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范性文件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投稿:huoruiqi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2年04月06日

索 引 号: S0001-0203-2022-00838 成文日期: 2022年3月15日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 归集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06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  号: 驻政〔2022〕23号 有 效 性: 有效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驻政〔2022〕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15日

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驻马店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研判商务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树立全省商务工作标杆。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我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推动我市商务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务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商务系统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商务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改革、谋发展,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费规模稳步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开放性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商务事业保持稳步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1.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商务系统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变化,大力培育商贸流通市场,积极引导消费。全市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娱乐休闲、家政服务、托幼托老、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培育形成,全市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多措并举扩大消费。落实国家促消费稳增长要求,多措并举,增强消费信心、完善消费机制、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7亿元,年均增长8.9%,增速连年居全省第一方阵。

——传统商业发展成效显著。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稳步提升,形成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引导传统百货如乐山商场等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积极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新模式,成为中心城区区域消费中心。社区商业布点更趋合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集售卖、代买代卖、代交代存及各种日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现代物流业持续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驻马店中心城区为中心、县域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一中心、县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网络体系,突出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三个重点,一批物流园区项目加快建设,全市现代物流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全市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物流企业1家。恒兴物流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8年度物流业5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10位,入选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百强企业,被评为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第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福和物流被商务部确定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被评为第二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来村网、E族防水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本土电商平台蓬勃发展,已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3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家。全市电子商务网络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9个(含新蔡)、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8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190个,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点体系。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电子商务进农村已在我市实现示范县全覆盖,全市共有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了对31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正阳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县”。按照职责分工,“任务清零、问题清零、信访清零”的三清零目标已完成,电商扶贫五项任务目标全部完成。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0万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19661人,轮训乡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24487人次;培育了452个电商扶贫带头人,带动就业创业2.1万人。“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2255.13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网络零售额816.03亿元,电子商务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2.省内开放领先地区初步构建。“十三五”期间,我市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建设,成为省内开放的领先地区。

——扩大开放政策保障加速实施。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开放战略和对外开放工作总体部署,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外商投资法》宣传贯彻,实施负面清单制度,积极主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实施意见》《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对外开放工作考评奖惩方案》《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实施意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贸加快发展意见》《驻马店市财政关于稳外贸稳外资若干政策》《驻马店市“外贸贷”融资业务实施方案》《驻马店市加快外贸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等文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双向开放、深度融合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开放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对外开放载体不断完善。驻马店海关开关运行,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取得实质进展,“驻马店-宁波舟山港号”、“驻马店-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相继开通运营,国家铁路总公司投资兴建的驻马店马庄铁路陆港型多式联运枢纽物流基地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5A级展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技术交流、项目投资洽谈、贸易对接合作的重要平台。成功引进豫满全球、乐贸全球、腾际供应链公司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解决企业市场客户、报关报检等瓶颈制约。

——产业集聚区开放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重点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累计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200多家;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成区面积15.8平方公里,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认真落实国家“稳外贸”决策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预期、增信心、激活力,对外贸易发展稳中提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平舆县户外休闲用品外贸产业基地、黄淮四市纺织服装外贸产业基地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泌阳县食用菌外贸产业基地、确山县小提琴生产基地、正阳县节庆灯饰生产基地、驿城区汽车及配件基地、西平县畜牧机械设备基地等市级外贸产业基地正在培育。外贸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我市具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91家,比2016年增长了46%。“十三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198.4亿元,年均增长17.32%,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外贸进出口额呈现连续快速增长态势,分别达到38%、51%、25.7%,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位、第二位、第三位。

4.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举求多效”的综合性举措强力推进,从政策促进、领导推动、机制驱动、项目服务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招商,招大商、大招商的良好氛围。“十三五”期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家,引进内外资总额3180.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18亿美元,年均增幅达4.99%,超过“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的目标。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由“十二五”期间的6家增至8家。

