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范性文件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投稿:huoruiqi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2年03月09日

索 引 号: S0001-0203-2022-00546 成文日期: 2022年2月19日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 归集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09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  号: 驻政〔2022〕15号 有 效 性: 有效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

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驻政〔2022〕1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2月19日

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

发 展 规 划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服务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驻马店,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河南省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河南省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市为贯彻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推动,把握工作重点,加强融合创新,突出应用引领,重点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建设、数字化新业态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九大重点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新生态。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约为514亿元,占GDP比重约为18%,数字经济增加值与南阳、许昌等10个地市同列全省第二方阵。

1.策机制基本建立制定《驻马店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驻马店市推进新基建(5G智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我市大数据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产业导向。根据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印发实施《驻马店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驻马店市数字经济发展重大工程》《驻马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了电子信息和5G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我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协同推进体制不断完善。

2.核心产业稳步发展实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数字经济布局优化、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七大工程,引进华为公司、阿里巴巴、腾讯云等一批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省级大数据示范园区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在原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科技园的基础上,改造提升建设中部地区规模最大、配套一流、承载能力较强的5G产业园,与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强力助推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稳步发展。大数据产业。获批2个河南省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园区以培育发展和吸引集聚大数据应用产业为主攻方向和特色,充分聚合产业、软件、金融、孵化等优势,打造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和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实现驻马店中心城区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驻马店大数据产业稳步快速发展。产业载体建设顺利推进,培育发展和吸引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数据中心布局合理,政府数据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大数据开放与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以大数据引领和支撑驻马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计算机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与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信创产业园”项目,推动实施台式机电源、服务器电源、移动电源、工业电源、LED电源等电源生产线项目,以及国产化的自主安全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适时带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填补了我市计算机制造产业空白。网络安全产业。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推动建设“芯片+软件+终端+平台+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坚持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政务数据采用“异地三中心”容灾备份,确保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引进华为、达闼科技、摩米创新工场、进化伙伴机器人等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和我省中部地区最大的5G产业园区,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3.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协调推动各地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设施、装备和生产工艺,加快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圆满完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培育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1个、省级智能工厂9家、省级智能车间17家、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1家;滚动培育智能化改造项目254个,总投资542.84亿元;累计上云企业2835家,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全覆盖;实施两化融合对标企业1058家,启动贯标企业49家,其中28家企业已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机构认证,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学习样板,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改造有效模式的复制、移植和推广。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驻马店联通公司携手国网河南信通公司,利用最先进的5G-SA架构和边缘云计算(MEC技术),在特高压变电站内实现了电力巡检机器人、AR远程辅助检修、5G鹰眼等八大智能化应用,是国内首次将5G技术应用于特高压换流站基建场景。黄淮学院率先实施了智慧校园、5G同步教学和远程式教学等新模式。嵖岈山5G智慧化建设项目通过科技赋能、西游山水特色IP塑造,将嵖岈山打造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山水西游主题景区。恒兴、福和等物流企业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壮大,恒兴物流园区被评为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农业数字化转型。在各县区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了“天-地-人-机”一体化的物联网测控体系,动态监测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重要农作物农情,全市种植业、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率分别达到25.1%、57.1%。全市建成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0个,线上展示销售平台覆盖驻马店特色农产品95%以上,成功创建了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4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市扶持了众盈农业、来村网等本地农业信息化企业,建成了电商园区(县级运营中心)9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综合站16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095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点体系。

4.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政府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民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数字政府。“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大力推进政务数字化,全面构建较为完备的市、县、乡(镇)三级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基础设施统建共享,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建立“互联网+热线+督查”模式,形成“政府推动、热线主导、多头联动”的热线督查格局,确保群众诉求真正得到落实;开通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不动产办理、“一件事一次办”等特色应用,形成以政务服务移动端“咱的驻马店”为引领,涵盖“互联网+监管”、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移动端等多领域应用。通过数据共享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使自建系统中的办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推送至驻马店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省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对自建系统办件效能的监控。“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建成全省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系统,完成963个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在全省率先打造“秒批”模式,实现了“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零跑动”事项分别由268项、36项增加到2345项、2341项;挂牌服务民营企业的做法在全省推广。新型智慧城市。市政府与国家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国家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负责为我市编制了《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高规格的顶层设计;同时我市先后获批了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河南省新型智慧社区试点。市政府官方城市门户APP“咱的驻马店”,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1541项,注册人数225万人,先后获得“2018—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典型优秀案例”、地市级“十大”优秀创新案例等四个全国性奖项。数字乡村。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4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326个,实现全市行政村100%全覆盖。正阳县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方面,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5.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大力推进4G建设优化、宽带普及提速和全光网城市社区(村)建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布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省内领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截止2020年底,全市骨干高速城域网总带宽达到17.66Tbps,城域互联网出口达带宽达到7042Gbps,宽带互联网用户超过210万户,光纤入户率超过99.2%,城市宽带接入能力200Mbps,部分达到1000Mbps,农村宽带接入能力100Mbps,20户以上自然村宽带普及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了4G网络建设优化工程,全市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行政村246个,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全市4G用户累计达562.6万户。

