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投稿:市乡村振兴局 来源:时间:2023年06月19日
索 引 号: | S0001--2023-01247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信息来源: | 归集发布日期: | 2023年06月19日 | |
名 称: |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343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尊敬的崔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扶贫车间使用率偏低如何提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驻马店市乡村振兴局坚持把帮扶车间作为吸纳脱贫群众就近就业和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依托“龙头企业+帮扶车间+村集体经济+脱贫户”帮扶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创收、帮扶企业增效、脱贫群众增收、产业发展壮大“四重效应”。截至目前,全市549个帮扶车间带动19158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5050人。
一、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对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扶贫车间规范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扶贫车间管理工作的通知》《驻马店市乡村振兴局帮扶车间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就业帮扶车间视频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规范管理,持续发挥就业带动作用。二是强化数据管理。定期要求县区更新调整国网及省网中帮扶车间数据,动态掌握帮扶车间运营情况、带动脱贫户就业、投资金额等数据变化。建立就业帮扶车间月报制度,通过月报表及时掌握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情况、带动就业情况。三是落实督导责任。对就业帮扶车间运营管理、安全生产、带动就业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业帮扶车间存在问题,压实各级责任,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挥效益。
二、科学谋划布局
一是紧紧围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脱贫人口就近务工等。坚持脱贫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注重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优先选择人口密集、距村庄较近、方便脱贫劳动力生产生活的村委、学校等附近。二是坚持技能门槛低,吸纳劳力多,增收效果好的原则,建成的帮扶车间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户外藤编、食品加工、棉衣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门类,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不大,群众能够尽快上手、短期见效。三是进一步规范帮扶车间内部布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优化电力、消防、安全生产等配套设施,为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提供便利、舒适、安全的良好工作环境。
三、实施龙头带动
一是加大对帮扶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引导企业把工作岗位优先提供给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裁员不裁脱贫劳动力,减薪不减脱贫劳动力。二是引导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户外休闲、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入驻帮扶车间,依托“龙头企业+帮扶车间+村集体经济+脱贫户”帮扶模式,将脱贫群众融入帮扶产业增收。如平舆县着力构建“三级帮扶车间”,形成了“基地在县城、车间在村头、加工在农户”的立体化“三级帮扶车间”体系。在立体化产业体系引领下,全县187个帮扶车间,入驻户外休闲企业的有115个、占比59.28%,带动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增收,平均月工资稳定在2000元左右。三是因人制宜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家庭加工点,针对无法外出劳动力或弱劳动力,鼓励藤编、服装、渔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生产加工环节下放,实现脱贫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四、加强技能培训
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部署,整合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教育、科技等部门培训力量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接受技能培训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宣传有关政策,建立需求清单,结合市场用工和劳动力就业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脱贫人口受训持证率,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增收。2022年以来,我市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9719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101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160人。
尊敬的崔薇委员,衷心感谢你们对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不知我们的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