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范性文件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的通知

投稿:huoruiqi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2年05月11日

索 引 号: S0001-0203-2022-01278 成文日期: 2022年4月19日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 归集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11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的通知
文  号: 驻政〔2022〕35号 有 效 性: 有效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

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的通知

驻政〔2022〕3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4月19日

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

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一、规划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全市坚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模式平台、精准招大引强、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对全市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就业扩大和人民生活改善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为赶超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业招商机构,2019年1月在全省率先成立招商投资促进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强化招商引资职能,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出台《驻马店市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驻马店市招商引资促进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驻马店市招商引资工作考评奖惩方案》等文件,统筹指导招商引资工作高效开展。成立了市政府驻上海、深圳联络中心,编制了产业链招商图谱,发布了全省首个招商合作“热力图”(即投资考察线路图、投资载体导引图、投资用地明白图、投资合作机会图),建立了招商投资促进网站,推进新时代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招商引资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了“周动态、月通报排名、双月集中签约、季度督导、年终考评”制度,传导压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招引承接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449.3亿元,年均增长6.31%,增幅始终保持全省前两位;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159.58亿元,年均增长9.77%,有力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194亿元。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86个,合同总投资8034.19亿元。签约落地的重大项目有:伊利集团示范性牧场和智能化乳制品加工厂项目、玉锋集团大健康生物产业园项目、泰普森国际户外休闲产业园项目、永强户外休闲产业园项目、今麦郎未来方便面和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鲁花集团花生油加工项目、君乐宝乳业项目、鹏辉能源绿色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筑友集团驻马店绿色建筑科技园项目、中国长城(驻马店)网信产业基地项目、克明面业五谷道场鲜湿面项目、五得利面粉生产项目、丰树集团现代物流园项目、准时达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等。

——招引活动高水平举办。“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举办多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专题推介会,以及第十三届豫商大会、央企省管企业对接合作会、国内500强企业走进驻马店、中国复合调味料及香辛料产业(驻马店)峰会、建筑防水产业大会等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驻马店市突出大员招商奏响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最强音》这一经验做法,在2020年度省政府集中督查时,受到通报表扬。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技术合作交流的“风向标”会议,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11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135.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89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5家。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产业“链长制”,大力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市形成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轻纺、生物医药、能源化工、户外休闲用品、建筑防水、电动自行车、畜牧机械等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了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招大引强效果还不够明显。全市新签约的项目中,还缺乏投资规模大、税收高、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龙头型项目。二是要素保障存在一定制约。部分项目落地难、开工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县区在土地、规划、环评、审批核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三是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县区在不同程度上普遍缺少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经贸规则、懂经济和产业、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招商模式、手段还有待改进创新。四是承接产业技术含量低。承接的项目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原料和销售完全依靠外地,为典型的代工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产品高新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对促进本地产业升级作用有限。五是服务水平不够高。个别部门行政审批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不够高,“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不高,服务不够到位,容易出现“中梗阻”“末端神经不畅”现象。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整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发展机遇。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加快发展,为实现换道领跑带来新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高质量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超大市场规模对跨国公司“磁吸力”与日俱增;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河南省来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及我省多领域战略平台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河南一亿人口大市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大枢纽、“四条丝路”大通道的地位更为凸显,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配套齐备、粮食贡献突出、城镇化潜力巨大的支撑作用更为凸显,人力资本、内需体系、流通经济、有效供给等新优势正在形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基础、位势持续提升。从驻马店自身看,我市发展位势进入强化期,改革创新进入加速突破期,对外开放进入快速跃升期,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深化提质期,治理体系进入现代化转型变革期;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给我市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同时我市区位、人口、农业、生态等优势凸显,为“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挑战。从国际看,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织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跨国投资持续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跨国公司产业布局面临重构,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趋势加强。从国内看,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加剧了行业竞争,投资人市场信心不足,民间资本活跃度不高;为应对疫情冲击、稳投资促增长,各地纷纷出台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争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户,区域间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从河南省看,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成本持续攀升,技术、人才等要素仍然匮乏,对高端外资的吸引力不强。从驻马店自身看,工业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发展还不完整,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给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一定压力。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仍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要科学把握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律,积极面对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及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和“六个现代化驻马店”建设目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导向,以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题,突出重点产业领域、方式方法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营商环境保障,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奋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物流枢纽城市、“国际农都”、“中国药谷”,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引进优质项目。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协调推进,相关部门管行业、管招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联合招商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全方位要素保障和服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坚持壮大规模,提升质量。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增加值、税收、新增就业等的贡献。重点引进战略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招商引资。

