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范性文件
投稿:huoruiqi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2年06月07日
索 引 号: | S0001-0203-2022-01577 | 成文日期: | 2022年5月21日 |
信息来源: | 市政府办 | 归集发布日期: | 2022年06月07日 |
名 称: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
文 号: | 驻政〔2022〕42号 | 有 效 性: | 有效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驻政〔2022〕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2年5月21日
驻马店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服务业主导产业之一。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优越区位交通条件、较好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空间、良好政策环境支撑,特别是随着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物流业成为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豫政〔2022〕12号)、《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着力推进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行业物流,全市现代物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我市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新业态,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增长,道路运输、仓储业产值较“十二五”末均有大幅度增长。2019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38.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6%,社会物流总收入348.2亿元。202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93.7亿元,占当年GDP的3.2%。
从各分项指标看,2020年全市货运量1.908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1.35亿吨,水运货运量0.49亿吨,增长4%,铁路货运量0.068亿吨。2020年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22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水运货物周转量457.96亿吨公里,增长3%;2020年铁路货运周转量87.78亿吨公里。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471.73万件,同比增长53.38%,增速位居全省第九。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74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物流与电商渗透融合、互相促进,电商引发的物流仓储和配送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2.节点建设成效显著
驻马店是郑州、武汉、合肥三大城市圈中的节点城市,京广铁路、京深高铁和106、107国道纵贯南北,京港澳、大广、新阳、上武、焦桐5条高速穿境而过,周驻南、息邢2条高速相继通车,安罗、许信高速正在加快建设。距郑州新郑机场1.5小时、武汉天河机场2小时、信阳明港机场30分钟车程,“公铁水空”多式联运,进出口方便快捷。境内洪汝河复航工程加快实施,届时将东通淮河、南入长江、直达上海。
以驻马店为中心,一小时经济圈辐射人口达6000万人,周边300公里经济圈覆盖2亿人口,周边500公里经济圈覆盖5亿多人。我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物流枢纽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驻马店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开创了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新局面。
3.骨干企业逐步壮大
我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招大引强、招新引先,积极招引世界500强、国内4A、5A级物流企业在我市建设大型物流园,设立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从事总部运营、分拨配送、集中采购、物流方案设计等经营业务。大力培育具有较大规模、功能比较完善、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物流企业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截至2020年,全市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物流企业2家。恒兴物流园区占地900亩,已累计投入资金19.8亿元,已建成60.6万平方米仓储库、28.8万立方米冷库、16万平方米智能停车场,日分拨量约500万单,在2018年度河南省物流业5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10位,入选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百强企业、中国物流民营企业50强,被评为全国5A级仓储型物流企业、3A级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企业、全国第三批国家物流示范园、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第一批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吸引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及电商企业入驻,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4万人。福和物流项目占地900亩,总投资21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年总货运吞吐量1200万吨,日货车进出园总量7000辆,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带动就业4000人,被商务部确定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被评为全国4A级物流企业、第二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马庄铁路、万邦、丰树、国药控股、平舆华舆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及多家知名快递企业入驻我市,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4.业态模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型、平台型、企业联盟等多种组织模式发展,企业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物流”“物流+金融”“物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和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迅速发展,多业联动、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电商物流园区自动化仓储分拣、区域调拨、快速补货、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物流金融等功能日趋完善,“限时达、当日达、次日达”等限时送达服务不断拓展,预约送货、网订店取、智能柜自提、代收货款等模式日益普及,电商物流时效、履约水平和运作效率持续提高。恒兴物流的“电商+冷链+高效物流”、驻马店公路港牧马配送的“发全国配九县”、马庄物流园的“铁路+中转集放+城市配送”、欢乐爱家超市的“生鲜冷链+电商+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平舆至宁波港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迅速,多业联动、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5.平台载体日益完善
