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1-06 10:48
信息来源:
上蔡县人民政府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遗岁时节令。
上蔡民间流传着关于九九重阳节起源的故事。相传,有一年汝河两岸起了瘟疫,由于病死的人太多,野外到处是没人收葬的尸首。一个名叫桓景的人,父母都死于瘟疫,他听说东南方向的山里边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仙人,决心去投奔这位仙人,求得战胜瘟魔的本领。费长房果然收桓景为徒,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不分昼夜地练习。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递给他一把茱萸,一瓶菊花酒,吩咐道:“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你赶紧回乡,让父老乡亲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把大仙的话告诉了乡亲,把茱萸和菊花酒也分给了大家。九月九日那天,桓景一家和全村的乡亲都登上了附近芦岗之巅的蔡侯望河楼。桓景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等待与瘟魔交战。
不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由水中而出,走进村庄,却见家家空舍,户户无人。瘟魔忽然发现人们都在附近的一座高台上,就冲了过去。瘟魔窜到高台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再往前走,就返身向村里走去,进入村中,东冲西撞,十分疯狂。转眼间,全村的牲口家畜死个精光。瘟魔来到桓景的门口,见桓景在屋中端坐,就扑了过去,桓景挥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体力不支,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将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瘟魔后心中剑,应声倒地,化作一缕青烟,不知去向。百姓们傍晚回村,都感谢桓景让大家躲过了一场灾难。
此后,汝河两岸的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离开家郊游登高,插茱萸、佩茱萸绛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逐渐形成了节日。因九月九日鸡、猪、牛、羊代人而死,故汝河两岸的人们在这一天不忍心再宰杀它们,而吃素食过节,包韭菜饺子,意为“长久”。在古代九数为阳,九月九日为二九相重,故称重阳。唐朝时期,官方定立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989年,国务院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5年,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上蔡重阳节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