——坚持招大引强,扶小众创。着力招大引强,重点引进国内外500强,以及大型央企、国企、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吸引其在驻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结算、物流等重要功能性机构。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吸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坚持双招双引,培育动能。促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融合,瞄准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吸引与中高端项目相关联的高层次人才、技术、品牌,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优秀团队和先进管理理念,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一体推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绿色招商,低碳转型。牢固树立绿色招商理念,坚持绿色招商方向,推进实现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坚持底线思维,摒弃“挖到篮子就是菜”的思想,把好项目质量关,将“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到项目准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平台载体实现新提升,产业集群取得新成效,对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市实际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3.5%、市外资金年均增长5%左右,分别达到386.4亿元和892.3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逐年提高,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增收和人才引进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取得新突破,引进一批“三类500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和项目,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0个。

——平台载体实现新提升。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驻马店开放创新联动发展区、中国(驻马店)农业企业跨境小额贸易和个人零售进口试点平台。深化开发区改革,全面推行“三化三制”“管委会+公司”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申报与主体功能相匹配的省级开发区,支持现有的省级开发区晋升国家级。

——产业集群取得新成效。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增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进一步壮大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生物医药500亿级,装备制造、服装制鞋300亿级,现代化工、绿色建材200亿级和节能环保、户外休闲、新能源电动车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四)空间布局。根据《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提出的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产业发展方向,本着产业集聚、功能集合、协同发展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核、两带、一轴、多点”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格局,推动我市产业高效、有序发展。

——强化“一核”引领。打造中心城区—遂—汝—确核心增长极。以现状开发区为空间载体,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高端专用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商贸物流、绿色建筑建材、渔业生产、涉农机械制造等产业。驿城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新驿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发展高端商务、会展经济、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区,加快“中国药谷”建设;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 5G、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生产性服务业。加强遂平、汝南、确山三县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合理分工、优化布局,共同打造全市产业发展核心增长极。

——提升“两带”支撑。构建南北两大产业发展带。北部产业发展带:以联动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依托骨架交通 G345,打造串联西平县、上蔡县的北部产业发展带。南部产业发展带:依托骨架交通 S38(新阳高速),打造串联泌阳县、确山县、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的南部产业发展带。

——推动“一轴”提速。畅通南北产业协同和商贸物流发展轴。在加速形成“驻—遂—汝—确”核心增长极、构建南北两大产业带的同时,兼顾市域南北向的产业联合与协同,以驻遂一体化为引擎点,借势拓展南北向产业发展空间,依托淮内高速、京港澳高速、新阳高速、G107和在建的上罗高速、许信高速,构建串联正阳县、汝南县、驿城区、遂平县、西平县的南北向产业协同和商贸物流发展轴。

——推进“多点”协同。布局各县区特色产业节点。依托各县区资源优势与现状产业基础,以各县区开发区为载体,统筹优化市域产业格局,制定适宜各县区发展的产业方向,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各县区特色产业节点。支持遂平县打造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食品名县,泌阳县打造中国牛城、中国菌都,正阳县打造中国花生之都;支持驿城区打造中国高端专用车之都,西平县打造全国最大的畜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汝南县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动车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新蔡县打造中原有影响力的特种机械研发制造基地;支持确山县打造中原绿色建材基地、中国提琴之乡,平舆县打造中国建筑防水、皮革和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上蔡县打造中原鞋都。

