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投稿:市政府办2  来源:时间:2019年07月30日

索 引 号: S0001-0205-2019-00265 主题分类: 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9年07月30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  号: 驻政办〔2019〕97号 有 效 性: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驻马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7月12日       
 
 
 
 
驻马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工作部署,根据国家、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健康驻马店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卫生健康体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按照国家和河南省顶层设计架构,推进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建设智慧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大动力,助力健康驻马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信息惠民意识。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发展为牵引,顺应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医疗需求。
2.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强化顶层设计,避免建设无序、重复投资等风险,保证可持续性与前瞻性。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强化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意识,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应用,统筹抓好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总体规划和设计,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发布、应用的平台和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医疗资源有效供给。
3.政府主导,融合共享。坚持公益性,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模式,打造面向多方提供服务的高融合性平台,形成各方支持、依法开放、授权管理、服务规范、便民惠民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新格局。
4.规范有序,安全可控。按照法规为本、标准先行、安全为上、保护隐私的要求,健全标准规范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以及健康医疗大数据实行有效管控,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妥善处理应用发展与安全保障的关系,健全信息安全体系,增强安全技术支撑能力,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全民健康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开展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与供应保障卫生综合管理等业务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构建驻马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建立统一高效、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医疗健康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行居民唯一、全市通用的电子健康卡,实现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电子健康卡持有率与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全部医疗机构为就诊患者建立符合标准的、连续的电子病历并实现自动归档,实现全部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病历共享,建设以居民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提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供技术手段支撑。
四、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要求,结合我市信息化基础和空间布局,明确驻马店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总体框架为“1234”的全民健康信息体系,即:1个市县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个项目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3个基础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电子病历信息、卫生资源信息)、4类应用系统(平台支撑、惠民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外联智慧城市、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外地优质健康服务资源。
(一)建立市县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进一步完善卫生专网,各级专网网络带宽需满足以下要求:市本级平台、县区虚拟信息平台、三级医院接入带宽不低于1000M,二级医院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接入带宽不低于50M,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服务室接入带宽不低于20M。专网内各接入点不得访问与业务无关的系统,同时建设1个与互联网对接网络体系。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指引(试行)》(豫卫规划〔2017〕62号),以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以上测评、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共享为目标,建立覆盖全市的市县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我市区域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共享,为紧密型医联体和区域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提供信息支撑。建设内容包括1个市级实体综合信息平台和10个县区虚拟综合信息平台。实体平台包括基础支撑服务及数据采集交换平台、数据质量监控平台、平台基础应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各县区可通过不同权限账号使用市级统一建设的综合监管应用。
(二)制定两大项目保障体系
1.标准规范体系。根据上级建设要求,结合本地信息化和业务发展实际,制定本地医疗健康信息化应用功能规范、基础数据标准、应用支撑规范、安全规范、管理规范、应用系统接入规范。
2.信息安全体系。按照三级等级保护标准,制定符合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相匹配的安全体系,保障信息系统、网络、主机、数据安全。
(三)建设三大基础数据资源库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2016版)》《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2016版)》的要求,建成覆盖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索引与摘要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库;建成以CDA临床文档为基本格式覆盖患者诊疗记录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建成覆盖机构、科室、人员、设备、耗材、药品的卫生资源数据库;形成完整的驻马店市区域健康数据中心,实现全市健康资源信息的集中采集,建立有效的共享、隐私保护机制,为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四)建设基于平台的四类应用系统
根据河南省“一中心四平台”的总体框架,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依托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平台支撑、惠民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等四类应用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个人健康管理水平提升,分级诊疗和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均等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健康服务科学监管能力,回应群众关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增强人民健康服务获得感。
1.建立电子健康卡管理中心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市统一规划,以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逐步完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不断丰富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实现全市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
按照“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开放兼容、保障应用”的原则,建设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子健康卡应用及管理系统,确保与省级、国家级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数据安全可靠。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识别功能,基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整合、共享、调阅和管理。
2.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中心
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思维和技术,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便民惠民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预约诊疗、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居民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咨询与管理、药品便民、就医评价、诊间结算等健康医疗信息便民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1)建设线上服务统一入口。完善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全市统一线上入口。着眼于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将健康驻马店门户应用(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作为健康驻马店的线上服务入口,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候诊提醒、跟踪随访、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等线上惠民服务。
(2)提升“互联网+就医”服务。依托线上服务入口,面向居民提供线上诊疗与线下诊疗相结合的就医流程服务,实现诊前、诊中和诊后相融合的连续医疗服务,包括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双向转诊、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线上支付(含医保)和出院病人随访等服务,优化传统就医服务流程,提升居民就医体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智慧、优质、有序、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完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依托线上服务入口,利用物联网和穿戴设备,协同各级医护养老管理人员,面向居民提供线上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健康课堂、健康随访、健康监测、健康跟踪、健康任务、健康提醒、健康干预、家医签约、家医服务、体检服务等,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逐步完成居民从看重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的转变,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建设“互联网+”医疗协同中心
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依托市级三级医院成立相关区域医疗中心。在区域医疗中心中重点建设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系统,外联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和全省预约挂号平台,建设移动互联网院间协作应用,提升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能力,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城市公立医院的信息共享和双向转检转诊。
4.建设综合监管中心
以三大基础数据资源库为依托,建设全市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管理、综合医改、医疗保障、健康脱贫、资源分析等系统,提升健康服务与监管效能。为县区建设县域医共体综合监管系统,整合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管理、卫生资源等业务数据,为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供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和统计分析。建设综合监管云移动终端,方便管理者随时随地实现平台调用。
5.完善“互联网+”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完善急诊急救网络体系,科学统筹规划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数量和布局。加强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完善与120急救中心信息系统对接,科学合理布局院前急救体系,完善院前急救功能,指导、协调、推进院前急救体系与卒中、创伤、胸痛中心无缝衔接,制定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转接规范,实现患者正确转诊和快速救治。实现院前与院内、各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与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纽带作用。
五、建设步骤
(一)项目筹备(2019年9月前)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分解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拟定、论证建设方案,落实资金保障,制定工作路线图,建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完成项目公开招标工作。
(二)项目实施(2019年12月前)
1.完成1个平台、2个体系、4个数据库建设。
2.完成接口改造。
3.建立电子健康卡管理中心。
4.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中心。
5.建设“互联网+”医疗协同中心。
6.建设综合监管中心。
7.完善“互联网+”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8.开展互联互通测评。
(三)资金来源
1.项目初步概算约2800万元,其中软件预算1800万元,建设及购买云服务880万元,项目建设监理费120万元,项目计划分两年完成投资。
2.项目建设资金、系统维护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承担,分担比例为:市与县区按5:5比例分担,县区具体分担数量按常住人口数比例分担。
3.项目建设完成后,自2020年起每年按建设资金15%的比例(最终金额按实际中标合同约定金额)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系统软硬件维护及专网建设租赁费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联系卫生健康工作的副秘书长、市卫健体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卫健体委、市医保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县、区政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推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体委,市卫健体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建设责任分解,强化过程控制,定期开展项目推进绩效评价活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市对县区和相关部门的考核之中。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落实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市卫健体委要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三是规范招投标程序,着力引进运行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团队。四是要预留数据接口,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
(三)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要强化项目建设宣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是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模块,是利用信息技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二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公布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各界关切,形成强大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