截至目前,全市4G网络、家庭宽带、高清电视等通信网络、城乡传输线路、汇聚机房等传输基础设施达到全覆盖,实现“无线+有线”宽带覆盖率100%;全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92个,完成投资6.08亿元,实现了中心城区和县城以上城区连续覆盖,5G用户已达到98万户。移动物联网。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236.6万户,居全省领先位次,基本实现县城以上区域窄带物联网连续覆盖。数据中心。市联通公司建设驻马店政务云大数据安全等级按照T4等级设计(最高等级),可用性达到99.999%,提供超5星级的网络环境和运维服务;计算能力累计3000T存储空间,出口带宽1000G,与省中原数据基地形成自动数据备份,运行安全稳定;数据采用“异地三中心”容灾备份,确保了政务大数据安全。市移动公司“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资源池平台包括政务专属、互联网接入,公用网络、鲲鹏云服务四个大区,成为满足政府云资源池架构及平台功能分区要求的标准化政务云资源池,标准机架服务300余个,资源承载能力3500余核存储500余T。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加快推进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汇聚市直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各类数据,彻底解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和服务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字经济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全市乃至全省上下缺乏统一、强有力的机制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还未形成集规划方案、支持政策、评估指导、督查激励于一体的闭环政策体系,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力度还不够。

专业人才“短板”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并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高端人才或团队数量较少,高水平创新平台短缺,研发力量薄弱。互联网企业薪酬指数远低于其他省辖市,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我市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招聘难、上手慢、水平不高”等是来驻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 

数字产业基础薄弱。我市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总量不相称不匹配,目前全市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相对紧密,而与工业和农业融合不够深入,智能制造工厂、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应用不广泛,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精准化程度不高;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带货直播等行业,缺乏数据存储、处理、交易、动漫设计等有影响力、带动力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中小微企业、传统行业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突出。

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总体上看,产业互联网尚不成体系,企业对制造装备等硬件的投入多、对工业软件及大数据分析的投入少,认识不到位、内在动力不足等原因,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业互联网APP之间相互孤立,在原料采购、库存查询、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在线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只适合于业务复杂度不高或流程较短的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之间并不能实现远程协同,离“非接触式生产”差距较大。

二、“十四五”时期驻马店市发展数字经济分析

(一)面临形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蝶变,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特别是本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前瞻布局数字经济,加强国际数字贸易新规则的控制权和话语权,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在GDP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红利释放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快速推动各行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范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二)机遇挑战

我市在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较好的探索实践基础,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应用市场、交通物流、产业集群等优势凸显,基础设施支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加快发展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上升,为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持久动力,有利于推动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协同有序的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市近几年快速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础、现代基础设施、开放平台等蓄积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千万人口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蕴含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随着这一区域的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强势启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带来万亿级的大市场、海量的数据资源加上优越的区位交通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十四五”时期,我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各地加快抢占发展制高点,明确把建设数字经济强市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我市正处于机遇叠加的“窗口期”、蓄势突破的“黄金期”、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攻坚期”、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凸显期”。面向未来,危中有机、变中有势,形势逼人、使命催人。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新机遇的战略性、可塑性和新挑战的复杂性、全局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快谋划和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促进三大产业数字化融合,对我市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等重大要求,按照省委工作会议关于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结合我市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条件,明确在全省与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坚持企业引进与本地培育相结合的思路,统筹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优化经济业态,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治理能力,巩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突破、深度融合和动能转换,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融合应用。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强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创新人才引培,推进工业软件、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的创新与产业培育,鼓励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和前瞻性布局。强化应用牵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充分发挥我市人口、交通、产业蕴藏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重点县区、重点领域谋划建设数字经济重点工程,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优势集群、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差异布局、分工合作、协同共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开放带动、合作共赢。坚持以全球视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治理建设等领域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用好数字经济峰会、“强网杯”网络安全挑战赛、世界传感器大会等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优势区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新型市场主体。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进数据资源、通用技术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重要作用,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防范、控制和化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数字经济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倍增,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省先进地市行列,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普及,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持续完善,基本建成河南省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网络实现全覆盖和规模化商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行业云平台,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完全的分级共享与开发利用。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较2020年翻一番,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百亿。

——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驻马店市天、空、地一体的农业数字资源系统和数字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文旅产业与数字化的全面融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文化旅游等驻马店特色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

——构建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到2025年,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驻马店“城市大脑”,构建数字信用示范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推进路径

确立以数据链为主线、以“数据+应用”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推进路经。

1.以数据链为主线,推动信息技术在数据“产、传、用、管”全流程的支撑应用和价值转化,强化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撑能力。