物流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恒兴物流、福和物流(驻马店国际公路物流港)、国药物流、烟草物流、邮件中心、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等物流园区运营投用,马庄铁路物流园、万邦农产品物流园、丰树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不断涌现,成为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恒兴物流获得国家级5A物流园区、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称号,富士康准时达供应链物流园一期建成投用,福和物流二期、丰树物流、万邦物流、马庄铁路物流园建设进展顺利,河南甬港华泰国际物流园完成签约即将开工建设。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9个,入驻电商企业5000多家。
(二)面临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物流业呈现出网络化、国际化、融合化、专业化的发展竞争态势,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做大做强的有利条件。
旺盛的物流需求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市也是全省油料大市,畜牧业规模较大,生猪、牛、羊、禽蛋总产量位居河南省前列。我市已经形成能源煤化工、医药、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产业链条的拉长,特别是各类企业推动资源整合、流程改造,剥离物流服务功能,能够释放巨大的物流需求。我市拥有全国地市级唯一的5A级展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平台,具有建设辐射全国的农产品、农加工产品集散和批发中心、打造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中心的成熟条件。
全市户籍人口966万人,劳动力充足,民生需求基数大,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综合成本优势,为我市物流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支撑。
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驻马店承东启西、贯南通北,拥有物流“七通道”:京港澳物流大通道、大广物流通道、二广物流通道、周驻南物流通道、南驻阜物流通道、内河航运物流通道、驻马店宁波港铁水物流通道、空中物流通道。七个主通道和域内省、县、乡等毛细交通设施实现外联内通、辐射全国,共同支撑驻马店市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我市的物流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了良好机遇。国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全省“十三五”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召开了全省物流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物流重点产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和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国家和省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的出台,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市作为全国现代物流节点城市,也是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省级综合试点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将会获得更多的路径探索、体制改革、政策创新、财政支持的机会。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物流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方式创新和多式联运加快发展,为现代物流业融入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提供了强劲支撑。
2.面临挑战
物流成本偏高。驻马店物流业运输主要靠公路物流,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提供,公路物流成本是水运成本的5倍,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5倍。水运物流缺乏,东西向铁路不畅,成为驻马店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物流多式联运配套衔接不畅,我市尚未建成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公、铁、空、水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方面亟需加强。
服务供给水平不高。企业多以运输和仓储粗放经营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高层次、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供应不足。缺乏流通加工、冷链服务、信息服务、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保税服务等增值服务。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仅为“两仓模式”,申报国家“物流保税中心(B型仓)”尚未获批。
区域之间物流业发展竞争加剧。漯河、南阳、许昌等周边邻近市都很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在项目、企业、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市现有物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落后,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不足,物流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物流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高端人才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物流业适用人才较为短缺。
大型物流园区亟需合理规划布局。我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布局分散,集群发展优势尚未形成,物流企业多、小、散。我市作为农业大市,缺乏与之配套的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和分拨中心;尚未形成与驻马店九大支柱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化物流园区。
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现有物流企业大多处于储运物流阶段,只是开展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服务功能单一,尚未达到综合物流发展阶段。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
总体上讲,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我市综合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为重点,着力优化空间网络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技术业态模式,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融合联动发展,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和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驻马店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协同联动。立足服务新发展格局,紧密衔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构建区域协同、多业联动、城乡互补的物流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城乡高质量均衡发展。
枢纽带动,系统成网。畅通公铁空水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通道,加快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有机衔接的现代物流枢纽系统建设,完善专业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力争打造为国家级物流枢纽。
