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投稿:wulei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2年03月09日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

开放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驻政〔202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市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2月17日

驻马店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

开放强市建设规划

根据《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市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开放强市的重要指引。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乘风破浪,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为“十四五”开放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先后跨越40亿、60亿两大台阶,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17.32%。“十三五”期间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交易额37.21亿元,年均增长30%。

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7家,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9.4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4.37%,超过“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的目标。其中,2020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6973万美元,占省定目标的103.6%,同比增长6.7%,增幅居全省第6位。

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额2437.46万美元,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累计完成1110万美元,五年累计派出人数912人。

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积极融入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驻马店铁海联运提速升级,增加“驻马店—宁波舟山港”“驻马店—青岛港”陆海联运班列开行密度。发展恒兴、福和等物流企业600多家,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区域性物流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开放平台得到夯实。连续成功举办24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并结出丰硕成果,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驻马店海关开关运营,公共保税仓库封关运营。

对外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加快实施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战略,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主动对接长三角开展务实合作。“十三五”时期,我市深入开展“迎盛会大招商”活动,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专项招商150次以上。深入开展驻地招商,成立了市政府驻上海、深圳联络中心。

开放制度环境显著优化。完善招商政策支持,印发了《关于成立驻马店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出台了《驻马店市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关于下达招商引资指导性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驻马店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驻马店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加快政策集成创新,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二节“十四五”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开放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快重塑,全球化面临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开放型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这既对我市深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倒逼产业优化升级、塑造开放新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市深化与国内重要地区互补合作,进一步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同时,我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成功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商品和要素等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有利于我市重塑对外开放新优势。

从省内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要求,为河南开放发展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消费市场巨大,投资增长后劲较足,在食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服装、建材、生物医药等领域有较大空间,特别是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持续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成为驻马店市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有利条件。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多重战略叠加,为驻马店市拓宽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全市开放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意识不强等问题;开放经济质量水平不高,开放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活力后劲不足;开放通道建设仍存短板,开放平台集聚要素资源能力较低;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阶段,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的理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战略谋划,凝聚开放共识,形成开放合力,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市。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两个确保”目标,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内陆和沿海同处开放一线理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优化内资外资两种资源,激活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准确把握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大力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做大做强开放型市场主体,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持续完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快打造要素高度集聚、平台高度集成、通道高度便捷、体制高度灵活的内陆开放高地,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找准自身定位,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实现服务全局与发展自己有机统一。

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好改革与开放、国内与国际、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四种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

坚持改革推动。加强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和融会贯通,推动各项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拢,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以创新的思路抓开放,加快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提升开放竞争新优势。

坚持重点突破。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以“小切口”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

第三节主要目标

对标对表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驻马店市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市开放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到2035年,贸易和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高在 “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和链接度,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十四五”时期,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比重进一步增加,一般贸易占比、高附加值出口商品占比及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食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提升,行业领军企业显著增多。双向投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具有国际较高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加快融入空陆网海“四路协同”立体开放通道,物流通道优势更加彰显。内需潜力充分释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推动与长三角开展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经贸合作水平稳步提升。

——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持续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深入开展“迎盛会大招商”活动,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高质量邀商招商,组织好省、市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和市领导会见嘉宾等活动,努力促成一批符合主导产业项目成功签约。积极推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和中国(驻马店)农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建工作。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大幅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更加精简高效。加快开发区提质增效,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提升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贸易强市。

——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开放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核心指标进入全省前列,各类企业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

专栏1:“十四五”驻马店市开放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基值

2025年预期

对外贸易

1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亿元

62

79.2

2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万美元

7600

12000

利用外资

3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亿美元

4.7

5.45

4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

亿元

326.9

386.4

对外投资

5

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

万美元

55

200

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万美元

30

年均增长3%

第三章发展布局

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开放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对内对外合作交流,更加有为服务国内大循环,更加有效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争做示范。

第一节全面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四路协同”,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遇,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创新、招商引资提质、科技创新合作等专项行动,在食品、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合作体系。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在融入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培育新优势。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协同打造中原一长三角经济走廊,着眼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优势产业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力承接长三角等地区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转移。积极参与豫京、豫沪、豫苏、豫浙交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节优化市内开放布局