在“产”数据环节,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园区、5G产业园区基础优势,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对软件服务业、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能力和水平。

在“传”数据环节,加快 5G、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深化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强化数据传输保障能力和新兴产业支撑能力。

在“用”数据环节,推进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发展与深化应用,以应用为导向扶持、培育、引进产业链环节重点企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 

在“管”数据环节,推进数据共享互通,强化平台治理,推动各部门、各县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考核评估。

2.“数据+应用”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在工业领域,推动企业上云,建设工业互联网(工业大脑)和标识解析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和柔性制造,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在三农领域,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打造“三农”信息化服务总部基地增强全省农业信息化支撑能力,强化惠民能力建设。

在服务业领域,积极构建行业大数据平台,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电子商务、新零售、数字文创、智慧康养,优化行业服务手段。

在社会治理领域,建设城市大脑,推动政务数据互通共享,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和便民化,建设数字政府。

(五)发展布局

到2025年,我市基本形成“一核多点”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格局。

“一核带动”是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省级大数据示范园区(涵盖高新区、经开区5G产业园、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利用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创新理念和各类资源,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5G等产业; 同时,一体化示范区全面落实市政府与南威软件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智慧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引领全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

“多点支撑”是指9个县依托各自产业集聚区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升级;基于区域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同时支持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区),加快推动县(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

驻马店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指标性质

综合

发展

数字经济增加值

亿元

513.74

1500

预期性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18

37

预期性

数字经济示范园区数

2

5

预期性

数字

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增加值

亿元

48.86

150

预期性

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GDP比重

%

1.7

3.6

预期性

产业

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增加值

亿元

464.88

1400

预期性

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GDP比重

%

16.3

33

预期性

治理

数字化

“咱的”注册用户数

万户

251

500

预期性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

“一网通办”率

%

100

100

约束性

“一网通管”事件办结率

%

100

100

约束性

基础

设施

5G基站数量

2092

15000

预期性

光纤入户用户占比

%

99.2

100

约束性

数据中心机架数

830

1600

预期性

四、建设智能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

(一)加快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建设环境,加快推进10GPON规模部署,全面提高千兆接入能力,实现市中心城区10GPON全覆盖,实现“千兆到户、万兆到企、百米光接入”,大力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高速率、宽连接、低时延的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平台,服务驻马店产业升级和城乡治理,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5G独立组网(SA)网络建设,实现5G网络的全面覆盖,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深化移动网络与工业设施、公共设施的互联。新建5G网络全面支持IPv6,持续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着力提升5G网络IPv6流量,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IPv6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全域融合和极致连接的6G 智能全连接网络架构,推动网络技术向智能原生、数字孪生、绿色共享、算网一体、安全可信等方向进行能力演进,构建“智能、融合、绿色、可信”的下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二)加速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建设

利用我市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把我市打造成郑州、武汉、合肥三大都市圈之间的重要信息节点。大力完善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优化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和流量疏导路径,建立市级综合型大数据平台,整合现有数据中心各类资源,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全面共享为导向,加快已建数据中心的科学整合和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高密化、智能化建设,稳步提高数据中心单体规模、单机架功率,加快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部署,推动CPU、GPU等异构算力提升,逐步提高自主研发算力的部署比例,推进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多元化,支撑各类智能应用。逐步实现行业性、部门性数据资源迁入并承接周边数据业务,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支撑高频实时交互业务需求。推进农业、教育、文旅、物流、医疗、交通运输等各行业大数据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区块链+”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

(三)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依托驻马店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服装纺织等优势产业集群和相关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定制化的工业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完成政府管控专区、装备行业专区和金融服务专区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5G、IPv6、NB-IOT、智能传感设施等在工厂内的规模部署、协同发展和融合应用,加强工业APP开发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建设省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四)快速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新基建”基础,加快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等,构筑融合基础设施云平台。加快通用机场、交通站点的智能化改造,完善天地一体化融合感知智能交通平台,推动智能网联车与现代数字城市协同发展。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充电设施在线监控、数据交换、服务互联共享。对电力、天然气、热力管网等能源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能源运行服务平台,实现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推进地下管网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堤防、闸坝、水库、水文观测站等设施中的融合应用。

(五)积极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主动对接“新基建”优势企业、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新基建”核心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领域应用进行科研攻关,完善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转移机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加强“新基建”相关学科建设,加大对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高端人才。要按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来审视谋划我市创新体系建设,整合、重塑、改造、提升原有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产业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园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依托行业领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支持相关企业和高校申报省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驻马店产业特色,推动5G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专栏:新型基础设施协同推动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 SA网络建设,构建5G精品网络,实现城乡地区的全面覆盖。到2025年,5G基站数量力争达到1.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60%,培育5G行业示范应用30个。