三、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引承接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明晰重点产业招商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着力打造“国际农都”“中国药谷、培育“九大产业集群”。

(一)提质发展传统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围绕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生物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1.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对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以及东莞、深圳、珠海、芜湖、柳州、福州、厦门等省市,依托驿城区、确山县、汝南县、西平县、正阳县等开发区,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突出发展专用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食品机械制造、畜牧机械制造、农机装备制造、自动化养殖装备等重点产业,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引领带动工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力量。

专栏1: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潍柴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金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山东曙岳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德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布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

2.食品加工产业。依托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围绕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发展定位,着力招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食品制造、食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高标准打造“国字头”园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闽东南等地区,积极对接上海、浙江、山东、河北以及福州、泉州等省市,依托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强化服务配套及关联产业招商,壮大粮食、油料、肉、奶深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集群”,调味品、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集群”,饮料制造、休闲食品“两大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叫响“中国牛城”“中国菌都”“花生之都”“中原奶都”“中国渔都”等产业品牌,加快建设“国际农都”。

专栏2: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金沙河集团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好丽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邦吉集团等企业。

3.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精细化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工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间、企业间、项目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工基地。重点对接浙江、天津、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等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承接重点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农药制造等化工,培育发展氯碱化工、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纯氢能、高端电子化学品、生活消费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新催化剂、特种添加剂、新型助剂等特种化学品,推动传统化工加快向精细化工转型,提高化工产业本质安全和绿色化水平。

专栏3:现代化工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

4.服装制鞋产业。立足西平服装服饰、上蔡制鞋等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中高端服装设计等企业入驻;稳步发展皮革皮具、制鞋业等产业,提升产品层次。重点对接东莞、汕头、常熟、江阴、海宁、宁波、晋江、淄博等城市,突出品牌引进和培育,强化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承接龙头和配套企业组团式集群式转移,提升产品设计、协作配套、营销配送能力,扩大轻工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的制造,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皮革等重点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新兴的终端纺织品产业基地。

专栏4:服装制鞋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杉杉控股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有限公司、南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澳洋集团有限公司、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等企业。

5.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对接佛山、潮州、顺德、上虞、德清、绍兴、宁波、杭州、常州、长沙、淄博、晋江等城市,依托确山县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驿城区绿色建筑装备产业园、平舆县建筑防水产业园、泌阳县绿色石材加工产业园等开发区,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紧跟现代家居产业需求趋势,突出发展高档新型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建筑防水、高档门窗、智能门锁、实木门、新型墙材、建筑装饰材料、石材及制品、管材及制品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建筑建材产业基地。

专栏5: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民筑友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高股份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万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凯德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浙江索福门业有限公司、步阳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春天门业有限公司、王力集团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中部世纪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

6.户外休闲产业。依托平舆县、新蔡县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和家居制造、厨卫用品,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完善配套功能,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户外休闲产业集群。重点对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企业,加强户外协会沟通,建立密切联系,以精准招商带动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专利申请、产品认证,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高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专栏6:户外休闲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北京三夫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牧高笛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雅艺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骆驼服饰有限公司、湛江市玛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哥伦比亚运动服装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威富服饰(中国)有限公司、亚玛芬体育用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德国Jack Wolfskin公司、南京边城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锐极泷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确山县、新蔡县等开发区,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对接上海、江苏、浙江、广州、福建、重庆、深圳等省市及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推进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整体竞争力,着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新型医药产业基地。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价值升级为主攻方向,突出原料药与成品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农药兽药制造、现代中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普惠养老、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康复辅具器具等重点产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兽药产业园、农药制剂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四大园区建设,打造“研、产、商、展、疗”一体化的健康新城,加快建设“中国药谷”。

专栏7: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医疗集团、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

2.节能环保产业。依托驿城区、高新区、汝南县等产业优势,做强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引进节能技术和装备、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设备等产业,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产业集群。

专栏8: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3.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依托汝南县新能源电动车、驿城区绿色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加快推动电动乘用车、电动场地车等整车产业化和扩量提质,提升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形成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浙江台州、江苏无锡、天津三大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形成集产品研发、原料加工、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物流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全链条。