5.对外经济合作持续发力。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打通驻新欧国际通道,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市场、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河南省荣庆实业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设立埃塞俄比亚帝缘陶瓷有限公司、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在韩国设立多成农业公司、河南尚品食品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膳立方国际(香港)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在吉布提设立吉布提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并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海外仓。东亚、东南亚、中亚、非洲国家和地区成为境外投资新热点。“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437.46万美元,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零的突破。

6.监管服务持续加强。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重要商品统计监测工作有序开展。截止2020年,全市纳入的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等监测企业共计143家,比“十二五”期间增加46%,基本覆盖各类型企业。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监测系统上报率100%,及时率100%,为党委、政府掌握市场供求监测、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持续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销售假冒伪劣油品行为。综合运用新建、规范、改造、提升多种方式,建成投运一批加油站。目前,我市已有569座加油站、点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保障了成品油市场供应。

7.抗疫情抓保供促消费卓有成效。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商务局党组带领全市商务系统,抗疫情、抓保供、促消费、稳增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商务系统秩序保卫战双战双赢。市商务局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力抓好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供应的统筹协调工作,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市场保供工作,确保“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价格稳”,保障了疫情期间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疫情有效控制后,全面推动批零、汽车销售、住宿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成品油销售、物流等商务流通各行业的复工复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措施,组织起草《驻马店市促消费稳增长若干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牵头组织实施驻马店市电子消费券和银联“云闪付惠民消费券”发放工作,组织商超、餐饮饭店等1000余家本地企业参与,累计发放消费券近7000万元。积极推动各大型商超开展“网上购物,送货上门”消费服务;推动餐饮企业开展“电子点餐,第三方平台送餐”服务模式。发挥电商优势,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累计进行直播活动2761场次,直播带货金额1.54亿元。

“十三五”时期,驻马店市商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发展动能有待增强。疫情凸显出传统商贸业发展滞后,创新升级有待加强。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商贸流通业区域中心功能有待提升。缺乏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国家面向河南自贸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战略下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尚未充分释放,扩大开放的空间尚未充分挖掘。各县区商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内外贸缺乏融通,一体化进程慢。对外开放服务国内大市场构建功能薄弱。商务工作亟需迅速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商务发展条件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迎来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全球化面临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全球多边经贸谈判停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贸摩擦加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从关税向全方位领域蔓延呈愈演愈烈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塑,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内向化转变日趋明显。国际大循环出现不畅、动能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突破为拓展国际投资贸易提供了新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品质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日趋明显,消费动能加快转变,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中长期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思路。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打造国内大市场,培育和壮大内需市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导向。各地重视并抢抓培育扩大内需市场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未来内需市场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

从我省看,随着我国区域格局加速分化和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我省面临的“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压力空前加大,迫切需要不断巩固传统优势,积极争创先行优势,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我省动能转换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将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新经济场景优势。我省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平台联动效能发挥不充分,迫切需要变外部压力为内生动力,整合构建更高能级的开放载体,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我省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上区位优势明显,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以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枢纽链接作用愈加突出。每年150万人的城镇化进程、2万多亿元的社会消费水平,使中原市场成为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要地。省委、省政府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 ,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等战略部署。这些为把我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际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我市看,“十四五”时期我市商务发展将面临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全市需要紧抓中部崛起、淮河流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立足打造现代化强市,协同推进“一核一圈两带三极”组团式发展布局,以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线,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充分利用人口、市场、资源、产业、粮食主产区、交通物流枢纽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养壮大区域市场,拓展商务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商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坚持以人民至上作为商务工作开展的根本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主线,以完善商务发展生态系统为引领,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商务发展高质量,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力争全市商务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构建商务经济发展新优势,建成全省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实现商务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