数据中心。按照“同城双活、异地灾备”的思路,鼓励运营商开展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建设发展低时延、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一级节能数据中心。有效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特定领域、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平台体系,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提供设备和产品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产业生态孵化等支撑服务。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化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稳妥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入产业升级和城乡治理,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和完善驻马店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为河南省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加速建设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构建高速、泛在、智能、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市级“5G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五、构建支撑有力的数字产业化新生态

(一)提升壮大优势产业

1.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进一步提升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能力,引导具有行业关联度的传统材料企业向电子材料行业转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企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集成电路专用材料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着力推动电子材料、储能器件、智能终端及其配套产品等电子信息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驿城区新能源汽车、汝南县新能源电动车等优势产业需求,以提高可靠性和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发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支持发展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发展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支持企业针对动力电池组组件整装工艺技术攻关,布局动力电池全产业供应链。同时,依托鹏辉电源、惠强新能源等企业,突破固体电解质、锂电池隔膜、多元轻金属正极、纳米硅负极、石墨烯负极等电池关键材料,重点发展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型电池。推动河南鹏辉年产4.7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河南斯马特新能源年产3000万块锂电池和惠强新材新能源年产2.3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设,加强用于智能终端领域的新型高密度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华源光伏为基础,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技术创新步伐和工艺能力提升。

2.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推动我市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等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新型显示领军型创新企业,支持OLED、MicroOLED等先进工艺产业化,积极布局液晶材料、显示用功能膜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关键原辅材料和配套产品。重点依托海川电子、源丰电子、丰财科技等企业加快新型显示技术研发,重点打造以显示玻璃基板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支持企业推出高品质玻璃基板,例如高铝玻璃、高透明度微晶玻璃,同时出台积极政策招商引进玻璃基板加工企业,完善显示玻璃产业。依托河南省智慧照明重点实验室、中昱电子、翔云光电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新型照明材料、智能照明器具、半导体照明器件、LED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高亮度低能耗的通用LED照明灯具等应用产品,引进以LED光学透镜、光学镜头为代表的LED显示产业,推动LED外延芯片设计和制造。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升级拓展,支持智能手机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4K/8K超高清液晶电视、车载显示终端、VR/AR等新型智能终端创新。

3.智能设备制造。持续推动智能装备高端化发展,重点突破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推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及面向特殊场景应用的特种机器人,提升高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能力。依托装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加快突破高端装备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高端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提升高端装备国产化水平。支持以铭普电子5G通信光电转换器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及关键功能部件;支持鼎力杆塔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合作研发,推动共享多功能杆塔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与产业化。支持我市经开区舞金智能教育机器人项目、乾憬光电智能温度巡检及防疫消毒机器人项目按照投资计划稳步推进。

(二)强补发展关键核心产业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需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引进国内软件龙头企业;围绕省、市及周边工业重点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可追溯等环节的新型工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有序引导大企业、知名高校联合开展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推广,鼓励和支持国产OS的研发应用,加快推广市场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产品。

2.5G产业。设立5G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搭建5G创新平台,构建“网络、应用、平台、产业”一体化的5G创新应用环境。加快经济开发区5G产业园提升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兴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以及未来产业的规划布局,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加大5G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引进培育优质产业项目和创新人才团队,抓好长城数字科技、上海舞金机器人、中兴新业港5G产业园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构建产业链整合延伸。全面推进与华为、腾讯云、阿里巴巴、南威软件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助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3.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加快推动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创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台式机电源、服务器电源、移动电源、工业电源、LED电源等电源生产线项目,以及国产化的自主安全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加快带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打造网信产业生态及配套项目,对标许昌市黄河鲲鹏,打造我市中国长城计算产业,弥补我市计算机制造产业空白,助推河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速升级。

(三)抢先发展前沿新兴产业

1.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紧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专项基金,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攻关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物体和场景识别等关键技术;支持智能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重点研究人工智能系统中隐私保护、数据加密、信息隐藏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经济中融合应用,在制造、物流、医疗、教育、环保、政务等领域开展示范引导。推动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全球云端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生态体系项目签约落地。加快中天智控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生产无人车与工业应用机器人系列装备项目落地建设。

2.前瞻布局发展量子通信和区块链等先导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量子通信元器件生产、设备制造、网络建设及运菅服务企业。探索布局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材料模拟、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在我市的发展。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我市金融、数据交易、信息保护、溯源、政务、物流等领域应用。积极培育建设区块链产业园区、孵化器和实训基地。

专栏:数字产业化推进工程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重点布局在驿城区产业集聚区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泌阳县产业集聚区等。

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产制造基地。加快海川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项目投产。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推动腾讯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在我市打造集“硬件智造+应用示范+软件生态”为一体的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5G。加快经济开发区5G产业园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与华为、腾讯云、阿里巴巴、南威软件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市级“5G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加大原始创新研发力度,形成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