智能运用,融合互促。完善新一代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智慧化水平,推动传统物流活动向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动物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现代物流与互联网、制造、贸易、信息、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物流服务深度嵌入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
绿色发展,安全韧性。倡导绿色物流理念,发展绿色供应链,鼓励节能管理模式,推广绿色低碳技术,降低物流业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升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应急物流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建成,力争建成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发展上一新台阶,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2%以下。
培育枢纽经济发展动能,创新发展多式联运。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推动与中欧班列、新郑机场、明港机场、宁波舟山港、青岛港、上海港、连云港等的深度合作,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推行“一单制”联运服务。支持多式联运经营人发起成立陆路联运与贸易发展联盟。到2025年,集装化运输比重超过45%,通过枢纽带动驻马店市进出口额增长5个百分点。
健全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打通末端配送梗阻。每县冷链物流建成至少2个低温配送中心,中心城区建成6-10个低温配送中心,实现全市城市冷链配送全覆盖,新建3-5个大型冷链物流加工拨配基地;电商物流,培育建设3-5个有影响力的电商综合物流平台、15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快递物流,推进全国“快递进村”试点城市建设,建设“市有园区、县有中心、镇有门店、村有站点”的四级快递物流体系,快递物流基本实现全市24小时投递。
加快建成各类智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2025年,全面建成仓储资源、冷链资源交易、多式联运、跨境贸易电商等各类公共信息平台,形成1个市级、9个县级各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N个生产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1+9+N”模式,实现全市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对外内联互通。
驻马店市物流业“十四五”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一览表
类别 |
指 标 名 称 |
2020年 |
2025年 |
物流综合 实力 |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4% |
货运总量(万吨) |
13472 |
15128 |
|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
221.9 |
272.2 |
|
铁路货运量(万吨) |
680 |
867 |
|
快递业务量(亿件) |
1.35 |
3.36 |
|
区域物流枢纽 |
1 (省级) |
1 (国家级) |
|
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数量(个) |
- |
2 |
|
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数量(个) |
- |
1 |
|
物流基础 设施 |
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
223 |
223 |
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
2 |
2.3 |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
584 |
870 |
|
高速公路乡镇覆盖比例(%) |
85 |
95 |
|
内河航道开工建设里程(公里) |
0 |
82 |
|
客运枢纽(场站)数量(个) |
23 |
33 |
|
新改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数量(个) |
- |
14 |
|
班线客运和公交化运营线路覆盖行政村比例 |
- |
100% |
|
物流组织 效率 |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 |
14.5 |
12 |
铁路运输量增速(%) |
- |
5 |
|
单元化、集装化运输比率(%) |
- |
≥40 |
|
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率(%) |
- |
>15 |
|
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 |
- |
100 |
|
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车道占比 |
- |
100 |
|
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车辆覆盖率(%) |
- |
90 |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物流运行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
1.构建区域物流网络体系。按照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战略定位,优化区域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构建以驻马店市中心城区为中心、县域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一中心、县节点、全覆盖”的现代化物流空间网络体系。建成“市有园区、县有中心、镇有门店、村有站点”的全市物流运行网络,实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2.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园区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重点培育一批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协同发展,加快扩容提质,转型升级,成为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物流园围绕农产品、工业原料和产成品、生活品、医药等产业物流布局建设,不断升级为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和省、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2家以上国家物流示范园区。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统筹推进电商物流业发展,打造省内标准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电商基地,巩固驻马店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地位。2025年中心城区力争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驻马店区域分拨中心。
