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关于驻马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投稿:huoruiqi  来源:时间:2021年03月20日

 关于驻马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日在驻马店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驻马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均为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为全省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全省第6位。“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疫情发生后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严格落实“四早”措施,采取“大数据+网格化”方式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科学救治患者,仅用1个月左右时间成功阻断疫情扩散蔓延,139名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没有出现第三代病例,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成为全国确诊患者超百例中,首个全部治愈地级市。

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优先保障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出台促进复工复产39条措施,建立完善以市县政府领导为“链长”的推进机制,着力解决用工短缺、资金紧张、产业链配套等难题,仅用2个月时间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贸物流和省市重点项目基本全面复工,确保了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货源充足,复工复产走在全省前列。

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放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突出抓好口岸卫生检疫,加强冷链物流管理,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防控,实现境外疫情在我市零传播,自去年2月18日以来,全市无新增病例,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生命安全。

(二)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拓展

生产供给持续回稳。落实粮食生产市长负责制,新建高标准农田74.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6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生猪存栏达到606万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以龙头企业、关键企业为引领稳定工业生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大力推动服务业复苏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

内需市场加快恢复。实行重点项目市领导牵头推进制度,一批“两新一重”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95个省重点、146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1.5%、142.7%,全省重点项目综合考评第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抢抓机遇,全年发行专项债券114.8亿元,占全省7.1%,居全省第5位。制定实施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若干措施,出台消费券、购置补贴等激励政策,大力发展网络消费、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同比下降2.6%,居全省第2位。

专栏: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2020年省(A类)项目95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1.5%。

2020年市重点(B类)项目1469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目标的142.7%。

从建设阶段看:1—12月份,221个计划竣工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5.6%;29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5.6%;88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6.5%。

火车站片区项目15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0%。

高铁站片区项目52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1%。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片区项目33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2%。

北部新区片区项目41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0%。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片区项目50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

高新区片区项目86个,1—12月份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7%。

(三)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助企纾困政策扎实落地。出台实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一系列举措,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中央直达资金全部分配下达县区基层,全年减税降费23亿元,惠及企业5.1万户次。通过降低利率、取消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2.4亿元。减免企业水电气费1.7亿元,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11.2亿元。

产业转型加快推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粮、油、肉精深加工,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底,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家,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0家,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近1900亿元。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光纤入户率达到100%,两化融合单项覆盖的企业达到8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50%,全市“机器换人”达到3000台(套)。

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研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9个、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8个;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5个、中原学者工作站2个;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揭牌成立。创新主体培育成果显著,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增长40%。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我市培育的大豆新品种,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

专栏:科技创新情况

创新主体培育。202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认定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2家,新建省级科普传播基地8家。全市符合企业研发财政补助77家企业,共获财政补助资金3098万元,其中省补助1689万元、市补助850万元、县区财政补助720万元。

创新型平台机构建设。驻马店市气象科普馆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气象科普基地。天方药业获批设立河南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市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首次建中原学者工作站2个、河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9个、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1个。新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组建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家、市级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驻马店市自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励办法及科技创新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引进中原学者2名,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2个。累计引进院士14名、外国专家14名。

(四)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紧扣现行脱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聚力解困、增收、改善环境“三大主攻方向”,狠抓政策落实、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三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纪律作风“三大保证”,搞好政策、项目、资金“三大方面”衔接,实现84万人脱贫,9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圆满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普查。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13.5%;优良天数280天,比例达到76.7%,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9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V(5)类及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保持零增长,污染地块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狠抓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和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企业经营风险,重大风险稳定在合理范围。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认真落实化债计划,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全市无新增隐性债务和其他形式违规违法举债。建立市县乡村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四级联动机制,有序化解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

专栏:脱贫攻坚战情况

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全年投入扶贫资金35.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470个。

健康扶贫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建档立卡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大贫困人口大病患者救助,累计救治26178人,救治率达100%。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6.26%,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至7.83%。

教育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6.87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3.12亿元,实现应助尽助。

住房保障方面,全力推进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1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46729户。

安全饮水方面,减免贫困户通水入户费用,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吃水难问题。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资金11亿元,建成工程989处,受益农村人口30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实施产业扶贫“5个一”、公共服务“5个有”、美好生活“5个新”,5690名贫困群众实现搬迁脱贫。市发改委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担当有为先进集体”。