专栏9: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引进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天津小鸟车业有限公司、小刀集团、常州速派奇车业有限公司、深圳台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蕾车业无锡有限公司、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电动车有限公司、徐州五羊电动车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徐州百事利电动车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4.其它新兴产业。以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5G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为目标,重点围绕香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各县区开发区,以创新引领、集群引进、规模扩张为主攻方向,集中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及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工业增长新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紧跟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着力引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环保、物流、医疗、教育、政务等各个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方面,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方面,巩固新能源电动车优势,发展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建设智能电网,打造光伏、风电装备应用高地。5G方面,加快推进5G与行业应用融合,打造5G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坚实支撑。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领域的高性能医疗器械需求,聚焦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和生命体征监测、先进治疗、植介入器械、康复与健康信息等重点方向,提升高端医疗设备生产制造水平。

专栏10:其它新兴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对接引进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宁圣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高端装备:重点对接引进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重点对接引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5G:重点对接引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

高性能医疗器械: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把握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招引处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产业的项目。围绕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落地。在氢能与储能领域,探索前沿技术多路径融合,引进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动类脑智能产业和未来网络技术的孵化和应用,招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体系化的龙头企业。量子信息方面,量子计算领域,超前布局量子算法、量子调控、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软件及量子处理器等基础应用研究;量子通信领域,与省内外高等科研机构合作,助力量子通信应用落地;量子测量领域,围绕量子科技关联性和系统性,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测量网络。生命健康方面,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指南目录品种,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技术产品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生物农业领域,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

专栏11:未来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氢能与储能:重点对接中船重工集团、富瑞特装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普莱克公司等企业。

类脑智能:重点对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浙大网新集团、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未来网络:重点对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前沿新材料:重点对接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量子信息:重点对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

生命健康:重点对接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杜邦(中国)有限公司、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

(四)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为先进制造配套的信息科技、技术研发、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创意设计、会计审计、建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集团、行业协会、国际性组织。现代物流方面,抢抓国际物流巨头重新布局的机遇,积极对接郑州航空港、新郑机场、明港机场,加快驻马店—宁波港海铁联运,加快布局现代物流业,吸引知名物流企业落户,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铁路物流,积极发展保税物流、航空物流、水运物流、高铁物流、专门化物流,着力打造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商务服务方面,引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的龙头企业,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生活服务集成”社区商业模式,大力发展复合型、体验型业态。现代金融方面,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加强在驻金融资源配置,引进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驻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会展服务方面,以国际会展中心为载体,依托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影响力,搭建我市与国内外交流的桥梁,做精、做专涉农主题展会,推动产业双向开放,进一步提升驻马店市产业知名度,将驻马店打造成世界涉农会议的中心,衍生发展多元会展服务。文化旅游方面,立足驻马店“六山四湖”、“两馆一站”、“两城一寺”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创建、资源整合和服务优化,引进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中原一流的文化传承创新高地、豫南区域消费服务中心。支持外资进入医疗、康养、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优质生活性服务业项目。

专栏12:现代服务业重点对接企业

现代物流:重点对接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联邦快递、大福(中国)有限公司、胜斐迩集团、范德兰德物流自动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伯曼物流自动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

商务服务:重点对接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永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文化旅游:重点对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旅游集团公司、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开元旅业集团有限公司、腾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五)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支持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挡升级,积极引入管理、技术、资金等要素,扩大加工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农产品精深加工知名企业,实施一批高起点、外向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外资投向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农业资源利用、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等领域。推进与德国、以色列等国有关部门在政府合作框架下的现代农业技术合作。

专栏13:现代农业重点对接企业

重点对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核心产业提速、数字转型提质、智慧城市提升为主要途径,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大力引进北斗、区块链、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龙头企业和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推动数字驻马店建设。区块链方面,重点引进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区块链产业规模快速成长扩大,构建形成区块链与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云计算方面,聚焦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大相关企业招引力度。北斗应用方面,积极对接科研单位,吸引一批北斗应用新型研发机构落户我市,促进北斗应用在车辆智能信息系统、农业机械无人驾驶、急事件信息传输、救灾指挥、灾情通信等应用。

