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投稿:huoruiqi 来源:驻马店市情网时间:2006年03月25日
索 引 号: | S0001-0302-2006-0000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信息来源: | 驻马店市情网 | 归集发布日期: | 2006年03月25日 |
名 称: | 二00六年政府工作报告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一、200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三项建设”活动,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据统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96.25亿元,增长12.1%,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8.1%、16.1%和1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增长6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9亿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2486元,增长11.7%。回顾去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计划安排101个重点项目,实际实施118个,完成投资102.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6%。其中40个计划竣工项目完成投资27.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l.9%;2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5.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0.8%;21个计划开工项目实际开工37个。开工率176%。在建项目数量和投资增幅均为历史最高。坚持把工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73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5.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6%。蓝天集团年产40万吨甲醇、豫龙水泥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骏马化工三聚氰胺、鲁洲生物科技一期、益康面粉二期等项目已竣工投产;蓝天集团燃气电厂、华润古城燃煤电厂、天方药业合成分厂、吴桂桥煤矿、华骏工业园二期、惠丰生物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今年将全部投产。同时,注重引导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限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6.1亿元,增长24%,增速为历史最高;完成销售收入215亿元,增长38.9%;实现利润11.4亿元,增长77.6%;实现利税2l.9亿元,增长47.6%;综合效益指数157.9%,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
(二)“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县域经济活力初步显现。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和7个县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全市优质专用小麦达到68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74.5%,粮食总产532万吨,虽因灾减产,但仍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73.3亿元,增长7.6%,肉、蛋、奶产量进一步提高。完成成片造林20.2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59万亩,实现了全市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实施了小流域治理、灌区配套、平原打井等重点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9万亩、旱保田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l万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扩大了优质专用小麦和经济作物生产规模,培育壮大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输出劳务18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0亿元。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达到411亿元,增长11.5%;县域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6.2%;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29.5%。
(三)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全年中心城区完成建设总投资9.26亿元,增长38.2%,会展中心、天中广场、解放大道西段、风光路南段、前进路北段、雪松大道东段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开元河公园一期、交通路西段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行政新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台整治,市区经营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7%。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18.67%。
(四)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新成立国有独资企业12家、股份制企业87家。农信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10个县区全部一次性拿到央行专项票据。乡镇机构改革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乡镇撤并和人员分流任务。行政审批及交通、城建、商贸等领域的改革,也都迈出了新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了第八次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全年共落实签约项目416个,投资总额65.8亿元,其中引进资金63亿元,促成了中国昊4、山东鲁洲、中集集团、香港华润、日本住友、英国爱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134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5060万美元,分别增长30.6%和11.2%。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阿深、上武、新蔡一泌阳3条高速累计完成投资24.7亿元,干线公路完成投资6.9亿元,建设干线公路262.8公里。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14项,转化科技成果132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中在校生达到13.8万人,又有4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引进资金6.8亿元,新建各类民办学校10所;黄淮学院对外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实施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21个,建设改造乡镇卫生院66所,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5.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全年创作大剧本4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环境质量继续改善。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旅游、统计、人事、审计、监察、气象、人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去年,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5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全年新增就业人员46639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777人,其中“4050”人员5235人,占省定目标的194%。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保险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为10.3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6463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落实了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一免三补”使全市农民减负增收5.62亿元,人均81元;全年解决温饱人口3万人,巩固温饱人口8万人。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4l亿元,资助学生130.4万人;筹措资金2.05亿元,完成了480个行政村、1280公里的“村村通”建设任务;筹措资金6200万元,解决了317个自然村27.8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筹措资金6796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项目307个。切实做好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政府帮建新房8488间。加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力度,维护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稳定。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面貌和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大力推进村务、政务公开,顺利完成了第五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1.1%,命案侦破率位居全省前列。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安全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20.5%和22.9%。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积极排查化解矛盾,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赴京、赴省上访批数明显下降,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压力较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产比重偏低,工业骨干企业少,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性比较突出;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困难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十分困难,看病贵和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对此,我们一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厚望。
