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驿城区“一宅变四园”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投稿:驿城区人民政府  来源:时间:2023年03月23日

驿城区立足长远、提前谋划、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干净已成为驿城区一张靓丽名片。在整治过程中,驿城区以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作为突破口,采取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办法,把农村没有改造价值的“残垣断壁”进行集中拆除,实现了“一宅变四园”,同时充分利用各乡镇(涉农街道)独特文旅资源优势,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按照“摒弃大拆大建,下足‘绣花’功夫”的要求进行闲置宅基地改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富民产业,建设了一批民宿、农家乐、村史馆等,把闲置宅基地变为群众的花园、菜园、果园、游园,逐步形成了村村有特色、一村一亮点的新格局,推动全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落实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各乡镇及时召开动员会,成立了闲置宅基地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组建闲置宅基地集中整治专班,在工作实施中,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办、国土资源所等部门形成合力,结合各村实际情况,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规划编制到位。各行政村的项目规划先由村“两委”成员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和当地地理优势进行合理构思后,向乡镇政府进行项目申报,再由乡镇政府请市规划设计院、黄淮学院的专家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及时向群众进行公开,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真正扎根群众心底,落实群众所想、所需、所盼。通过据实掌握“一本账”,科学绘制“一张图”,精准颁好“一本证”,做到干部群众“一条心”,形成群众看得懂,真正能落地的实施规划。

三是督导指导到位。在上级农业农村、住建、国土等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乡镇村镇规划办等部门形成合力,对村庄建设进行督导指导,并在督导过程中全面摸排农户建房问题,加强指导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确保工作顺利、群众乐意。

四是政策宣传到位。按照一户一宅政策、住建部门危房改造政策和蚁蜂镇农家乐和民宿产业扶持政策等,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宣传培训计划,通过召开动员会、宣讲会等方式,进行镇、村干部和农民代表的集中培训,统一干部思想认识,争取农民认同支持。组织编印政策手册、问题解答、明白纸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等媒介,让基层干部群众系统学习相关政策,全面了解政策要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从而带动全民参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由“村民看”变“村民干”。

做好四个结合

为高标准推进闲置宅基地整治工作,促进全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驿城区站位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立足全区发展实际,将闲置宅基地整治工作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形成有机结合。

一是与项目建设结合。积极发掘各村地理文化优势,在具有特色的村庄开展招商引资,如蚁蜂镇在实施“鲁湾小镇”田园综合和建业田园综合体,“橡林院子”乡村旅游项目过程中,注重打造大环境与群众居住环境相结合,并根据各个项目特点,发展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等富民产业。

二是与产业发展结合。在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闲置房屋重新盘活利用,各村因地制宜——如水屯镇水屯村、孟庄村,蚁蜂镇小邓庄村、老庄村等村积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利用自家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开设蔬果采摘、农家乐、民宿、中医药康养馆等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防止“千村一面”,在美化当地环境同时,也让资源“活”了起来,实现了经济建设、产业建设和文化建设齐头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不断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三是与乡村文化结合。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充分挖掘各村文化,努力打造“一村一品”格局。如蚁蜂镇先后建设了郭楼尚书院子、庞阁村史馆、聂湾村史馆、彭楼画家村、庞阁廉政文化广场等,深入挖掘文化特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环境美化,传承了农耕文化,留住了乡愁记忆,群众在享受宜居宜业乡村生活的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土地资源变现。

四是与公共服务结合。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对村庄闲置宅基地和残垣断壁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了蚁蜂镇小邓庄、老河乡石古庄村高标准篮球场5个;蚁蜂镇赵台、聂湾、小邓庄、老河乡石古庄村、沙河店镇山湾村足球场5个和一批文化小广场、小游园,极大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把握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各乡镇把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抓手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民生实事、民心工程,突出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突出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突出群众的主体改造意愿,真正让农村的人居环境美起来,让群众的闲置资产活起来,让干净成为村、镇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充分结合乡情村情,对排摸出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逐地块逐住宅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政府、集体、村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由环境治理的难点变成乡村振兴建设的亮点。针对闲置宅基地的权属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总结使用权“两变一确认”(第一变即农村的宅基地可以进行租赁等经营活动,第二变即农村闲置房屋可以在村集体人员当中进行流转利用,一确认即农村的宅基地确权)的模式。同时,在整治过程中,注意保留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旧宅、古建筑、古树等,让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对没有改造价值的废弃房屋,组织职能部门集中拆除一批;对于一户多宅的废旧房屋和闲置宅基地通过做群众工作,清理腾退一批;通过宣传发动,党员干部带头,主动捐献一批;鼓励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乡居康养等新产业新形态,改造利用一批。

四是坚持示范带动。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乡镇与各村委紧密配合,加大宣传,村两委成员及各村乡贤带头捐献闲置房屋、积极配合房屋改造。如:蚁蜂镇庞阁村史馆原址是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的旧址,由于经历过战争的毁坏加上房屋长期无人居住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出现裂缝、老化。庞阁村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召开村民大会后决定整合修缮,通过修缮、改造建设成现在的庞阁村历史革命纪念馆。通过示范引领,让更多空置宅基地“活”起来,变废为宝,为乡村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健全四项机制

一是实行信息调度机制。在工作推动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各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情况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每月开展一次总结会议,对各村进展情况进行点评和对下月工作进行规划安排。

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首先申请上级资金,利用好省级美丽乡村项目资金,打造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其次用好用活本级资金,如蚁蜂镇制定了蚁蜂镇农家乐和民宿补贴政策,对镇域内有优先条件发展民宿的村组和个人,有关能争取的发改、农业、交通、水利、扶贫、林业等项目在政策、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以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消除发展瓶颈因素;第三引入资本连片盘活利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以点带面,变“死资产”为“活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建立管护运营机制。在抓好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基础上,实行常态化管理,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在此过程中,群众是提升人居环境的受益者,更是主力军,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把村史馆、文化广场、小游园等项目的维护管理纳入农村日常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教育、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发挥好党员、村组公益岗、保洁员的作用,强化各村村民的主体地位。并以整治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发展农村旅游业,绿化美化乡村道路、庭院;硬化村庄道路,安装路灯,使村庄更加宜居,风景更美丽。

四是落实奖惩兑现机制。乡镇在集中统计审核后,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做得好的村委,进行专项资金支持进行奖励;对于工作完成较差的村委,进行通报批评,扣除部分专项资金。各行政村公益岗平时对盘活资产的日常维护进行积分制管理,获得的积分可在村委“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生活物资,调动公益岗的积极性;对带头捐款捐物的乡贤及优秀代表,及时进行宣传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