3.加快县城区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建设。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促进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推进配送车辆停靠、装卸、充电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集约化配送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一张网”,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合作,推广“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农村物流节点发展模式。重点解决各县城区物流设施分散、规范性差、管理松散、功能单一、效率低等问题,加快推进各县城区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县城农产品、工业产品、冷藏、商贸、电商、快递等各类专业物流企业、园区,形成服务乡村,连通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城的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4.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引导物流快递企业向农村发展。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集约化配送模式发展,大力倡导农村客运班车货舱承接小件快运服务。探索“基地+生产加工+商贸物流+运输服务+邮政金融”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模式,保障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渠道畅通。建立农村乡镇客运物流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农村地区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车辆集散的公共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
5.加强城乡快递末端体系建设。推广快递进社区、进农村,解决最后100米问题。支持快递企业向下延伸服务网络,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快件转运体系,在全市所有乡镇建设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快递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工程,在学校校区内提供智能快件箱投放基本条件或快件收派场所,在合法运营和遵守交通法规的基础上,为快递投递车辆通行和临时停靠提供便利。在部分大型社区和机关院内建设快递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城乡末端配送模式创新,引导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共同配送。
(二)建设区域物流枢纽
1.畅通骨干物流通道。以国家干线物流通道为主脉,完善市境内外物流通道连接能力,提升航空物流通道服务能级,开拓海上物流通道,补齐内河航运物流通道短板,加快构建区域七大物流通道,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立体物流通道。
专栏1:骨干物流通道 |
1.京港澳物流通道: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铁、石武高速、许信高速、107国道。 2.大广物流通道:大广高速、安罗高速、上蔡至淮滨高速、230国道、106国道。 3.许广物流通道:焦桐高速公路、240国道。 4.周驻南物流通道:商南高速、沈丘至舞阳高速、沈丘至卢氏高速。 5.南驻阜物流通道:新阳高速、确山至阜南(豫皖)高速、沪陕高速、息邢高速、淮内高速、沿淮高速。 6.内河、沿海航运物流通道:宁波舟山港、青岛港、上海港、长江黄金水道、淮河航道、洪汝河航道。 7.空中物流通道:明港机场、郑州机场、平舆、遂平通用机场。 |
2.规划枢纽空间布局。依托驻马店市优势产业、物流园区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打造五大区域物流枢纽片区,即经省批准的中心城区北部商贸物流片区、南部三港一体化片区、泌阳冷链物流片区、平舆农产品物流片区和明港机场驻马店临空经济区。空间上呈现“一枢纽七通道五片区”协同布局模式。枢纽依托七大通道和域内省、市、县、乡等毛细交通设施实现外联内通、辐射全国,枢纽5个片区功能互补、业务互联,共同支撑驻马店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
驻马店市物流通道及区域物流枢纽布局图
专栏2:交通区位辐射表 |
||
交通基础设施 |
辐射城市范围 |
|
公路 |
京港澳、大广、新阳、沪陕、焦桐5条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
3小时内抵达河南省所有重要城市;8小时内抵达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港口。 |
铁路 |
京广铁路、京深高铁、南驻阜铁路。 |
4小时内抵达北京、武汉、西安、合肥等城市。 |
民航 |
明港机场,平舆通用机场建成在即。 |
北至郑州新郑机场、南至武汉天河机场仅需一两个小时车程。 |
水路 |
驻马店港 |
可通江达海的内陆航运港。 |
3.推进区域物流枢纽建设。驻马店市区域物流枢纽以满足鄂豫皖区域发展为根本,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手段,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现代商贸、四港联动的物流发展为导向,立足驻马店、覆盖中原城市群、辐射鄂豫皖和全国,加快融入“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供以工农业产品贸易集散、全程冷链物流、商贸物流分拨配送、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四大基本功能,延伸开展供应链金融集成、枢纽联通综合信息服务,构建以驻马店为核心的鄂豫皖区域物流集疏运体系,力争发展成为全国先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集散地、河南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中原城市群四港联动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打造成国家级物流枢纽。
专栏3: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重点项目 |
1.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项目:驻马店国际公路港(福和物流)、公共保税中心(B型)、马庄铁路物流园、河南甬港华泰国际物流园等。 2.生产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项目:恒兴仓储物流园(含恒达物流)、万邦农产品物流园、丰树物流园等。 3.骨干冷链物流园承载项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肉类冷链物流项目、医药冷链物流项目等。 |
4.完善枢纽片区功能,推动枢纽系统成网
枢纽集聚效应明显增长,片区内物流园区扩容提质建设不断加快,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成为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枢纽内的物流企业、政府部门、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多方共用平台基本功能逐步完善。平台载体日益完善,物流园区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货物跟踪功能、库存管理功能得到较大提升。枢纽内物流园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日益提升,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第三方大宗商品物流服务平台、农产品直销与配送平台、电商交易与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日益成熟智能化。驻马店枢纽的各类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驻马店市政务服务平台、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产业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物流园区管理信息平台、生产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其他社会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实现枢纽与政府、园区、入驻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驻马店枢纽物流大数据发展和物流行业管理支持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4:驻马店市区域物流枢纽五片区功能区设置一览表 |
||
枢纽片区 |
功能区设置 |
承载园区 |
北部商贸 物流片区 |
电子商务区、仓储服务区、快递服务区、金融服务区。 |
恒兴仓储物流园 |
多温冷库区、产品展示区、低温冷库区、分拨分拣中心区域、冻品交易区等功能分区。 |
万邦农产品物流园、 丰树物流园 |
|
南部三港 一体化片区 |
国际物流区、国际农产品O2O交易区、跨境电商区。 |
驻马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 |
公路货运区、仓储区、物流信息服务区、商业配套区。 |
驻马店国际公路物流港 |
|