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重点依托经济开发区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创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引进计算机主机生产,打造我市中国长城计算产业。

人工智能。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加快研制生产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自动装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智能产品。

(四)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1.培育平台经济新业态。支持开展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互联网医疗等线上服务试点,推动工业企业探索协同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支持创造条件吸引龙头平台企业落地,鼓励有条件的传统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图绕社交、交易、产业发展等引进培育一批平台经济企业。

2.探索推进政府数据与平台企业数据融通发展。推动具有产业带动能力、产业资源集聚能力的平台企业打造“数据平台”,支持各地基于城市数据大脑、政务云等探素政府数据与平台企业数据互通机制,研究政务数据向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机制和模式加大政府数据的推广应用,支持平台企业打通产业壁垒,推进重点区域电信、交通、物流、文旅、住宿、餐饮、安全、健康等环节统一调度,推动政府数据公平公正赋能千行百业。

专栏:平台经济发展实施工程

交易平台。支持“来村网”、“益农社”特色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发展,建设我市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文旅在线平台等交易平台,发展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金融支付新形态,引进培育在线交易运营平台企业、金融支付平台企业,发展在线交易产业生态链。

社交平台。加快引进成熟社交平台,依托云创谷科技产业园发展短视频和直播产业,推广“直播+”等新模式,重点支持市内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电商平台。推进“欢乐爱家生鲜冷链+电商+中央厨房”、“喜盈门网上商城”等本土电商平台不断壮大。在餐饮、出行购物、生鲜、菜篮子等生活服务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平台企业。在政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城发展一批平台服务和运营企业。

六、建设融合创新的产业数字化新空间

(一)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

1.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围绕食品、轻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服装、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力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链现代化提升需求,加快提升产业装备数字化和信息系统集成水平。扎实推进产业信息化、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工艺革新、装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细分行业的分级评价评估与数字化标准建设。培育壮大本土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商与数字化新型人才资源。深化“数字孪生+”、工业智能、机器人换人、VR/AR等产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加快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深化“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企业上云”步伐。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深化5G、大数据等与产业融合应用,加快农田、农机、农技及扶贫资源等涉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社会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供需高效对接。 

2.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项行动,构建“以平台为核心,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企业上云、工业 APP培育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围绕驻马店市重点行业,孵化一批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培育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开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企业上云、工业 APP培育。继续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积极培育一批综合性平台和行业平台,加快推进制造业重点行业覆盖。

3.推动产业数字化及延伸发展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与本土服务企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速企业“双创”平台资源开放,引导行业拓展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开展定向开发、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服务,向生产服务领域延伸链条。加快生产性数字服务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入国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打造集“硬件智造+应用示范+软件生态”为一体的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基地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引进一批重点软件企业,培育发展软件、物联网产业园区等数字化短板产业。

专栏:工业数字化建设应用工程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个跨行业、跨领域的省级或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上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平台迁移。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十四五”期间,在全市建成功能完善的二级标识节点。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每个行业至少3家企业部署企业级节点。

(二)加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引进和培育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平台入住快速发展。依托电商协会等组织,建立集推广、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行业电商联盟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认定一批市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加快电商物流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建设招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介驻马店资源优势,宣传推广驻马店印象的影响力,打造驻马店跨境电商聚集群。

2.力打造智慧物流新形象。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中推广应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智慧化物流云平台,实施数字化运营,开展无人机、无人车、社区智能快递柜等智能化物流作业,全面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社交电商、智慧零售等“宅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电商和物流企业搭建电商交易与物流信息平台,培育一批本土垂直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电商与物流快速、协同发展。

3.超前布局发展新零售。加大新零售政策扶持,创新新零售模式,拓宽新零售融合领域,建设新零售基础设施,支持实体商贸零售行业的新零售转型,建设新零售示范城市。建设新零售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分享经济、订制包销、社交电商等模式,加大图像识别、生物识别、射频识别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等形式的新零售业态,发展“无人零售”、“无接触超市”、“无接触配送智能售餐机”等非接触式经济。加强新零售与智能制造、旅游、游戏、影视、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新零售向线下生活服务、文体健康等领域拓展,为生活服务业打造线上平台。推进末端网点和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将智能快递柜与信报箱、生鲜投递柜、无人货柜等物流末端功能整合,鼓励食品企业建设新零售网点,鼓励新零售示范街区建设,打造新零售业态集聚区和发展示范区。

4.加快推进数字康养。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建立数字化康养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智慧康养应用,实现康养服务资源的有效调配,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快速提升。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康养智慧信息平台,支持企业开发智能养老设备,深入挖掘健康养老大数据资源价值,重点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开展数字康养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着力培育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康养”服务创新区、引领区和示范区。

专栏:服务业数字化建设工程

跨境电商。建设招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介驻马店资源优势,宣传推广驻马店印象的影响力,深化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合作。