立足全市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加快推进全域开放。争做全省开放龙头,坚持国际化、现代化方向,提升我市参与竞争和集聚高端资源功能,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枢纽开放、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功能,提升集聚、裂变、辐射、带动能力。优化中心城市组团空间结构,加快推进“一中心五组团一带六极”现代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遂平、汝南、确山县和西部山区及东部宿鸭湖地区为组团,打造以西平、上蔡、平舆、新蔡、正阳、泌阳县为支撑的沿边经济发展带和沿边经济增长极),发挥中心城区“头雁”效应,提升辐射力、吸引力、带动力。进一步推进平舆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户外休闲用品)建设,加快西平纺织服装、驿城区装备制造、西平县畜牧机械、泌阳县食用菌、确山县小提琴、正阳县节庆用品、上蔡县鞋类产品等外贸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力推动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力争形成3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第四章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加快塑造参与国内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用好区域累积规则、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原产地规则和关税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扩大与协定国的贸易规模,推动“买全球、卖全球”升级。研究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中立、争端解决、绿色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差异性改革创新,促进“边境上”开放与“边境内”措施与制度的对接与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

第二节提升规制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

坚持开放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鼓励市内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探索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提升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龙头企业在提升要素、产能、市场、规则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完善外贸企业拓内销支持体系。统筹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外贸企业建设国内营销渠道和自主品牌,推动“同线同标同质”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促进商品服务内外循环畅通。扩大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经贸合作,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

第三节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按照“竞争中立性原则”,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鼓励开展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推动建立与服务化、数字化等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创造宽松的贸易创新环境。

第四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放管服效”改革,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照后减证”。进一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持续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检查。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打造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实施“小错免罚”包容柔性执法。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

第五节强化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

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经贸安全保障机制,健全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妥善化解国际贸易争端,坚定维护我市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加强规范管理,防范化解境外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类风险。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落实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第五章做大做强开放型市场主体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加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引育更多有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开放型经济市场主体,努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

第一节推动重点产业开放

聚焦食品、装备制造、轻纺三大优势产业,做优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5G、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产业发达之城。围绕我市龙头企业产业配套,找出缺项,拉出清单,紧盯产业集中布局区域,完善企业上下游配套,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吸引外商投资,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积极招引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开展各种形式合作。

第二节实施精准招引

突出招大引强,深入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专项行动。聚焦引进“三类500强”、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以及“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聚焦总部经济项目引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鼓励建设一批总部经济示范园区。力争每年引进2-3家国内外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创新招商方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新模式新机制,引育一批引领型“链主”企业和具有“撒手锏”产品的配套企业。加强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商与产业链招商协同,依托生产制造类项目同步引进企业研发设计、营销结算中心等生产性服务类项目。推广“带地招商”,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的引资模式。强化驻外办事机构招引职能,加快完善境内外招商网络。

第三节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境外市场

实施外贸主体“破零倍增”行动,扩大外贸主体规模,推动国际贸易潜力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企业发展,支持外贸主体开展品牌并购与国际推广运营,完善境外营销服务保障支撑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贸易向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扩大农产品、食品、专用车、医药、化工、服装、户外休闲用品等商品出口规模,实现更高水平“买全球、卖全球”,积极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和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鼓励企业抱团出境参展。

第四节提升供应链主体竞争优势

大力推行“链长”工作制,分产业制定产业链循环图、区域分布图、现代化提升方案,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四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不断提升在国内价值链的位置,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分行业精准施策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强化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完善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采购分销网络,推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建设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和大宗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鼓励生产制造、批发零售、物流配送、生活服务、农业产业化等龙头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积极发展应收帐款、存货、预付款融资和保险、保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培育2-3个省级供应链领先企业(平台)。

第六章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贸易格局调整,着力补短板强优势,培大育强外贸企业,优化贸易结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市。