成件包装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散粮作业区。 |
豫南(马庄)铁路物流基地 |
|
仓储、集装箱堆场、装货平台、船公司还箱提箱点、汽车运输、铁路专用线、报关报检平台、订舱、货代平台、户外休闲家具展示及电商运营平台等。 |
河南甬港华泰国际物流园 |
|
泌阳冷链 物流片区 |
仓储区、配送区、商业配套区。 |
泌阳县汇融物流园区 |
冷库及冷链物流配送区。 |
泌阳县恒都牛肉产品深加工园区 |
|
平舆农产品 物流片区 |
展示交易区、仓储区、配送区。 |
平舆县领创•中原农博汇物流园 |
信息服务区、城市配送区、流通加工区。 |
平舆舆东现代物流产业园 |
|
驻马店明港 机场临空 经济区 |
核心产业重点:航空客运、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维修及保障等;新兴产业重点: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重点:航空金融、文旅、科技、会展及通航服务等。 |
驻马店明港机场临空经济区 |
※西平拟 培育工农业品物流片区 |
农产品冷链、服装及畜牧机械仓储、交易、配送等 |
待培育建设物流园 |
(三)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1.与郑州枢纽的协同对接
根据驻马店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驻马店枢纽首选对接对象是郑州枢纽,包括郑州空港枢纽和郑州陆港枢纽。依托枢纽五大功能片区,对接郑州陆港,加强与中欧班列(郑州)的密切联系,开展国际干线运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干线物流通道网络,组织规模化物流业务,开展粮食、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汽车零配件、建筑材料、纺织服装、户外休闲家具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国内物流活动;依托本枢纽内部龙头企业积极加入以郑州陆港为主要节点的集装箱循环系统,提高集装箱使用效率。以明港机场、平舆通用机场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与郑州空港的紧密对接,发挥航空运输便捷优势,探索航空干线、支线与公路分拨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依托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功能区的保税功能和口岸功能,对接地处郑州航空港区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口岸、驻马店“无水港”、宁波舟山港等东部沿海港,提高检验检疫速度和通关效率,有效推动驻马店枢纽对户外休闲产品、肉类产品、水产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进口和速冻食品、食用菌、休闲食品等产品的出口,不断提高驻马店枢纽的商贸产品出口能力。
2.与周边枢纽的协同对接
驻马店枢纽次选对接对象是周边地市的一些重点物流枢纽。依托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陇海铁路,京港澳、大广、新阳、沪陕、焦桐高速,106、107国道,淮河、长江水道等交通大通道,密切与武汉、广州、北京、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义乌、温州、深圳、重庆等省市物流枢纽的联动发展,构筑物流大网络,形成国家物流枢纽联动新格局;充分发挥驻马店市产业的发展优势,开展枢纽间货物贸易,高效组织各类货物的集货和分拨,打造区域性产品分拨配送中心。
3.枢纽内业务的互联互通
枢纽各片区对接驻马店市公共信息平台、政府政务平台、驻马店海关系统,共享枢纽建设、入驻企业、货物动量、口岸通关信息、商品检验检疫信息、仓储情况、车辆情况等基本信息,提高业务监管和服务效率。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不断深化与物流枢纽片区内的深度融合,共建智能管库和车货匹配等信息化平台。提升数据兼容性和开放性,加快综合服务融合发展。推动物流供需和运输资源的精准对接、有效集成。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基础数据和监管数据互通共享,推动枢纽内物流资源协同流动,优势互补。
(四)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各类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相互连接,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综合性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各类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按照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一体协同”和市场化运作思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整合航空、铁路、公路、海运、口岸等信息,逐步拓展信息查询、线上交易、金融服务等增值功能,为多式联运提供智慧支撑。二是建设全国冷链资源交易平台。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综合服务功能,融入信息服务、交易撮合、在线支付、物流金融、保险、冷链咨询等增值服务,聚集冷链物流资源,服务豫南区域冷链物流基地。三是整合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依托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平台,建立驻马店市通关应用系统,接入全国跨境电商统一版,完善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系统,强化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实现业务协同、监管互认、联合执法。四是建设全市仓储资源交易公共平台。建设覆盖全市的仓储资源查询地图及在线撮合租赁平台,以各个物流园区为分信息中心,联网形成全市物流园区的大数据中心。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申请授信融资,辅导园区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五是建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支持物流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运输载具空驶率,为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提供平台支撑。六是加快培育中心城区一批市重点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加快打造全市各类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各县依托县域内重点物流园区或企业,打造县级各类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分别与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对接,形成1个市级、9个县级各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N个生产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1+9+N”模式,实现全市物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对外内联外通。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鼓励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物流公司,再造企业内部流程,开展社会化物流业务。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物流服务“区中园”功能,为制造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降低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制造企业争力。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即生产线边上物流和生产线边下产品直配消费者物流)、逆向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探索联合采购、共享仓储等创新模式。扩大面向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等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开行范围,提高协议制运输比重,扩大大宗物资运量运能互保协议范围。