数字化物流园区。加快恒兴物流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培育恒兴、福和等物流企业进一步壮大,物流园区自动化仓储分拣、区域调拨、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等功能日趋完善,“限时达、当日达、次日达”等限时送达服务不断拓展。

多式联运。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示范工程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开放枢纽场站、运力调配、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提升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智能化水平。

(三)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

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网络普及提速等工程实施,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推进农村偏远地区5G网络全覆盖。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网络扶贫服务体系。

2.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探索“互联网+”农业新功能,推动休闲农业、电商镇(村)、乡村旅游和智慧绿色乡村等发展模式创新,催生农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示范,对已经建成的益农信息社开展提质增效,促进可持续运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网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

3.加快推动农业智慧化应用。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和应用,积极发展新型智慧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大宗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天-地-人-机”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体系,提升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

4.造中国农业硅谷。以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依托中国“农洽会”,推动建设“两网一平台”(中国农洽会官网、中国名优农产品交易网和基于两个网站的大数据平台)、涉农数据库、农业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系统,打造一体化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展农作物精准管理、名优农产品全球交易等应用。支持深圳湾科创服务有限公司借助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和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两大优势平台,快速导入高科技产业,加快孵化一批优势科技产业,探索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驻马店模式”,打造全球全国知名的中国农业硅谷。

专栏:农业数字化提质工程

智慧农业。依托中国“农洽会”,建设“两网一平台”、涉农数据库、农业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系统等,打造一体化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展农作物精准管理、名优农产品全球交易等应用。

数字乡村。支持遂平县、正阳县成功创建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农村电商。支持确山县、正阳县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动农业电商平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设农产品经营流通网络。支持推广村播、“短视频+网红”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七、打造包容可持续的数字化治理新格局

(一)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1.建新型政务数据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四大应用”的一体化架构,建设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全市统一的中枢平台;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等三大体系;按照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重点开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四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加强数据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政务数据“一网通享”。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完善全市统一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政务数据资源的编目、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和利用等工作,建立各政务部门基于市大数据中心进行本部门数据的存储备份、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和开放应用等活动的长效机制。

2.搭建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及软件技术,搭建智慧社会管理、智慧教育文化服务、智能健康保障等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及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等互联网服务平台,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集成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商盟支付、农产品推广、景区游览、休闲娱乐、资讯推荐、公益活动等多项模块,打造面向全体市民的“超级APP”。加强对平台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用户授权、实名认证、查看办事指南、申报提交材料、查询办事进度等服务手段,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推进居民数字身份体系建设,开展基于居民身份证号实名认证,推广市民虚拟卡服务。深度覆盖市民服务需求,普遍应用于政务服务、健康医疗、公交出行、金融服务、旅游支付等领域。

3.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驻马店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流程融合工作,实现预约、咨询、受理、办理、查询、反馈等环节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公民、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相关基本信息,推动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向基层延伸,向上与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向下为各县市区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加快电子证照、办事材料、数据资源共享互认,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以5G场景项目建设为抓手,同步夯实热线系统基础功能,打造实战中管用、群众感到受用、基层干部爱用的热线办理平台。

4.提升政府数据决策能力。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城市运行体征监测、综合管理、集中展示、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一体化、智能化、开放性运行平台,提升城市发展智能化水平。整合公共安全、市政管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打造集运行管理、决策指挥、交流展示为一体的智慧驻马店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驻马店“城市大脑”。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通过部署可视化大屏展示系统、多功能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应用管理系统等,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全市各领域数据、视频、系统、热线服务电话等实时共享信息,对各领域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测,加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演示,实现城市运行管理实况实时更新、多维展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打造可掌控城市运行全局、集中调度指挥的领导决策“智慧驾驶舱”。

专栏:数字政府建设工程

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以市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基座,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驻马店“城市大脑”。

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省可办”,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办理,大幅提升行政效能,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统一“互联网+监管”工作门户。依托全省统一的监管工作门户,实现工作人员一个门户登录、监管信息一次采集、监管动态一处发布。全市“互联网+监管”使用统一用户接口,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行”。各部门、各县区不再新建监管移动端,现有监管移动端逐步整合到“豫正管”平台,在“豫正管”平台整体架构下开展特色执法应用。

(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完善智慧教育体系 。持续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安全可信,深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远程现场、虚拟显示等多场景学习,为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提供接入通道和公共服务,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依托5G网络开展远程协同教学、虚拟操作培训,推动智慧教育在全息远程互动教学等领域应用。加快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的融合应用。开展5G体验式教学,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加快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2.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依托政务外网,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卫生健康信息通信网络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医疗机构5G网络全覆盖。推进市、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完善平台功能,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业务系统整合融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数据库、卫生健康基础资源四大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相关主题数据库为基础的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支持智慧医院与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远程诊疗设备、医用可穿戴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软件等,积极开展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远程居家看护等诊疗服务。