光伏扶贫方面,已建成的39.66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全部纳入国家补助目录,惠及全市9县1区、5.8万户贫困群众,扶贫电站规模和带贫人口总数均居全省前列。

(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零跑动”事项分别由268项、36项提升至2091项、1961项。不动产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投资在线平台完成项目申报6688个;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不见面”开标,完成交易4046件,节约15.8亿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城区公安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建成启用。挂牌服务企业、企业服务日、企业宁静日等制度有效落实,涉企问题解决率达90%。中心城区自来水、燃气报装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12345热线在全国344个城市第三方评估中,排名第7位。“咱的驻马店”APP被评为全国“地市级十大优秀创新案例”。

专栏: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情况

集成提效能,实现“只进一扇门”。市民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市级49个承担审批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的部门及122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实现“应进必进、凡批必进、凡服必进”,市行政服务中心荣获“服务优化金流奖”。

便捷优流程,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是实现企业“一站式办结”。二是实现不动产登记“一条龙服务”。三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式受理”。在全省首个上线运行全流程可视化业务监管系统,四天办“四证”、“拿地即开工”,全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减至90天以内。四是实现便民事项“一体化办理”。

共享筑根基,实现“一网通办”。一是做好“线下服务”,“咱的驻马店”APP累计注册用户210万人,为市民提供服务1650万人次。二是率先在全省打造政务服务事项“秒批”模式,群众办事全程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出具结果,实现“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全自动”。三是做好“自助服务”。四是做好“监管服务”。建立“互联网+监管”通报机制,投诉举报数据准确率100%,全省排名第1名。

创新促精简,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是优化办理时限。国家、省市重点企业(项目)、民生工程等不动产实现首次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即时办结。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告知承诺”制、帮办代办服务制、模拟审批制、容缺预审服务制等工作机制。三是优化服务模式。推广实施咨询引导服务、365服务、延时服务、一件事服务、扫码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模式,提供申报材料免费复印、事项流程免费帮办、企业印章免费刻制、政务服务“一次办妥”证照免费邮寄“四个免费”惠民服务。四是优化评价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驻马店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方案》,并将文明单位创建直接与“好差评”工作机制挂钩。

法治促转变,实现“法治化环境”。建立完善“一平台、两抓手、一带动、一考核”为主体的“1211”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守信失信联合奖惩工作。取消各类“红顶中介”,严厉整治和打击各类“灰中介”“黑中介”和“假中介”,制止各类中介服务乱收费行为。加大依法化解纠纷工作力度,我市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开放合作较快发展。成功举办第23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94个,合同总投资2415.9亿元,长城科技、紫晶存储、舞金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伊利、牧原、筑友、永强户外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华强方特旅游产业园完成行业设计,金玉锋大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1—12月份,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26.9亿元,增长3.5%,增幅居全省第1位。驻马店海关开关运行,驻马店至舟山港、青岛港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进出口超千万元企业达69家。全年完成进出口62亿元,增长25.7%,增速居全省第3位。

(六)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出台促进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多点支撑、高效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持续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

专栏:新型城镇化项目情况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280个,完成投资208.7亿元,建成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

“四改一拆”完成905.4万㎡,超年度计划7.7%。

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工程、开源大道下穿京广铁路、开源大道西延、重阳大道西延建成投用,完成骏马河改造提升,新增停车位3242个;示范区新型城镇化项目、练江湖大桥、嫘祖大道等加快推进。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82个,惠及1.8万户。

新增供热面积426.3万㎡,增长223%。

乡村振兴战略迈出新步伐。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牢牢把住“五大振兴”关键抓手,研究编制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5%,年产值近1900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居全省第一;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1个,居全省第2位。国际花生产业大会、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七)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制定出台稳就业措施,统筹推进“援企稳岗稳定一批、开发岗位吸引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兜底帮扶保障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超全年目标25%、43%、47%,城镇登记失业率2.85%,低于省控目标1.65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加快补齐。召开全市卫生健康大会,出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若干政策措施,各县人民医院均通过“二甲”医院等级评审;平舆、泌阳县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颁发三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开工建设。