(二)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立足我市商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找准事关长远发展的支撑点、突破点、发力点,实施战略性关键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一是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源。始终把创新摆在商务发展的逻辑起点,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作为驱动商务发展的主动力,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创新商务数字化应用、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对外开放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我市商务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由“政策洼地”向“制度高地”转变,力争在产业生态、企业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二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持质量为本,落实“大商务”要求,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引进高质量项目,扩大优质外商投资规模,加快培育商务经济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商务发展质量。

三是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首要任务。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纲”贯穿到商务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开放和消费联动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现双向投资相互促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大流通、大消费”。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持续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加大交通物流通道网络建设,全面提升我市交通物流枢纽经济能级和开放通道优势。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达成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谋划融入国家加快对外开放、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战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四是把融合发展作为新增动能。强化商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以商品服务相融合、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为重点,拓展发展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在中高端消费、对外贸易、生活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形成商务经济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五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引名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完善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以提升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为目标,不断增强海关服务功能,提效率、降成本,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制度创新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强企业获得感作为首要目标,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驻马店样本”。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聚焦消费、贸易、投资、招商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我市创新、资源、产业、区位优势,持续激发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活力,着力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成为全国商务领域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城市。

——建设强大内需市场实现新突破。传统消费加快转型升级,新型消费比重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商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市场运行和监管更加规范有序,市场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消费流通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2025年达16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1家以上全国性冷链服务标杆企业,培育1-2家冷链物流上市企业;快递物流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业务量达到12000万件;培育建设3-5个有影响力的电商综合物流平台、15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到2025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较2020年提高25%以上。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制度型开放快速推进,更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势凸显,自贸试验区联动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国际农都”加快建设,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内外融通的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能级进一步提升。2025年基本建成中西部领先、更具竞争力的对外开放热点城市,开放强市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

——对外贸易实现新提升。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结构明显优化,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更加完善,贸易通关更加便利化,外贸传统优势持续巩固,外贸竞争新优势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全市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3%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300亿元以上,保持全省前列。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外贸产业基地,4个省级外贸产业基地。

——利用外资开创新局面。投资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力争每年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2—3家,到202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亿美元,五年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26亿美元,年均增长4%以上,达到省内增速前列。

——对外经济合作拓展新空间。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和资源利用能力大幅提高。“十四五”期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以上,2025年规模进入全省前列。

——商务发展环境迈上新台阶。“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大力提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各类企业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审慎包容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和以评促改常态化、制度化,商务发展环境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三、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繁荣消费经济。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推动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安全消费。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从供给侧、消费侧双向发力,从“载体、主体、业态、生态”四方面着手,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消费,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农村消费,建立健全农村商业体系,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提升城市消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和夜间经济,促进城市消费提质升级。完善重点商业街区、社区生活网点布局,推动城市商圈错位发展,倾力打造“商圈经济”,即中部传统优势商圈、东部体验消费商圈、西部健康休闲商圈、南部文旅创意商圈、北部科教服务商圈,做好城市经营文章,发挥中心城区“头雁效应”,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继续大力实施促消费稳增长措施,聚焦重要节日和重点时段,围绕汽车、餐饮、家装、百货、电商、农产品、文旅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支持举办各类商品交易会、食品博览会、文旅产业博览会、特色商品或进口商品展会,以展促销,释放消费潜力。适应消费多元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等新趋势,加快培植互联网餐饮、品质家政等新热点,探索文娱消费、信息消费、共享消费等新消费领域。推动康养文旅融合发展,争创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国际品牌街等项目建设,实施品牌消费引领行动,培育一批品牌消费集聚区,申建品牌连锁便利店重点推进试点城市。开展老字号保护发展五年行动,打造、提升、扶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华老字号,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发新品种,拓展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竞争力。

——着力推动商贸服务消费。推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批发、中介、咨询等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服务模式创新,提振商贸服务消费。加快完善商贸服务业制度、标准体系,重点规范商贸服务企业经营行为。鼓励商贸服务企业以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畅通服务网络。