3.构建智慧交通服务。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感知体系和智慧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能力,聚焦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深入挖掘交通数据潜在价值,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决策体系。推进5G技术协同应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推进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和市民全域感知出行位置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综合运输数据资源充分汇聚、有效共享,提供车道级导航、车位(空闲车位)导航、充电桩导航等智能便民服务。

4.推进智慧人社服务。推进“智慧人社”建设,着力抓好“金保工程”二期、社会保障一卡通、人社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12333电话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袋、信用监管、综合决策分析等大数据应用,推动“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5.加强智慧旅游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云、网、端”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接待服务场所的智慧化水平。整合旅游数据资源,汇聚旅游文创产品,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建设集共享、发布、互动、营销、调度、指挥、决策于一体的孪生智慧旅游开放平台,实现城市级全域可视化孪生旅游。到2025年底,全市AAAA级以上景区达到国家智慧旅游景区标准。

6.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康养老、智慧生活圈、智能安防、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能快递柜等智慧应用。进一步加强“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推进社区数据采集、政务服务、基层党建、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住房租赁、协商自治等各项业务服务管理。推进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统一向社区一站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在健康医疗、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社区安防、远程抄表、社区物流等领域,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7.提升数字城市管理。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完善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实现对城市管理全要素、全时段、全方位的智能化识别,提升城市管理问题智能化发现能力和城市运行状态自动感知能力。升级现有数字城管系统,拓展完善功能,建设集市政设施管理、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城市管理决策等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慧化。优化城市管理网格化流程,推进相关业务数据共享和执法联通,实现城市部件、事件、法人等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叠加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执法精准性,打造全市管理一盘棋、指挥调度一条龙的新模式。

8.加快智慧安全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对重点公共区域、行业领域、街道社区等重要部位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数量,加强人员流动、餐饮住宿、商场超市、人员聚集场所等监控监测。汇聚全市视频数据、政务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功能的基础上,拓展综治信息管理平台。

9.建设智慧应急管理体系。部署市辖区内指挥信息网、物联感知网、卫星通讯网、无线通讯网络节点,横向打通与市各级公安、城管、交通运输、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教育、卫生健康、消防救援、地震减灾、矿山等相关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纵向与省、县级应急系统的指挥联动。构建综合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接入并调用国家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的指挥救援、预警监测、决策支持、监督管理等大数据支撑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市应急管理指挥大厅,为市级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综合研判、事故灾害预警、指挥辅助等基础支撑。

10.建设市场监管综合平台。完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托市政务云平台建设市场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平台信息数据同步向上推送至省级平台,市本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同步。建设网络交易监管信息系统,加快全市网络市场主体、电商平台、公众号等网络主体行为监管信息归集,加强企业市场监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建设,实现网络交易监管信息推送、投诉举报和业务申请、业务办理精准告知、监管任务执行、执法办案监管、联合惩戒、重点事件跟踪反馈、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专栏:新型智慧城市提质工程

智慧教育。构建“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以“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为重点,丰富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体系。

智慧健康。加快市县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创建“智慧医院”试点示范,推动5G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护理等场景的示范应用。

智慧交通。加快推进智能感知、5G、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在公路工程和路网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公路重要节点、重要路段感知网络覆盖和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建设。

智慧文旅。推进智慧旅游,做强“六山四湖”、做优西部山区、宿鸭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竹沟革命纪念馆、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嵖岈山成为全国首个5G智慧山水西游主题景区。

智慧气象。开展智慧气象平台建设,实现各类预报预警服务材料、产品自动化的统一制作和一键发布,对接各种服务发布终端,提升气象预报预警产品的覆盖面,全面为农业、交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气象保障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智慧应急。加快实施市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实施,积极创建河南省应急救援基地。

智慧社区。支持省级智慧社区--驿城区橡林街道民生社区开展试点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工作机制,推进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邮件快件存放等智慧化应用。积极在各县区开展省、市级智慧社区创建活动。

智慧城管。推动驻马店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升级改造,完善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理执法等行业应用及数据库等体系、制度,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强力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

针对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数字生态等方面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实效。

1.推进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推进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基础薄弱地区4G网络覆盖,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扩容,推动家庭宽带千兆、百兆接入普及。推进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部署。探索开展无人机、机器人运转所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医疗废弃物处理智能设施部署。

2.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水平。深化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依托已有基础集约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强化标准协同、系统对接,推进应急、市政、交通、卫健、社区等公共领域部门间数据整合共享。集约建设数据中心,推进与省市平台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结合场景需求,建设综合性、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推动公共领域智慧化应用,支撑县城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3.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县城急需解决的问题,推进县城在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停车场等重点领域率先实施一批项目,提升县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深入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

实施乡村数字化治理专项,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争取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加快推动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整合服务乡村数字化治理各项数据资源,搭建基于时空信息的数字乡村云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农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生活服务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成数字乡村云平台和农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争取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