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园区拓展完善交付交割、结算融资、通关保税等功能,建设集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加快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2.发挥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推动物流设施、服务、系统嵌入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拓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业务,提供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加强农产品物流集散分拨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和辐射范围,培育一批农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展销中心。支持快递电商等物流企业深度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产地直发”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对接、服务定制,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在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产地仓等设施,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末端销售网络,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
3.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强化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围绕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品牌消费集聚区等城市重点区域,完善面向采购商的网络化仓储配送体系、面向网商的便捷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面向小品牌的专业化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围绕城市核心商圈、次级商圈、社区商圈建设,推动商圈物流资源整合提升,建设商圈物流高效配送体系。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合作,探索开展标准化、定制化、协同化物流服务。
(六)加强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能
1.推动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强智能化立体仓库、智能快(邮)件箱、数字化终端设备等普及应用。加大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开展物流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开展物流智能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研究推广尺寸和类型适宜的内陆集装箱,加快中欧班列(郑州)冷藏集装箱技术研发升级,推动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加快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提升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智慧化水平,争创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2.探索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大力发展航空货运、高铁快运,争取试点开行冷链生鲜、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商零售等特色产品专列,争创高铁大批量货物运输试点。支持即时物流、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鼓励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物流组织方式发展,探索无人配送车在城市社区、无人机在农村和应急领域的试点运行。开发“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强化联运转运场站和“不落地”装卸设施建设,创新“卡车航班”运营模式,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深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市多式联运装备产业联盟。推动以网络为依托的货运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
3.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配套服务建设,提高通关、保税效率。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鼓励我市物流企业与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宁波港海铁联运等企业进行对接。引进大型、优质物流货代企业,强化国际物流货运保障。利用“互联网+”运营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互联网+”物流企业联盟、“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探索建立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流程,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
四、重点工程
(一)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铁路、高速、干线公路为重点,构建以驻马店市区为核心、各县为节点的“三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强化与周边省市的对外衔接与快速联系,努力实现与郑州大都市区对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驻马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布局铁路补短工程。谋划研究南驻阜高速铁路项目,强化与关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便捷联系;建设互联高效高速成网工程。全面建成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段、许昌至信阳高速驻马店段,构建南北运输通道,加强与中原城市群节点间城际联系。建成沈丘至卢氏高速公路沈丘至遂平段,适时推进确山至阜南(豫皖界)高速公路、上蔡至淮滨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六纵八横”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建设,实现“县县双高速”;建设衔接顺畅普通干线网,重点实施市县快连工程、环城绕越工程、瓶颈疏通工程;建设覆盖广泛农村公路网,重点实施乡村联网工程、升级提质工程;建设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重点实施洪汝河流域航道等级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洪河新蔡至洪河口航运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汝河班台至汝南港区航运工程,适时推进淮河航运工程(驻马店境),谋划研究洪河平舆至新蔡、臻头河京广铁路至宿鸭湖航运工程项目;建设功能完善的通航机场。建成使用平舆通用机场,加快推进遂平通用机场规划研究;打造无缝衔接综合交通枢纽。按照货运枢纽“连通干线、客货分流”、客运枢纽“便捷换乘、衔接顺畅”的思路,构建多层级的客货运枢纽体系;积极推进普通公路客运站升级改造,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设施。
(二)建设多式联运工程
驻马店依托公路、铁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五者开展多式联运,将驻马店区域物流枢纽打造成“无水港”,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将驻马店货物送达全国,出口货物送达全世界。一是打造驻马店无水港工程。依托驻马店公路、铁路及货运站场体系,以驻马店国际公路港、河南甬港华泰国际物流园、马庄铁路物流园、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为抓手,加强驻马店站枢纽与浙江宁波舟山港、青岛港、上海港等多处沿海海港建立公铁海多式联运模式,打造内陆“无水港”。实行铁路、公路、海运无缝对接,开展“五个一”服务,即一站式、一口价、一体化、一对一、一次性办理,达到“五全”要求,即全覆盖、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全流程。二是依托京港澳高速、干线公路和京广铁路等公路、铁路陆上交通大动脉,紧密对接周边都市圈和淮河、长江黄金水道,实施公铁水多式联运,开展工业制成品集运,促进驻马店区域物流枢纽的形成。加强与中欧班列(郑州)的密切联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干线物流通道网络,开展大宗工业品的国际物流活动。三是加强明港机场、新郑国际机场和平舆通用机场协同互动,开展公空联运,推动驻马店融入“空中丝绸之路”。
