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1-06 10:43
信息来源:
驻马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省级非遗民间戏剧。
稀有剧种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唱腔以及灵活的表演形式 ,它们活跃在乡村民间 ,深受民众喜爱 ,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更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这些稀有剧种承载着当地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 ,有着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是中原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杠天神又名“唱天神”“灶爷卷”“丁香戏” ,是流传于河南省新蔡县正阳县等沿汝河下游至豫皖接壤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据说它原是农家在农历正月十五玩灯时由两三个人演唱的一种“杠天神”小调 ,后随着演出形式的扩大而逐步发展成了一个小型剧种。历史上 ,新蔡县佛阁寺镇梅楼吴岗村和正阳县油坊店乡大王庄曾是“杠天神”剧种的繁衍发展中心。
杠天神为1987年挖掘的传统剧目,该剧种至今有百年历史,它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沿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流经遂平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班台与小洪河汇入大洪河)沿岸地区民间艺术的音乐元素,并逐渐将原北方地区的一种曲调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浓郁豫南特色的地方剧种。
杠天神剧种是汲取着豫南汝河文化的营养 ,于汝河沿岸地区逐渐丰满成熟起来的剧种故其艺术形态与汝河沿岸的豫南民间艺术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民间性特征。演出形式 轻便灵活 ,程式化动作很少 ,多是演员的即兴表演 ,可随时插科打诨。演出时 ,如遇角色来不及换装或衣箱不齐备时 ,演员只需重新戴一个髯口(即胡子)即可成为另一个角色“杠天神”剧对演出场地的要求不严格。场院、地头皆能演 ,土台、高台(指搭的木板台)都能唱。其“还愿戏”不但剧目本身热闹、欢快 ,而且开演前的祭神仪式更是能 起到招徕观众的作用。杠天神的说唱语言、唱词的衬字虚词以及唱腔音乐的发展 ,跟其所受的新蔡、正阳等豫南地区百姓的方言俚语、音调和口语习惯以及民间音乐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 ,地域性风格明显。杠天神许多说唱语言的读法与普通话读法有一些差别 ,其唱词中的衬字虚词因是当地人常用的方言口语词或音调 ,故其唱腔更具地方特色。杠天神唱腔、音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新蔡、正阳等汝河沿岸地区民间音乐、民间曲调等艺术元素(如民歌、小曲、戏曲民间舞蹈音乐、祭祀音乐等)的过程。
杠天神的演出剧目主要以“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杠天神的演出剧目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为祭神还愿戏;二类为农村生活小戏;三类为民间传统故事戏(主要演出剧目有《张郎休妻》《站花墙》等) ,此类剧目的特点是情节生动 ,内容曲折,故事有头有尾,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情感。杠天神艺术风格演出形式轻便、灵活,演出剧目多属农村生活小戏 ,唱词通俗易懂,方言俚语运用得更是比比皆是 ,浓郁的乡土气息使它非常“接地气”。像《张郎休妻》这样的连台本戏 ,每本的演出台词除有一部分是“死词”(即剧本原有或艺人传授之词句)外 ,另有一部分是被艺人们即兴加入的当地方言俚语或群众熟悉的村名、地名,佚事等 ,故易引起群众共鸣 ,使原本悲伤的剧情反倒显得更为感人。
“杠天神”剧种的巅峰时期是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无论是社会、个人娱乐之需要。1945年,刘志明为了“杠天神”剧种的后续发展,在新蔡县佛阁寺乡梅楼吴岗村及附近村庄招收了十余名学员予以培养,排练了《张郎休妻》(上部)和一些“灯出子”后便在附近村庄演出。然而由于时值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动荡,再加上梆剧、曲剧等大剧种盛行以及杠天神老艺人相继过世等多重原因,该杠天神班社遂于1947年后宣告解散。从此“杠天神”剧种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四十年后1987年,因国家编纂“十大文艺集成”工作之需要,绝迹舞台四十多年的“杠天神”剧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官方、民间相继采取措施对其予以挖掘保护。特别是新蔡县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人员挖掘、记录、整理“杠天神”剧种的历史、音乐、唱腔、剧目等信息,杠天神剧种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及珍贵的唱腔、音乐旋律被部分记录下来。
2004年10月,随着全国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在新蔡县各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张郎休妻》“迎门打”复排成功。参加此次演出的人员均为新蔡籍“杠天神”第三代艺人。2006年2月,《张郎休妻》“迎门打”的演出剧照和录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成果展览”中展出、展演。2007年,杠天神剧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2008年刘敬州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017年,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传承人刘敬州、吴根荣口述,记录、整理出该剧代表性剧目《张郎休妻》剧本。
近年来,由于“杠天神”第三代艺人年事已高,他们主要开展该剧种抢救。传承工作,不能参与一些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2019年5月,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新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式启动了传统戏剧稀有剧种-杠天神代表剧目《张郎休妻》复排工程。此次整理复排传统戏剧稀有剧种——“杠天神”代表剧目《张郎休妻》中,在艺术形态上与汝河沿岸的豫南民间艺术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民间性特征;在唱腔、音乐上不断吸收了新蔡的民歌、小曲、戏曲、民间舞蹈音乐等元素。在艺术风格上唱词通俗易懂,方言俚语运用得更是比比皆是,浓郁的乡土气息使它非常“接地气”,故易引起观众共鸣。
在剧目复排中,新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精心组织了原县剧团主要导演和演奏人员,他们既懂戏又了解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富有舞台实践经验又有文化积淀的“工匠”细致打磨。通过他们小心翼翼地除去锈迹,拂去历史灰尘,让《张郎休妻》这本老戏“文物”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