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投稿:市政府办 来源:时间:2023年08月28日
索 引 号: | S0001-1401-2023-01567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信息来源: | 发文日期: | 2023年08月28日 | |
名 称: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497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驻政办文〔2023〕10号 | 有 效 性: |
武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县级高中办学质量”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县城高中发展和质量提升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安排和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印发了《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实施方案》《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驻马店市关于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落地的通知》《驻马店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等文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基础教育提升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落实高中建设项目,县城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实施扩容攻坚,改善办学条件
(一)加大普通高中建设力度。严格落实《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各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普通高中建设力度。到2026年底,各县结合实际要新建1所标准化普通高中,人口60万以上的县要新建2所标准化普通高中,全市新建、改扩建及续建普通高中30所,增加学位6.87万个,满足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和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教学实际需要。增配理化生实验室各95间和计算机教室13间,并配齐设施设备及实验材料。利用普通高中校内空余土地或周边新增教育用地进行校舍新建、改扩建,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
(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通过内引外联等措施,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普通高中来我市办学,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三)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创建活动,采取“一事一议”“一校一策”办法,支持县城高中与国内一流普通高中加强合作,做强做优自身品牌。到 2026年底,争取有1--2所县高中进入全省一流名校,成功创建 3-4所省级综合性示范学校、10 所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建设学校、30个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
二、抓改革创新,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一)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强化师德师风评价,将师德师风评价结果运用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培养一批具有领军能力的县中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
(二)做好教师补充。加强编制动态管理,配足配齐教师编制,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各县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充分考虑未来学生人数变化情况,以及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对教师配备的实际需要,在完成标准配备(师生比1:12.5)的基础上,按不低于10%的比例增配走班教学所需教师,做好普通高中教师补充和储备计划。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由学校到高校自主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近几年学校直接到六大师范院校和知名高校招收高学历毕业生,使招聘教师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三)落实教师待遇。建立教师权利权益保障机制,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及各项津补贴,把教师工资发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着力确保普通高中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落实好班主任每月不低于400元津贴和任课教师每年增加10元的教龄津贴。确立公办普通高中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四)深化评聘改革。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拓展畅通县城高中教师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实施向基层一线倾斜政策,引导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业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特别优秀的骨干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不受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职数限制。建立健全聘后管理制度,按照“放管服”工作指导意见,严格落实事业单位自主聘用制度。重点考核高、中级职称教师的工作实绩,进一步激活竞争激励机制,打破“一聘定终身”。
(五)推进评价机制改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高中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评价导向。
三、推课改,提升教育质量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坚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景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召开课改推进会,推广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
(二)强化县教研队伍建设。建立县教研中心。从高中学校遴选兼职教研员,配齐县专职教研员,组建教研指导团队。建立培训制度,组织教研员开展课题研究。教研员每学年要听评课并讲授公开课、示范课。对教研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将教研员培训费和教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不低于教研员编制总量的70%设置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三)提升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开展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的培训,建立完善学情研判机制。组建精干培优教师团队、建立优秀生培养档案、引进外部配有资源、成立跨校培优名师团队等方式提高县高中培优效果。根据财政管理和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对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激励。
四、抓落实,优化发展环境
(一)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建立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把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列入政府目标考核,每年进行专项督导,确保1000元/生/年生均公用按时足额拨付。
(二)落实县区招生计划编制权。根据本县人口变化、初中毕业人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目标和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工作进展情况,科学编制本县公办、民办招生计划,制定分学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推进县域高中优质均衡发展。
(三)落实毕业生县级管理。建立本县高中毕业信息库,实施县级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县域高中发展奠定良好生态环境。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