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两馆一中心”主体竣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8所、中小学73所、高中16所、乡镇寄宿制学校71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76套;中小学超大班额基本消除。中心城区41所小学实施课后延时免费托管。所有县区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成功举办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节约资金重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扫黑除恶、市场监管、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专栏:2020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情况

重点民生实事

1.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9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5%,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2.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完成21784户,完成率210%。

3.全市免费超声筛查42609例,筛查率62.11%;免费血清学筛查45920例,筛查率66.94%;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68479例,筛查率99.82%;免费听力筛查67319例,筛查率98.13%。免费宫颈癌筛查113474人,筛查率101.14%;乳腺癌筛查115994人,筛查率103.38%,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4.完成提高困难群众、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任务。

5.市直10个部门联合印发《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压驱动。全市“米袋子”“菜蓝子”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6.全市完成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339人,超额完成任务。

7.全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45微克,同比下降13.5%;PM10平均浓度71微克,同比下降17.4%;优良天数280天。PM2.5、PM10和优良天数均位居全省第2名。

8.完成136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

9.349个配电台区改造升级任务全部完成。

10.县级人民医院全部完成提质升级,9个县区全部完成二甲创建。

11.876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全部完工或交付使用。

市定惠民工程

1.实现一张身份证办理民生事项达133项。

2.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或民办幼儿园88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73所。中心城区41所学校课后实现延时服务。

3.建设多功能运动场50处。建设社会足球场137块。

4.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427场。

5.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715户。

6.完成中心城区50处新增公交换乘站点建设任务。实现中心城区小学生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公交。

7.中心城区新建停车位3000个,各县共建停车位4500个。

8.实施雪亮工程10000路监控点位。

9.完成92个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

10.第七人民医院开工建设。各县医院设立疾控科,完成检验科P2实验室备案。搭建慢阻肺防治管理信息平台,完成67万人筛查。20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肺功能检测仪。各县区通过PCCM规范化建设认证、建设负压病房。

11.12345市长热线心理服务专线已开展社会化运营。市心理服务体验中心9月1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12.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732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5%。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3374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7%。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县域经济、乡村经济还很薄弱,金融服务能力不强;大学少、科研单位少、创新平台少,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人才匮乏;人均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偏低,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短板,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充分;“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21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物流枢纽城市、“国际农都”建设,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色添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目标,进出口总体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60亿斤以上。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激发市场规模潜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完善提升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着力推动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内需与外需相互协调。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实施“91650”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两新一重”项目建设,争取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达到5000亿元以上。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进一步提升项目全流程审批效率。积极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三是全面促进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拓展城乡消费,扩大假日消费,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扭转偏弱态势。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拓展县乡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让人们有钱消费;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让人们敢消费、愿消费。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升消费的水平和品质。四是大力提振实体经济。落实国家和省对企业帮扶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市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支持发行优质企业债、绿色债券、新型城镇化建设债券,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扎实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保供、电煤应急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企业平稳生产经营。五是提高经济循环效率。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立足“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畅通”,注重需求侧管理,实施“四大行动”,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专栏:项目谋划建设情况

省重点项目。2021年省重点(A类)项目97个,总投资339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56.3亿元。其中:新型城镇化项目4个,总投资153.6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44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个,总投资225.7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67.9亿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66个,总投资2570.5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728.6亿元;创新驱动能力项目1个,总投资13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生态环保项目8个,总投资189.1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66.2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8个,总投资238.8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44.5亿元。

市重点项目。2021年初步谋划市重点项目1387个,总投资11875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4964.3亿元。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14个,总投资115.3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33.3亿元;新型城镇化项目219个,总投资2557.2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969.6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38个,总投资1000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451.9亿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754个,总投资6543.3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2802.8亿元;创新驱动能力项目11个,总投资119.5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52.7亿元;生态环保项目114个,总投资767.6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359.9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137个,总投资772.3亿元,2021年度计划投资294.2亿元。

中央投资项目。2021年初步编制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6个,总投资127.7亿元,申请中央投资64.8亿元。

专项债券项目。2021年继续争取专项债券项目,重点争取铁路物流产业园配套设施、棚户区改造、创新创业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冷链物流园、北部新区综合医院等项目。