二、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限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今年初步安排重点工业项目114个,总投资21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7.04亿元。蓝天集团燃气电厂、华润古城燃煤电厂、天方药业阿奇霉素原料药、吴桂桥煤矿一期、华骏工业园二期等73个计划蝗工项目,确保按期竣工投产。骏马化工年产2万吨DMF及2万吨甲胺、河南顺达化工年产20万吨醋酸、华骏铸造二期等16个续建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豫龙水泥、白云纸业二期等1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确保按期开工建设。同时,抓好热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蓝天集团20万吨生物柴油和骏马化工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等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围绕我市的产业优势,积极论证储备一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从今年起,筛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带动性强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企业,整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有关激励约束机制,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天方药业、蓝天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骏马化工达到30亿元,华骏车辆、南方钢铁达到10亿元以上。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实施一批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围绕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业。支持优势企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努力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强对工业运行的协调指导。搞好工业运行监测,做好电力、煤炭、运力的供求衔接,定期研究解决工业运行有关问题。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市场营销,抓好扭亏增盈,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继续抓好7个优质小麦基地县、5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和2个世行贷款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天乳奶业、丰盛粮油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优势农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县级防疫站建设任务。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成片造林15万亩,新建完善通道绿化500公里,巩固全
市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成果。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强化组织引导,加强技能培训,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7.8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5万人。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确保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洪河、大洪河治理和老王坡滞洪区安全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薄山水库、板桥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继续抓好农村节水灌溉和山区小流域治理,力争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旱保田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积极争取省“村村通”专项资金,确保完成600个行政村、160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解决1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保健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镇机构职能转变和服务水平提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强乡村规划和文明建设。立足发展基础和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制定乡村规划,量力而行实施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工程。注重村容村貌整治,积极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不断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规范“一事一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三)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行政医北迁工程,抓好东三环、通达路、交通路西段、练江路东段、骏马路北段、驿城大道等市区道路建设,继续改善城区通行条件。完善优惠政策,实施连片开发,进一步加大旧城拆迁和改造力度。加快通达住宅小区、练江堡住宅小区等房地产项目和市垃圾处理厂建设。深化“三城联创”活动,努力实现创建目标。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引导县城和重点镇,立足现有基础,完善城镇功能,培育支柱产业,扩大规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消除有关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供水、供热、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通过公开拍卖城市黄金地段开发权、广告发布权和道路桥粱冠名权,搞活城市经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努力构建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民营经济为发展支撑的县域经济格局,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强交通建设。加快上武高速泌阳段、棠西路、平桐路、吴磺路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建成通车;抓好新阳高速、驿阳高速、阿深高速驻马店段等续建项目建设;做好安信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工作,支撑城镇加快发展。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银马纺织、柴油机厂、龙山水泥厂等企业改制步伐,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加大已改制企业的重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努力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快供销、商贸、交通、城建、水利等局办企业改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继续完善国有资产有效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继续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继续探索市县联合等采购新模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积极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债权,规范企业贷款中介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人才、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面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巩固粮食流通、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快交通、城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坚持以东西合作为载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有重点地开展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创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引进国内外资金。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建立完善代理制和“两个零接触”制度,大力营造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氛围。继续办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提高办会效果。巩固招商引资成果。重点抓好已签约项目的履约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搞好跟踪问效,促使签约项目落实、合同引资到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重点支持天方药业、华中正大、骏马化工、华骏车辆、康茂、荣光等企业扩大工业品出口,继续抓好优质小麦、芝麻、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出口。
(五)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坚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功能结构、网点布局调整,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体制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大资金投入,改普社区服务条件,完善社区就业和文化、卫生服务网络,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扶持,实施资源整合,组建天中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筹建市广播电视中心、报业大厦、图书馆、群艺馆、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旅游综合效益。突出抓好嵖岈山、薄山湖、铜山湖生态旅游和竹沟红色旅游、天中山生态文化游精品景区建设,加强宣传推介,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六)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鼓励骏马化工、中泰药业等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天方药业、蓝天集团、华骏车辆等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省级研发任务,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两免一补”工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到实处;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争取新增省级示范性高中2—3所,“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黄淮学院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加强医院管理,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好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确保防治救助取得更大成效。加强环境保护。抓好洪、汝河和黑河水污染防治。确保西平、平舆等7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遂平、上蔡2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按期开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综合治理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强化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视资源节约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支持国防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军人优抚和退伍安置政策,巩固“双拥”成果。抓好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深化统计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统计建设,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审计、监察、人事、外事侨务、史志、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