专栏14:数字经济产业重点对接企业

区块链:重点对接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云计算:重点对接中企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亚联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北斗应用:重点对接中国科学院、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

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实行产业链招商。吃透国家战略布局、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规律,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招商图谱,着力进行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实现企业集群式引进、产业链接式转移,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立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清单,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服装制鞋、户外休闲用品、生物医药、新型建筑材料、电子信息、5G、现代物流、文旅产业、现代金融业等产业,引育一批引领性“链主”企业和具有“杀手锏”产品的配套企业。

(二)深入推进资本招商。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经验,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做大产业扶持基金,打造良好融资环境,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推动“以资引资”,力争一批投资5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成合作。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招商项目,吸引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落户。

(三)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主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等优势,吸引关联度大、合作意愿强的企业入驻。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进一批同类型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提升招商活动市场化水平。筛选有资质实力、专业化强、信誉度高的专业招商中介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专业化招商新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支持各县区成立市场化专业招商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招聘、市场化薪酬,专职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一支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招商队伍。

(四)务实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企业分析研究,综合分析企业业绩表现、投资趋势、产业布局、与我市产业契合度等,精心筛选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提前做足功课,采用恳谈会、登门拜访等方式,实行大员招商,“一对一”“点对点”进行跟踪对接,提高洽谈对接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五)深化“以商招商”。探索以企引企,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支持本土企业通过业务合作、参股控股、“混改”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和优质项目。加强与市内重点企业对接,定期召开落地企业座谈会,通过经常性走访座谈、优质服务,使其健康发展,以投资商的“现身说法”招商。积极发挥我市驻外商会组织联络功能,以乡情为纽带,建立稳定联络渠道和机制,鼓励支持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归、企业回归。

(六)高效开展驻地招商。市政府驻深圳、上海联络中心切实发挥招商“桥头堡”作用,加强两地合作交流,建立长期沟通交流机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各类企业、商会、协会和驻外机构等的桥梁作用,收集招商信息,跟踪洽谈项目,提高招商实效。统筹协调指导各县区驻外招商工作,加大驻地招商工作力度,实现驻地招商新突破。

(七)开展线上招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规划,设计制作电子宣传册、电子邀请函、电子名片等,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变“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建立长期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线上对接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八)加快“飞地经济”合作。鼓励各县区、各开发区、专业园区与先进发达地区、园区开展对接,支持先进发达地区在我市建设“飞地”园区,吸引重点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落地。加快与先进发达地区共建异地孵化器、异地工业园区,探索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模式,建立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跨区域和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各县区引荐项目到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落户,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联动招商格局。

五、面向重点区域招引承接

(一)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1.对接国家联动机制。对接国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地方招商引资”联动机制,深化与国际组织、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境内各级外商投资促进机构会商合作,搭建精准对接的投资促进交流平台。落实国家和我省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和支持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引资、引技与引智相结合,全面提升我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2.构建全球招商网络。加强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经贸机构、重点企业的联系,定期开展投资促进专题活动。聘请全球知名投资促进机构、重点商协会等为招商顾问,精准对接重点目标企业,量身定制企业招引方案。

3.拓展外资国别地区来源。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机遇,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深化与东盟、欧盟、日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强化对美、德、英等国家招商引资;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精密机械等领域,加强对日韩等国家招商引资;围绕现代服务业、食品加工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我市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围绕文旅、商贸等领域,加强对港澳台地区招商引资。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地区)的投资合作,推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我市,实现共赢发展。

4.举办重大经贸活动。高水平举办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利用“互联网+”打造常态化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发展,建立起国内领先的“中国名优农产品交易”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重大展会活动的投资促进功能,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国家层面的多双边投资促进机制,积极搭建我市与欧盟、东盟、日韩、港澳台的经贸活动平台,举办各类洽谈对接活动。