第一节稳固扩大外贸基本盘

完善“三外”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加强出口订单等监测分析和供应链风险预警,保障重点企业和产品进出口畅通,稳定重点外贸企业运行。支持更多本土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加大补链强链固链,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共生的生态体系。深入落实减税降费、金融信贷等各项帮扶政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加强研发、品牌培育、营销渠道建设,提高规模和效益。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稳步提高民营企业进出口份额。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在政府职能转变、进出口贸易发展、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创新监管服务方式方面先行先试。

专栏2:外贸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龙头企业培育。坚持引育并举,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外贸龙头企业。发挥现有医药产业优势和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现代物流、要素保障等比较优势,加强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GE医疗等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在驻马店打造“中国药谷”、中国医药创新基地。打造一批有一定进出口规模、较强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全力支持白云纸业、骏化发展、天方药业、中集华骏等企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中小外贸主体;快接快办,新备案注册一批有进出口潜力企业;到2025年,全市力争培育年进出口额1亿元以上外贸企业10家以上。

外贸产业集群。优化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公共服务配套体系,鼓励因地制宜出台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国家级基地。力争到2025年,培育2个以上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个以上省级基地,基地出口额占比达到全市的20%以上,出口超1000万美元外贸产业集群达到8个。

第二节深入实施优进优出

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完善农产品等出口平台,持续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快推动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提升我市精深加工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促进食品农产品等优势产品“优出”。扩大户外休闲家居、食用菌、畜牧机械、小提琴、纺织服装等特色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

专栏3:打造特色进出口商品平台

提升农产品出口平台功能,加快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步伐。抓牢“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第一引擎”,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要求,围绕产业园“四基地一中心”发展定位,面向全球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特引优,着力招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食品制造、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等领域企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新型业态

按照海关总署等四部委验收标准,加快完善相关软硬件基础设施,加强申建协调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中国(驻马店)农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早日申建成功。支持跨境电商等企业在重点市场、境外枢纽节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布局建设海外仓,构建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打造外贸供应链稳定的战略支点,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

第七章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各级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增强高端产业引育、科技创新策源、资源集聚外溢功能,切实打造成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第一节持续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发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带动效应,以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发布、洽谈、签约为契机,争取推介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生态环保、质量效益高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参与国际分工。深入开展“迎盛会大招商”活动,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高质量邀商招商,组织好省、市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和市领导会见嘉宾等活动,努力促成一批符合主导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加快推动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开放招商平台。

第二节 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驻马店开放创新联动区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公认最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临港新片区等改革经验,力争复制推广全国自贸区改革经验300项以上,首创性改革经验及典型案例150项以上。河南自贸区驻马店开放创新联动区重要意义体现在与国家级发展战略相契合,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产业梯度转移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依托我市在体制机制灵活、综合实跃升力、区位优势明显、物流业蓬勃发展、农业资源丰富、工业迅速发展、国家级农产园区、及农洽会开放平台等方面优势,加快推动申请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驻马店开放创新联动区申建工作。将驻马店开放创新联动区打造成为豫中南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引领区、现代产业体系示范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先导区、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第三节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高能级战略平台创建行动计划,通过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打造一批产业发展优、要素支撑强、体制机制活、空间格局协调的开发区。持续提升开发区政务服务效率,对照省、省辖市赋权事项基本目录,推动向开发区依法授权到位。全面推行项目建设领办代办制,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进一步规范目标绩效管理,根据开发区考核结果,落实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收入绩效管理办法,积极改进绩效管理,完善全员聘任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团队,推动市场化选聘开发区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探索“工业邻里中心”模式,由开发区统一建设并向入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切实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等要素成本。支持开发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合作机制。发挥重点开发区的外商投资环境优势,推动引进国际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区中园、一区多园等建设运营。

第四节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驻马店海关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加大对海关机构办公和生活保障、配套设施建设、海关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面深化海关总署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探索复制海南自由贸易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推进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争取兼顾公平、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进程,积极建设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公用保税仓库开展业务。