重大工程。交通方面,加快平舆通用机场、上罗高速、许信高速、嫘祖大道、省道222、省道333、省道327项目建设;启动南驻阜高铁、沈遂高速、G107东移改建项目;规划研究沿淮高铁、南驻周商城际铁路、驻马店西站-嵖岈山空轨建设。水利方面,完成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主体工程,加快实施洪汝河综合治理、淮河向上游通航、薄山水库向正阳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能源方面,加快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探索开展地热发电试点,推动响水潭抽水蓄能电站入规,实施电网提档升级工程,做好高标准农田机井通电配套10千伏供电设施建设,加快中石化油库搬迁工作,推进漯河至西平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新增集中式公共充(换)电站15座、新建充电桩150个。

(二)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核心,坚持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推动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一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四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确保全年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链主”式企业10家以上。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落实“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快速提升新兴产业规模。二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高质量实施“三大改造”,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支持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户外休闲、建筑防水、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集聚化转型,提升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扎实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提升航空、冷链、快递、电商等特色物流竞争优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壮大文旅、康养、家政、育幼、体育、物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四是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5G网络建设与应用、5G智慧产业园建设,建成驻马店市5G+12345智慧联动调度平台、20个5G应用示范场景,确保新增“企业上云”600家以上。五是提升产业载体能级。完成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修编,制定高能级产业载体建设实施意见,深入开展“百园增效、盘活存量”行动,确保亩均投资达230万元以上,倒逼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提质增效,力争所有产业集聚区都实现“晋档升级”。

专栏:重点产业发展项目

实施战略新兴产业链培育行动。1.新能源汽车。重点推进鹏辉能源绿色动力电池生产项目(设计年产40亿瓦时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含模组PACK线),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和河南银泰智能专用车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环卫专用车辆项目。2.5G。重点推进乾憬5G产业园、长城科技、紫晶存储、河南鼎力杆塔股份有限公司5G共享铁塔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与产业化项目,河南有可为电子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蓝牙耳机项目、北京凯思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新能源汽车电容和5G基站电容专用超薄基膜项目。3.新材料。重点推进浩瀚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水性环保树脂新型材料、光触媒、石墨烯及印染材料生产建设项目,河南平煤神马尼龙材料(遂平)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BOPA薄膜项目一期工程和西平汇丰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RO反渗透膜智能化生产线技术工艺改造项目。4.电子信息。重点推进河南宏源启磁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亿件高性能钕铁硼磁铁性电子元器件项目,河南省富瑞电子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件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和河南省斯玛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项目。5.节能环保。重点推进正阳县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西平县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和河南汇丰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RTO有机废气治理设备自动化生产项目。6.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重点推进河南优凯制药有限公司广谱抗癌药生产出口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立诺制药有限公司年产1400T头孢医药中间体及头孢原料药项目和河南后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环丙氨嗪、卡巴匹啉钙项目。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1.农产品加工。重点推进河南金玉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健康生物产业园项目,中花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玉米胚芽油脂20万吨花生油项目和河南可米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高端休闲食品生产项目。2.装备制造。重点推进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专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中天金骏特种车及房车制造、河南金牧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万套自动化养殖设备项目、西平畜禽科创孵化园、河南牧祥养殖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万套自动化养殖设备项目。3.医药化工。重点推进昊华骏化升级改造、河南辰龙实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项目,浩瀚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水性环保树脂新型材料及印染材料生产建设项目、河南富威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物产品生产建设项目、正阳医疗耗材产业园。4.户外休闲。重点推进浙江省宁波市华邦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华东户外休闲二期项目,浙江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基业户外休闲用品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和平舆县中鑫休闲用品年产150万套户外休闲家具二期项目。5.建筑防水。重点推进平舆县澳源防水有限公司澳源防水项目,平舆县天地源防水防腐有限公司天地源防水防腐扩建项目,平舆县玉海防水有限公司玉海防水技改项目和蓝翎环科年产1200万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项目。6.纺织服装。重点推进上蔡县博诚服装有限公司服装生产项目,嫘祖服装城智尚工园二期项目,西平阿尔本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套品牌外贸服装项目和湖州纺织产业园。

文旅产业项目。加快皇家驿站、中国渔都、关王庙豫剧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城市文化综合体、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宿鸭湖生态休闲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项目、嵖岈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竹沟红色教育基地及红色特色小镇、雷岗纪念馆建设,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建成开馆。力争全市新增A级旅游景区2家。