5.打造高端国际合作产业园。依托各类功能载体平台,创建一批主体功能突出、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国际合作产业园,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产业外资项目落地我市。

(二)加强境内区域合作

1.深化区域合作。以构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为重点,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医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产业。创新京津冀地区战略合作,加强与央企对接,积极承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抢抓央企总部外迁的重要机遇,结合我市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央企总部落户。围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对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

2.举办多元化招引承接活动。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组织河南(驻马店)—长三角、河南(驻马店)—粤港澳大湾区、河南(驻马店)—京津冀等产业专题对接和招商引资推介会,精准推进重大合作项目。各县区根据各自实际,举办好白芝麻产业大会、建筑防水产业大会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合力。

六、构建高质量招引承接平台载体

着力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强化开发区主载体作用,加快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平台,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平台载体支撑。

(一)推动开放平台建设。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驻马店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实现政策联动、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依托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申建中国(驻马店)农业企业跨境小额贸易和个人零售进口试点,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线上平台和线下园区联动发展,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积极申办国家级经贸活动和会议,加强与国际知名商会等平台组织合作,打造一批外向型经济合作平台。

(二)强化开发区主载体作用。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以开发区二次创业为契机,提升开发区发展质量,强化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支持各开发区重点发展2个主导产业,重点培育1个新兴产业。支持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和全产业链掌控能力。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大开发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完善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实施,严控“两高一危”项目。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实施“三化三制”,加快开发区市场化、公司化改革,建设高质量开发区运营管理队伍。

(三)加快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建设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公用保税仓开展业务。探索复制海南自由贸易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推进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对接中欧班列,发挥“驻马店—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优势,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公路物流港无缝对接。加快建设驻马店地区性陆港,推动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沿边港口口岸的战略联合,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四)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平台。构建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返乡创业孵化联动机制,搭建孵化物理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推广平台。完善返乡创业园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加快建设一体化、标准化厂房,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集聚发展空间。持续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建设和示范项目评选,借鉴和复制国内其他地区返乡创业园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园区入选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围绕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及重大农业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乡镇特色工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七、健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招商引资工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等,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实效,在全市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是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责任主体,把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抓、各部门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对重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套行动方案的“三个一”工作法,形成领导分包、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县区主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统筹协调。招商引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推动作用,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顺利开展。发改、科技、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信息资源优势,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行业领域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行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依法依规提供要素保障服务,确保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落地不受要素制约。统战部门、工商联、侨联等用好合作关系平台和客商资源,合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各县区围绕重点产业,研判形势趋势,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谋划招商活动,狠抓项目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形成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一盘棋”格局。

(三)严格督导考核。严格落实“周动态、月通报排名、季度‘三个一批’和集中签约”制度,每周通报一次各县区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活动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各县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每季度开展“三个一批”和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三个一批”活动滚动开展、项目源源不断。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优化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考核办法,以新理念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主导产业项目、重大工业项目考核权重激励,引导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向高质量和高效益方向转变。

(四)强化要素保障。各县区和市直各职能部门提前做好土地、规划、资金、技术、用人、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保障工作,确保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顺利实施。用足用活土地政策,超前争取和储备土地指标,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益。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障人力资源供给。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项目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简化办税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差异化环保管控,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环保的关系,实现投资质量、环境质量双提升。

(五)搞好企业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各类审批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稳定性连续性,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严格兑现向投资者及投资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大力发扬“店小二”服务精神,健全“万人助万企”常态化服务机制,紧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强化问题协调解决。认真落实省“13710”和市“17110”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重点事项推进实效。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六)激发招商活力。全市、全县范围内竞聘、选拔一批骨干、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市、县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一线,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激发活力和动力。完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干部培训机制,定期邀请专家、知名学者等,对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指导,提升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既敢于担当、能打硬仗,又懂经济、懂政策、懂技术、懂法律的复合型专业化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人才队伍。加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促进活动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对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失误的干部,按有关规定给予容错免责。

相关解读:《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政策解读

 (图解)《驻马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