专栏5:驻马店多式联运物流重点项目 |
1.公铁海联运:重点建设河南甬港华泰国际物流园、马庄铁路物流园、公共保税中心(B型)、驻马店国际公路港、恒兴仓储物流园等,打造内陆“无水港”。 2.公铁水联运:依托驻马店公路、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淮河等航道对接,与中欧班列(郑州)对接,打造驻马店公铁水多式联运。 3.公空联运:重点建设驻马店明港机场临空经济区。 |
(三)物流产业链主工程
围绕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明港临空经济区,依托驻马店市优势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企业发展现有规模及经营范围,重点培育以下7类链主,形成“1枢纽+7类物流链主”企业发展新格局。每类链主拟选择多个现有较大规模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并实行动态调整。力争全市每年至少培育3A级以上物流企业2家以上,至2025年,全市3A级物流企业总数超14家以上,4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8家以上,5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6家以上,其中中心城区5A级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
专栏6: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 |
1.综合性物流企业链主。重点培育恒兴、福和、马庄铁路、万邦物流、众信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5家物流企业,初定为全市综合性物流企业链主。其中恒兴物流和福和物流分别为5A、4A级物流企业及省级物流示范园,2021年恒兴物流园已被评定为国家物流示范园、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基地。 2.农副产品物流企业链主。重点培育万邦、众信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华生粮油、恒兴、福和、平舆县领创·中原农博汇市场、正阳县花生食品交易市场、泌阳县汇融物流公司8家物流企业,初定为全市农产品(含冷链)物流企业链主。 3.工业产品物流企业链主。重点培育平舆县华舆物流、昊华化工运输、恒兴、福和、马庄物流5家企业,初定为工业产品物流企业链主。 4.医药物流企业链主。重点培育国药控股、长荣医疗器械、恒兴物流3家企业,初定为全市医药类专业物流企业链主。 5.冷链物流企业链主。一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培育恒兴、福和、万邦物流、众信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4家企业;二是医药冷链物流,重点培育国药控股、恒兴2家企业;三是肉类冷链物流,重点培育泌阳恒都、正阳牧原、驻马店大红门(遂平)、河南上农实业(上蔡)、上蔡牧原、河南凯佳(确山)6家,正在建设年屠宰加工150万头以上生猪(全市总量1350万头)、肉类冷链仓储、配送物流企业,初定为全市肉类冷链物流企业链主。 6.跨境贸易物流企业链主。重点培育驻马店保税中心、马庄铁路物流、河南甬港华泰国际物流、明港临空经济区4家企业或园区,初定为全市跨境电商、转口贸易、国际分拨配送、多式联运等外向型物流经济企业链主。 7.电商快递物流企业链主。重点培育中国邮政驻马店分公司、河南省顺丰速运驻马店分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驻马店分公司、驻马店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驻马店市新天地中通速递有限公司5家,初定为全市快递物流企业链主。 |
(四)龙头企业及园区建设工程
围绕申建国家级物流枢纽,大力培育恒兴物流、福和物流、万邦农产品物流、马庄铁路物流、驻马店国药物流、河南甬港华泰国家物流、众信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园区加快扩容提质,转型升级,培育升级一批省级、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在中心城区京广铁路以东打造成南中北三个现代物流业开发区,重点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供应链组织中心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按照全市物流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区为中心,县为节点、专业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园区发展格局。加快发展中心城区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枢纽作用;合理布局一批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引导分散自用的各类企业、商业仓储配送资源向园区聚集;建设一批专业型物流园区,大力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态,提升园区配送效率,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功能定位和分工,引导同质化竞争明显的园区实现整合升级,实现功能互补。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强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提升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智慧物流设施等建设,全面增强园区发展支撑。推动货运设施与专用快速通道、货运道路直接连通,构建通达的货运网络,优化枢纽运行环境;鼓励物流各相关产业及配套服务机构进入园区,加大对园区设备投资,促进园区实现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公铁联运为重点,大力推进园区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公空地联运等多式联运站场设施建设,鼓励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推动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对接,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货运监管信息互认;提高园区仓储、中转设施建设水平,改造装卸航运、调度指挥等配套设施,积极推广物流标准基础模数和标准化托盘等;积极开展甩挂运输方式、托盘等集装化装载技术。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智慧物流产业技术与装备发展,升级改造物流装备和产业技术,提升物流效率。进一步优化园区融资环境,加强项目支撑,增强土地、资金人才等保障,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完善园区服务功能。结合货运枢纽、生产、商贸、口岸和综合服务等不同类型物流园区特点,提升服务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全市物流园区协调发展。一是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园区在仓储、运输、配送、转运、货运代理、加工、分拨等基本物流服务及物业、停车、维修、加油等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市场监督、税务、报关、报检等政务服务和供应链设计、管理咨询、金融、保险、贸易会展、法律等商务服务。二是推广物流新技术服务。大力推进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空间地理信息技术(RS、GPS、GIS)、商用密码技术等信息服务关键技术在现代物流业的集成应用。三是增强信息服务功能。加快推动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撮合交易、在线支付、信息发布、位置跟踪、技术咨询、产业动态分析等服务,实现园区间、园区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政府部门间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物流园区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推动园区入驻企业、管理机构、政府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序交换。