1.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加快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营数字化技术手段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建设基于时空信息的数字乡村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对接城市大脑整合农业、自然资源、水利、交通、文旅等相关数据,服务于乡村数字化治理。鼓励各区县、乡镇基于市级云平台搭建集乡村政府专网、数据归集共享、治理决策、产权交易等集成的具备乡镇特色的治理数字化平台,开发农民用掌上平台,推进“最多跑一次” 向乡村社区延伸,并做好数字村务平台与各级政务网互联互通。重点实施农村污水、空气、生活垃圾等数字化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开展大数据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支持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贫困村、贫困户自身能力,确保防返贫。

2.升农民生活服务数字化。结合“咱的驻马店”,打造农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建立网上服务点,深入推进“互联网+乡村教育”和“互联网+基层医疗”,实现便民服务数字化。多渠道提高农民数字化素养,培养农民学网懂网用网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人才。

3.推进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加强竹沟红色小镇、中国渔都、皇家驿站、嵖岈山风情小镇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小镇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生产性服务设施信息化水平。积极导入特色优势资源,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优质产业资源,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与园区改造提升相结合的路径。

八、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

加强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面向信息化部门构建完善、全面的安全态势监控及感知分析技术体系,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快速攻击溯源能力。面向安全主管部门,开展社会动向,舆情监控,轨迹防控的综合态势感知,提升应急指挥、维护政治安全能力。推进驻马店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优化完善网络安全联席会议、联合通报、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等机制,构建网络安全风险感知相应处置联动体系。

(二)夯实网络安全运行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组织网络安全运行流程、安全操作规程,构建实战化网络攻防演练机制。对关键部门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不定期风险评估,加强信息安全测评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漏洞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漏洞搜集、上报和共享机制。制定《驻马店市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指南》,提升大型活动网络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筑牢全市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和运行体系。

(三)提升行业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认真落实《数据安全法》要求,着力解决数据安全领域突出问题,有效提升驻马店各行业组织的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建立组织数据安全治理团队、制定数据安全相关规范、构建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数据安全人才梯队。以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为原则,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相应安全体系。协调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参与,承担数据安全治理主体责任,共同探索和营造适应驻马店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数据安全协同治理模式。

(四)构建数字认证体系

加快密码应用系统改造,推动数字认证互联互通互认,推进密码服务的本地化配置与管理,方便本地应用系统密码服务调用。推动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的多因子认证,探索手机短信、移动签名等多种认证方式,提升服务体验。借助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电子签章、数据加密、可信时间戳等密码相关安全措施,做到网上身份真实可信、数据不可篡改、敏感信息不可越权查看、网上行为不可抵赖,真正保护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隐私信息安全、敏感数据安全。

专栏:网络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建设驻马店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全面推进面向各级各部门的安全态势监控分析,安全风险准确定位,安全事件及时响应,以及覆盖人员流动,舆情传播,轨迹防控的综合安全态势感知。

建设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围绕国家数据安全法,通过解读落实法规,围绕容灾备份,数据脱敏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领域,全面推进各行业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各级各部门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建设数据安全协同平台,确保数据安全与业务发展的双向促进。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高规格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领导机制,统筹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政策制定,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推进重大转型项目的落地实施。强化数字经济相关数据统计管理,构建保障有力的产业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跨县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部门和县(区)制定本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各部门和县区协调配合,及时制定配套措施,抓好政策落实。

(二)加大资金支持

统筹省市相关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核心产业、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拓展融资渠道。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

(三)强化招商引智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大数据龙头企业、大数据领域专业化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资源等优势与力量,吸引其大数据业态及相关产业落地发展。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将数字经济和信息化人才需求统筹纳入“招才引智”等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围绕半导体、软件服务、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及细分行业数字化领域,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园区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合作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学科,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建立大数据培训和实习基地。支持黄淮学院加入鲲鹏学院体系,积极支持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开展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培育数据分析师、数据咨询师等专门人才。

(四)强化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审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责任制等落地实施,完善网络安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金融、能源、交通、通信、公共服务等,以及骨干网络、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重要网络平台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推动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启动关键基础设施认定和资产核查,加强数据安全保密监管手段和机制建设。强化新技术新应用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网络新技术应用规则,加快制定网络新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推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创新云安全服务模式,强化云安全服务。建设数字经济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协同监管综合执法系统,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和协同处置机制,开展跨部门协同监管会商和处置,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

(五)营造发展氛围

推行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包容审慎、鼓励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加大试点示范,促进应用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创新发展。切实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取消并不断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政策障碍,真正降低民资进入门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在政策上保障民企公平竞争机会。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数字经济专题讲座和培训。积极举办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大型论坛和专业座谈会,扩大我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影响力。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县区参加国家和省市数字经济峰会(博览会)等活动,进一步营造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相关解读:《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