物流产业项目。重点推进马庄铁路物流园、恒兴物流、福和物流、丰树物流园建设;加快恒兴仓储物流及电商产业园智慧物流园区、驻马店公路港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准时达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促进基层供销社、公交、村邮、快递“四站合一”,完善城乡高效配送网络,推进全国“快递进村”试点城市建设。

全市服务业发展载体优化调整。重点做好市商务中心区、开发区恒兴物流园、正阳县花生交易市场、新蔡县新通物流园等发展提升。

制造业重点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深度融合试点。每县区筛选3个以上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力争创建3个省级试点企业。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力。聚焦企业、人才、平台、载体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创新体系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一是建设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扎实实施科技强市行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以上。认真落实“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确保今年认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13家以上、“雏鹰”企业18家以上。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抓好科技创新人才评选和队伍建设,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团队激励机制,激励更多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实行“天中英才通”,建好人才公寓、“双创”产业园,解决好来驻人才子女就学、就医、就业问题,解除人才留驻的后顾之忧。

专栏: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实施3项市级科技创新示范专项。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力争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5人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

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深化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引导和激励企业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推动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全年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组建市重点实验室5个,培育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

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带动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力争达到30%的增幅。加大技术合同登记政策和优惠措施宣传力度,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亿元。

(四)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落实落细基础性、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动各类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国家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行政备案事项清单衔接落实工作。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扩大简易注销范围。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将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政务服务改革体系。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民营企业“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落实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政务诚信监测制度,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三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争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五)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大趋势,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与县域底盘支撑,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坚持以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增强枢纽辐射、创业创新、开放带动、文化引领等功能,集聚高端发展要素,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化中心城市组团空间结构,加快推进“一中心五组团一带六极”现代城镇体系。二是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创建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制定出台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全市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三是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和生态水系、外联道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公园及城市组团连通工程等道路建设,谋划实施中心城区环城路项目,加快构筑环状快速交通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地制宜、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专栏:新型城镇化建设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中心城区实施“四改一拆”,改造50个老旧小区、建设8个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加快人民公园、富强公园、练江河公园、烧山湖运动公园、植物园、道路连通及水系绿化等70个绿化项目建设;完成练江大道与交通路西南侧停车楼等7个停车场项目建设;新建改造集中供热管网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实施一批主次干道升级、断头路打通、弱电入地、窨井盖更新,解放路下穿京广铁路建成通车,完成中心城区40多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完成市图书馆扩建,加快市档案馆建设,青少年宫、科技馆开馆运营;实施薛庄河、五里河北支流河道整治和骏马河防渗除漏工程,开工建设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及循环工程。

实施40个左右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开工建设12个左右县城供水供热项目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工69个左右县城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办好“米袋子”“菜篮子”民生实事,确保粮、油、肉、蛋、奶等供给安全。二是加强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利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立“田长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07万亩,确保种粮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60亿斤以上。三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实现“国人粮仓”向“国人餐桌”转变。抓好肉、蛋、奶生产,分别达70万吨、33万吨、1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有效解决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扩大以工代赈投入规模、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统筹社区治理、就业帮扶、美丽社区建设。

专栏:乡村振兴

新建高标准农田107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60亿斤以上。

高标准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伊利乳制品加工基地、金玉锋大健康产业园、万邦农产品物流园、产业园一期PPP项目、标准厂房一期、人才公寓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正阳花生、泌阳夏南牛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舆白芝麻、遂平优质小麦、西平绿色蔬菜、汝南番茄、正阳种猪场(生猪)、确山中药材、新蔡奶牛等7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工程。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户厕改造15万户;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00公里;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项目实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5%;积极推进“气化乡镇”工程,天然气开户数不低于2万户。