专栏4:高能级战略平台创建工程

加快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步伐。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围绕“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发展目标和“四基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农产园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设定园区招商门槛,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开展产业招商。研究出台农产园产业类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好农产园一期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在产业导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园区产业导入和培育工作。创新招商方式,凝聚招商合力,提高招商实效,通过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特引优,全面掀起园区项目建设热潮,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高水平建设产业园区。坚持把农产园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农都”的重要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厘清部门职责,压实部门责任,形成市县区联动的工作格局,市直部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对接,用足用活用好省政府支持农产园发展的相关政策,举全市之力高质高效推进园区建设。

第八章完善口岸开放通道体系

以口岸开放体系为依托,全方位推进出市、出省、出境、出海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四路协同”战略,探索建立开放通道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快推动驻马店“无水港”建设。

第一节统筹推进“四路协同”建设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四路协同”战略,对接好中欧班列、新郑机场、明港机场、宁波港、青岛港,推进铁海多式联运、端到端一站式物流服务。加快建设驻马店地区性陆港,推动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沿边港口口岸的战略联合,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外仓等物流设施建设,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服务网点,为我市外贸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经贸信息咨询等服务,促进双边贸易、双向投资、合作交流,推动企业海外互助。

第二节打造物流枢纽城市

加快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积极申建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冷链物流骨干基地,谋划建设明港临空经济区,抓好驻马店铁路物流基地、恒兴物流园、福和物流产业园、丰树物流园、准时达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物流园建设,带动促进全市物流业发展,共同支撑驻马店市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统筹传统商贸、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冷藏投资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设备租赁平台”,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冷藏物流、“第四方物流”,做大有交易增值、加工增值、储存增值的物流,打造全国农产品冷藏基地。

第九章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紧密跟踪国际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前沿,加强创新人才资源和技术双向开放和流动,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创新优势互补,增强国际创新要素配置能力,从开放创新中积累产业创新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第一节加快外向型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创新型外向型人才评选和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创新能力、质量、成效、贡献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科研组织、收益分配机制,支持科研人员按规定在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双向兼职”,打通科研人员迈向企业家的通道,支持专家变身企业家。加大政府对企业引进人才的补贴力度,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实行“天中英才通”,建设人才服务站、人才社区,建好人才公寓、“双创”产业园,保障好人才配偶子女就业、就学、就医,评选“天中创新人才”“天中企业家”“天中工匠”,让更多人才“智汇驻马店”。

第二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知名院校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企业申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在北上深设立研发机构,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实行“企业注册在驻马店、工作在北上深”招商引才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机制,推行“科技创新券”,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进一步培育“瞪羚”企业、“雏鹰”企业。

第三节加大招院引校力度

持续推进与京、沪等发达地区,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双一流高校合作。积极推进与美国、欧盟、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引进海外关键技术和研发团队,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推动各地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医疗和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组织在管理、技术和科研领域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质量。积极推动国内知名院校在我市设立分校,以及设立知名大学高初小附属学校,加快提升全市教育水平,为驻马店市对外开放工作提供教育基础支撑。

第十章保障措施

组织实施本规划,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节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统筹协调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根据本规划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将规划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健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完善与县各部门的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动态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实行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评估。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重大变化,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依照相关程序,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第二节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积极主动对接省有关厅委,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项目向我市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财政支持政策。争取各类对外投资基金支持共建“-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争取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招商引资企业及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推广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鼓励和引导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加强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高新技术、自主品牌、转型升级基地的支持,加强对我市“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鼓励类境外投资项目的服务保障。落实国家有关进口降税政策。

第三节健全统计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外商投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境外投资的评估跟进。做好项目数据库动态管理、外贸企业运营监测分析、外商投资与境外投资统计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开放型经济统计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评判各县和各级开发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工作亮点和薄弱环节,调动各部门积极性,确保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第四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规划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及开放强市建设,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招商引资、会展活动等契机,宣传推广相关政策制度、最佳实践和工作成果。做好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总结、经验复制和政策推广,对工作亮点及时总结提炼,为形成“驻马店开放发展模式”提供素材。创新对内对外宣传推广的方式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媒介与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展示我市对外开放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