——大力促进家政服务消费。顺应人口老龄化、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推动家政服务与康养、文旅、幼教、休闲等服务融合发展。支持家政企业负责人、家政服务培训师进入高职院校进修,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建立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开通家政从业人员职业背景信息验证核查渠道。支持中介制家政企业向员工制企业转型。着力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支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家政服务网点,支持新建、改扩建社区养老和托育服务设施,打造一批智慧家政服务社区。

——充分激发餐饮消费潜力。提振餐饮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引导餐饮企业加速转型,鼓励餐饮企业提供半成品式菜肴或上门餐饮服务。有序设置流动餐车餐饮服务网点,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信息化、集约化、多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工作的曝光度、社会知晓度和对餐饮业的信任度。深入挖掘中原饮食文化“宝藏”,保护驻马店餐饮“非遗”。以“寻味天中”为主题,评选“餐饮名店”“天中名吃”,宣传餐饮“名店、名厨、名菜、名点”,打造驻马店菜系,叫响驻马店餐饮品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模式,立足综合商圈打造深夜食堂,立足步行街培育特色小吃精品夜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推广本地特色饮食。

——鼓励“线上+线下”新型消费模式。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加大创新力度,运用新技术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推动线下与线上消费有机结合,加快传统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宅经济,大力倡导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等新型线上消费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新消费模式,为经济内循环注入新动力。

——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监管作用,营造消费者自主选择、企业守法经营、行业规范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消费环境。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绿色消费,创建绿色生活。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对电商、物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的监管,加快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管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持续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成品油市场,促进成品油消费。发挥大型农批市场保供稳价“调节器”作用,加强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以先进技术与组织方式为支撑,供需实时对接的现代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二)推动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建设

——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高水平流通网络,畅通商品服务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扎实推进农商互联,推动城乡高效物流配送试点、农产品供应链试点、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动物流业向农村延伸,申建国家级和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在抓大、扶小、稳链、育新上下功夫,引导龙头流通企业拓展功能,支持品牌流通企业规模化、信息化发展,增强大型流通企业调控市场能力,激发中小商贸企业活力。继续评定市级冷链、快递、电商示范园区并给予资金支持,推进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重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创建省级冷链、快递、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绿色流通,支持绿色配送、绿色仓储和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创新流通方式,促进流通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推进商贸流通业与一、二产业数字化融合,争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示范企业。开展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行动,积极申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试点。

——打造交通物流区位优势。以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为引领,积极对接中欧班列、新郑机场、明港机场、宁波港、舟山港、青岛港,规划布局建设商品集散中心、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节点,推进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公路物流港无缝对接。积极连接中原城市群和武汉经济圈,努力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整合提升现有物流企业,繁荣发展冷链、快递、电商等现代物流,抓好恒兴物流、福和物流、马庄铁路物流园、丰树物流园、准时达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平台建设。统筹传统商贸、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冷藏物流、“第四方物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打造农产品加工及冷藏基地。推进涵盖中心城区的商圈建设,把驻马店中心城区打造成为豫南地区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开展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争创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内陆港”多式联运集枢中心建设。依托已开通的驻马店-宁波港、驻马店-青岛港铁海联运班列,与马庄铁路物流枢纽共同打造驻马店“内陆港”多式联运集枢中心,提升铁海联运班列货运通道能力,为我市产品走向海外市场搭建经济、安全、快捷的物流通道。

(三)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推进商务数字赋能行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全面提升商务数治能力。推动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加快培育数字商务企业,打造电商优质品牌,加强电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平台载体,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建活动,争创更多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

——继续开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提升工程,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进“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培育农产品网络品牌,培育和支持争创国务院大督查激励,支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强县”。对产业基础较好、开展较早的示范县,进一步挖掘农村电商发展潜力。指导各示范县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过程管理,用好财政资金,把项目抓牢办实,让农村电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