(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凝聚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是提升开放载体功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战略,积极促进内需外需、进口出口协调、扩大发展,申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驻马店联动发展区,争创平舆户外休闲家居、西平纺织服装“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遂平休闲食品、上蔡制鞋、确山小提琴、泌阳食用菌、西平畜牧机械、正阳节庆礼品“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驻马店保税物流中心(B型)、驻马店海关业务用房建设,启动明港机场临港经济区建设。二是深化重点地区开放合作。注重招引、培育外贸企业发展,探索设立境外贸易服务网点,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白云纸业、亿健食品、河南恒都、天方药业等企业扩大出口,提升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载体,坚持“防、治、建、调、管”协同发力,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中之重,强化细颗粒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工业污染、燃煤污染、移动源污染、国三柴油货车淘汰等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制,统筹“四水同治”,全面提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控,确保土壤安全。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指导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低碳改造。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能,持续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效益最大化。三是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对象,系统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推进西部山区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加大北泉寺周边、确山秀山、泌阳春水象河石材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推进洪汝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谋划板桥水库等水源地生态保护、清淤扩容、水质提升等工程

专栏: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工程

静脉产业园提质发展工程。以市统筹布局的静脉产业园为重点,加快推进西平、上蔡、泌阳、新蔡、中心城区5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度,确保年底竣工投产;积极推动高新区、汝南、西平、正阳、确山餐厨垃圾、医疗废物等处置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协同处置、循环链接的产业发展格局。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推动确山、泌阳废弃尾矿、矿石等综合利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农作物秸秆、废旧木材、林业三剩物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为重点,推动正阳、汝南、新蔡等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

生活领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废旧商品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推动高新区、西平县、确山县废钢铁、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产业等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夯实共享发展的基础。一是稳定和促进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和针对性帮扶,积极发展基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新就业形态。以双创促进就业,完善双创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等平台创业孵化功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力度。二是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和防控救治体系,加快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县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深入实施健康驻马店行动,推动医疗机构提标升级、健康驻马店建设提速提质,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三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4所和小学、初中60所,改建高中12所,新建高中3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600套。支持黄淮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高质量承办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工资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培育一批社会化养老、托育专业服务机构。加大保供稳价力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加快实施“雪亮工程”,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从严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驻马店。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保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专栏:民生工程

民生实事。1.开展妇女“两癌”筛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2.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3.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4.改善农村出行条件。5.推动农村电网提档升级。6.加强城市公共区域窨井设施维护改造。7.扩大5G网络覆盖面。8.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9.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10.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

惠民工程。1.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2.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4所。新建、改扩建小学、初中60所。改建高中12所;引进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新建高中3所。3.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达标提质工程,确保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落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医务人员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和村医养老保障政策。规划建设乡镇卫生院周转房600套。4.新设城市“一有十中心”规范化社区59个,覆盖率达到65%以上。新增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9个,覆盖率达到100%。5.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市级开展300场,每县开展不少于100场。6.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3500户,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覆盖面,规范和完善10所市级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7.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5万户。8.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停车位5000个,每县规划建设停车位1000个。9.新开工建设人才公寓1000套。10.为“环卫工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强制保险。

教育强国推进专项建设工程。支持黄淮学院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新院区建设;谋划黄淮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技师学院、驻马店农校等应用型本科学校、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实施黄淮学院扩容提质工程、高中职提质培优工程,实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巩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办学质量。持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

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专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市二院、三院、五院、七院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市中心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市精神病医院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改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硬件设施;加快市、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建设;支持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专项建设工程。支持驿城区沙河店楚长城、上蔡县蔡国古城、确山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等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积极谋划市游客服务中心文旅综合项目。

应对人口老龄化专项建设工程。支持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谋划一批普惠制养老、托育项目。

社会服务兜底保障专项建设工程:支持泌阳县殡仪馆、遂平县残疾人康复托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全民健身设施专项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市县社会足球场地项目。积极谋划推进全市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项目。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良好开局,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驻马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计划(草案)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计划

2020年完成

2021年计划

1.全市生产总值

%

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

3.6

8左右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6.1

7.5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

3.5以内

3.5以内

3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6

10

5.固定资产投资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6.5

7以上

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亿元

299.1

308

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7

8左右

8.重点项目投资

亿元

5000

5000以上

5000以上

9.城镇化率

%

46.1

46.1

47.6左右

1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5.5

6.89

5.5

11.粮食总产量

亿斤

160

162

160以上

12.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402

257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同GDP同步

4.5

稳步增长

14.新解决贫困人口

万人

2.59

2.59

——

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

-2

-2

省下达

1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省定

280

省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