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1-07 09:51
信息来源:
上蔡县人民政府
——省级非遗传统技艺。
杨集镇是中州名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曾困于杨集镇西5公里的厄台,绝粮7日。樵夫送来饭菜,孔子感其德,遂以麻绳绑在一段木棍上书写诗句,这便是中国毛笔的最早雏形。后杨集人以此为业,逐渐发展成毛笔之乡。
文房四宝,笔居其首。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制笔、用笔,是最富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之一。上蔡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尤以白家“白云翁”毛笔誉满天下。杨集毛笔取材天然、工艺复杂、质优耐用。民国时期,在豫南乃至苏皖、湖广,文人视书案上的“小大由之”向来如珍,“白云翁”这个名字在黉学蒙馆几乎成了毛笔的金字招牌。由此,杨集“麻笔之乡”渐渐地成了“毛笔之乡”。
杨集毛笔主要分布于杨集镇及上蔡县周边地区,白家“白云翁”毛笔制作源于明代中期,因制销毛笔迁于中原上蔡定居,迄今已达18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白云翁”毛笔目前有四个类型,材质分羊毫、狼毫、鼠须、貂毛、香锂、马毛等。其中,尤以羊毫、狼毫混合者为上品,笔头圆润、饱满、坚挺而富弹性。
制作毛笔是一个细致活儿,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做毛笔,功夫都在手上,没有10年功夫不行,不认真学,即使学了10年功也做不出好笔。“白云翁”毛笔用动物毛以及孔麻为主要原料,采用选、脱、齐、压、煎、盖、扎、装、焊、修、盘、套等一系列加工方法,制成的毛笔,具有“麻胎坐衬,含水不漏”的效果。
制作毛笔使用的工具繁多,多为自制的工具,包括各式各样的盆具、各式梳具等,需要经过近百道程序,大体流程分为水盆、装套、旱作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道道严谨。手工制笔,不仅是时间和体力的挑战,更是技能与耐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