——完善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功能。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网点建设,着力破解乡村物流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建档立卡贫困村,确保实现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鼓励村级服务站点进一步开发服务功能,提升电商服务和配送能力,切实解决农民网购难、送货难、服务难的问题。

——搭建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加大与知名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支持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电商平台建设专区或旗舰店。利用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促销活动,持续推进农商互联和农产品出村。积极参加省直厅局组织的产销对接活动。

——引导农产品直播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结合特色产业精心打造农产品网络直播基地,举办县长直播、局长直播、网红直播等农产品网络直播活动,培育本土农产品网红主播,把农产品网络直播体系做大、做实、做强,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鼓励农户借助淘宝直播、抖音等直播平台,整合利用直播平台上的主播资源和内容资源,以数字化和团队化的运作方式,瞄准垂直领域做专业化的农产品直播。做好规范化管理,引导农户注意直播带货过程中竞争手段、主播言行举止、介绍用词等的正当性。鼓励农户大胆创新直播形式,探索鲜活有趣的直播方向,强调与受众的互动,避免程式化的农技知识讲解。

——培育本土电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把培育电商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在政策扶持、规划发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的本土“龙头”电商企业。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结合乡村振兴政策方向,着力打造县域产业电商“龙头”。大力支持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综合类电商平台或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建设,推进行业电商、县域电商、网购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创新电商等特色平台建设。

(四)优化区域商业布局

——完善商业布局。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渠道下沉为主线,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推进城市商业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做好商业网点规划,推动城市商圈错位发展,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推动城市商业资源下沉社区,积极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稳妥有序推进现有步行街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打造城市消费地标,彰显城市底蕴。

——促进传统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引导传统百货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成为集购娱食游一体化的多业态经营模式。加快皇家驿站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大型商场等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运用新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的多渠道拓展和资源整合,通过数据平台、会员体系平台、微信和手机客户端服务平台,实现跨渠道相互“引流”和“联动营销”。进一步发展线上渠道,通过线上店铺装饰、虚拟货架布局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真实、舒适的消费空间。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端商品、时尚品牌,突出品牌凝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规划建设新的商业综合体。在北部新区、西部山区、东部工业区、南部老城区扩大升级城市商业综合体。鼓励设置精品超市、多品牌集合店、时尚品牌专业专卖店等时尚业态,集聚智慧家居、数码产品体验店等体验式主题业态,以及儿童主题相关业态、休闲娱乐业态,实现多种业态有机衔接。注重引导新建商业综合体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打造品牌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加快商街提档升级,推动设施改造、品牌集聚、业态互补、错位发展。结合各自的区位条件、文化资源、建筑形态等优势,提升现有商业街区的独特性和差异化。重点推进几个传统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争创省级、全国示范步行(商业)街。通过引入无人驾驶、智慧家居、VR体验等现代服务业,传递时尚感,带动衍生消费。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创立“一站式”消费购物体验,提升场景与智能服务水平,打造各具特色的一站式综合性商业步行街,为驻马店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规划建设新的商业街区。将国际视野、中国元素、驻马店文化融入商街建设,规划发展一批时尚特色商街、文旅创意商街、特色商品小镇。赋予新建商业街文化内涵,展示地域特色,实现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彰显驻马店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和人文感知。坚持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推进商旅文联动。

——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创新发展社区商业新模式,把原先仅售卖商品的社区便利店逐步改造提升为集售卖、代买代卖、代交代存及各种日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扩大社区消费。鼓励专业型商业企业面向一般社区居民,开展水果、海鲜、时蔬等食品和快速消费品的日常定制配送服务。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加快布局共享经济、无人商店等新业态。依托社区公告服务集中区,协调社区商业的业态、品类和服务半径。深入推进社区商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商业配套,合理布局商业网点,避免无序竞争。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开展连锁网点建设,大力发展连锁零售便利店等社区商业。

(五)打造对外开放热点城市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发挥开放腹地作用,打造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开放引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开放政策制度体系。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展贸易投资融合强链行动,强化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开放载体空间支撑体系全面升级,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热点城市。