(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好今年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5件实事,解决好关系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社区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力争新增就业人员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其中“4050”人员4000人以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征缴力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城镇基率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落实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和“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口的生活补助标准。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等行业的监管,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规范土地征用、城市拆迁、企业改制工作,切实保护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继续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深化殡葬改革,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加强与政协的政治协商,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设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企、政事分开,集中精力抓市场主体的培育,抓发展环境的改善。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改进社会管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增加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性指标,继续实行主要发展指标定期通报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健全行政服务大厅功能,精简办事程序,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充分发挥优化环境110的作用,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干扰施工秩序和“四乱”行为,痛下决心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健全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制度,完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切实加强行政监察。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产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加强政风建设。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继续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坚持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目标管理和督查,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几个有关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一五”《纲要(草案)》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市委、市政府对制定“十一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9月,市政府下发了《“十一五”规划编制方案》,启动了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规划的基本思路。市委一届九次全会以后,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了《纲要(草案)》。随后,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作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提交这次代表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依据市委一届九次全会《建议》精神,反映了我市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在规划内容上,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发展主题,明确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本任务;在规划指标上,充分体现了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要求,所定指标既积极稳妥,又符合实际、留有余地;在规划形式上,采取章节结构、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项目,使规划重点内容比较突出,便于理解和把握。
(二)“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十五”是我市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五年来,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市内生产总值增加216亿元,年均增长9.2%;限上工业增加值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5亿元,为“九五”时期的l.8倍;“二、一、三”产业格局得到巩固;城镇化率比“九五”末提高6.57个百分点。五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多亿元,年均增长2l.7%,一大批工业、农林水利、交通、城建、社会事业等项目建成投用。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公路通车里程880公里、年单向输送天然气16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9万千瓦。五年来,我市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农村税费、粮食流通等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开放型经济较快发展,东西合作成效明显,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9%,五年实际利用外资9631万美元。五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4%和5.47%。累计安排就业再就业9万余人;实现稳定脱贫84万人。五年来,我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756所,完成高中扩建项目26个,黄淮学院申办成功;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127个、疾病控制中心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之,经过五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有能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十一五”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的关键时期。《纲要(草案)》体现了市委《建议》提出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必须坚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
根据市委《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杜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提前3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和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这里,我仅就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作简要说明。
《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比全省预期目标高2个百分点,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一方面根据我市现有发展水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差距;另一方面,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新上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绝大部分将在“十一五”时期发挥效益。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运,必将拉动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个速度是积极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全面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我着重说明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是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把工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纲要(草案)》提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扩充工业总量和规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资源整合,着力培育壮大医药、能源和煤化工、轻纺、食品、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这是针对我市工业总量小、骨干企业少、结构层次低、竞争能力不强的现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理念,大干五年,奋起直追,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低,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纲要(草案)》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三是强力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1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0多个百分点,加快城镇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针对这一现状,《纲要(草案)》对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了具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优化城镇布局,强化驻马店中心城市的地位,壮大城镇支柱产业,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吸纳聚集能力,力争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发展县域经济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纲要(草案)》还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四是加快基础产业发展,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我们一定要按照《纲要(草案)》的要求,优先发展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产业,加快影响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切实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要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解决。《纲要(草案)》提出,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投资体制、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流通体制和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实施东西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六是推进和谐杜会建设。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纲要(草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就构建和谐社会有关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安排和阐述。“十一五”期间,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资源和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