙。表演时,一部分人担经挑,一部分人列队打瓦子伴唱。送经人领唱,带领担经挑的众人边舞边唱。舞步有“十字花”“剪子过”等,舞姿优美,步伐轻快,节奏明朗。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有固定旋律固定唱词,也可以无固定旋律有固定唱词,以送经人的水平即兴演唱。唱腔悦耳,唱词诙谐风趣。唱词主要有《报母恩》《十七劝》《老来难》《孝当先》等数十种,即兴演唱的小段更多。
担经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融舞蹈、戏曲、音乐为一体,在民间舞蹈中独具特色。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担经挑,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洙湖拜师学艺,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有序传承,也使担经文化走出驻马店,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2012年12月,上蔡担经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