(五)应急物流工程
推动区域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完善专用仓储、应急隔离、快速中转等功能,建设一批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物流基地。充分利用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邮政快递分拨中心等社会应急运输服务渠道,布局建设一批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健全应急物流社会动员和保障机制,强化应急运力储备,研究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完善应急运输车辆通行办法,畅通军地应急物流相互支援渠道。推动全市快递物流应急调度系统、各县区应急指挥中心、交通战备办公室等资源整合,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物流数字化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完善市县二级与省联动应急物流响应机制。
(六)物流安全与信用监管工程
加强冷链质量追溯和安全监管。加强冷链物流检测和监管设施建设,建立检测监管平台,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选择大型农产品、食品、药品生产和冷链物流企业,建立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冷链各环节温控记录和产品品质的监督和抽查。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将全程温控情况等技术性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信用驻马店”网站依法向社会公开冷链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加快建立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加大对违建冷库、非法运营冷库的查处力度。
推进快递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完善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手段,建设市级行业安全及应急指挥平台、寄递安全敏感用户基础信息库和安全信息系统。完善寄递渠道安全监管业务机制和标准规范,建设智慧快递监管平台,全面推进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及安全生产设备强制性标准等制度落实。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制度,建立覆盖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综合诚信体系。
探索电商物流企业等级评定和信用分级管理。支持建立以消费者评价为基础,以专业化第三方评估为主体的市场化电商物流信用评级机制,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专栏7:物流安全与信用监管重点项目 |
1.经济开发区:驻马店海关综合业务技术用房项目;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等。 2.高新区:驻马店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等。 3.其它县区:粮食仓储物流应急分拨中心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系统项目等。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驻马店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指导协调,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建立“一个规划、一套方案、一套政策、一批项目”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各层级物流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跨县区跨部门协作联动,实行市县区联动机制,强化政策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序推进全市物流领域试点示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行业统计、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推进等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进一步强化物流产业的公共属性,适当降低物流用地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门槛要求,完善以综合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物流用地考核标准体系。加强物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衔接,重点保障纳入省、市级规划的物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建立物流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一张蓝图”长效机制。鼓励通过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物流用地。建立市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集中财力加大对现代物流薄弱环节和重大项目支持力度。
(三)健全信用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新型监管机制,依托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建立物流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建全跨地区、跨部门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积极支持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服务产品,推动物流业信用记录市场化应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的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引导企业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建设一批物流“产学研”深度融合实习基地。支持市级物流研究中心和智库平台建设,鼓励骨干物流企业设立研究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期组织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探索开展全市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称评定,推动开展全市物流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提升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
(五)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物流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加强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研究制定全市物流行业标准框架。鼓励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工作。深化物流标准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已发布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标准化联运设施设备和标准化装载器具普及培育一批物流标准化创新主体。
(六)强化统计监测
完善现代物流业统计制度,研究建立物流行业统计分类,加快企业样本库扩容提质。探索开展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研究制定反映重点物流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业运营成本、效率的监测。开展物流大数据统计监测,定期发布物流业景气指数等实时数据。全过程跟踪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开展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