——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四路协同”战略,以多层次开放平台为支点,建设新型国际化物流枢纽、国际贸易中心。加快完善驻马店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础设施,积极申设中国(驻马店)农业企业跨境小额贸易及个人零售进口试点,启动明港机场临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参与申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及中国-印尼、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一带一路”合作示范区。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际组织在驻马店设立办事机构,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畅通国际合作渠道。提升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品牌效应。

——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进一步完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驻马店联动发展区建设总体方案》,依托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遂平县产业集聚区、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确山县产业集聚区,开展河南自贸区驻马店联动片区申建工作,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实现政策联动、产业协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拓展探索制度创新领域,推进贸易投资规则、标准、监管等制度型开放,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汇集,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示范区。

——加快推进“国际农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强化农产品出口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拓展农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积极申建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合作区”,引导各县区支持农产品加工、农机、种子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农都”建设。

(六)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打造特色外贸产业基地。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全力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抓好平舆县户外休闲用品外贸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国内外户外休闲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国内最大户外休闲企业集聚区。抓好西平纺织服装外贸产业基地等省级外贸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出口业务有较大突破,支持其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出台针对各县区产业集聚区的鼓励支持政策,重点支持驿城区装备制造、西平县畜牧机械养殖设备、泌阳县食用菌、确山县小提琴、正阳县节庆用品、上蔡县鞋类产品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挖掘出口潜力,创建省级外贸产业基地。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外贸产业基地合作对接,整合外贸供应链,扩大特色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申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示范地。

——培育壮大外贸经济主体。落实外贸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外贸企业。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户外休闲产品、花生机械、畜牧机械、优质农产品等产品出口规模。支持企业开展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中小外贸企业。大力培育河南中鑫家具有限公司、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驻马店白云纸业有限公司、驻马店顶志食品有限公司、泗恩喜电子等企业扩大进口,带动以木材、食品、纸浆、电子产品等为原材料的外贸企业扩大进口。发挥涉外法律服务团作用,开展“法律服务进百企”活动,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和涉外法律应对能力,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积极推进外贸金融服务健康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贸易融资产品。抓好“外贸贷”创新试点运行,及早发挥作用,争取新的突破,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对接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度,创新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制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动服务标准对接、服务资格资质互认,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着力增强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组团参加服贸会、大连软交会,开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培训,引进、培育一批服务贸易品牌企业。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突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外投资、高端服务业联动发展。完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政策框架、促进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省级服务贸易龙头示范企业,申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加快数字技术与贸易发展深度融合,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数字强贸。促进贸易主体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数字化手段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国际贸易、物流、支付、营销等市场运营流程云端化、数字化,创建一批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加大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培育,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参与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丝绸之路”,加快发展“丝路电商”。开展跨境电商“十百千万”、规则和标准建设等专项行动,积极申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城市。实施海外仓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多元主体建设海外仓,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方面特色鲜明的代表性海外仓。

——持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收集发布境内外展会信息,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京交会、进博会等境内知名国际性展会和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品牌推广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各类贸易平台。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努力开拓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端市场,争取更多商品进入发达国家中高端市场、大型商家供应链体系,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工程,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构建高效畅通的全球物流网络。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展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行动,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完善营销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

(七)推动招商引资增量提质

——调整招商引资方向。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扩大外商投资准入领域,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顺应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强化高质量、绿色、开放发展导向,调整利用外资方向,大力吸引区域市场寻求型投资、产业集群导向的投资,注重吸引中小型投资项目,做到大型投资和中小型投资项目统筹兼顾。大力提升软硬基础设施质量,健全生产性服务配套、打造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超大规模市场,提升招商引资的区位竞争力。

——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资。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建立领导包联机制,开展招商引资效能提升行动,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坚持精准方略,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储备库,瞄准境内外“头部企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核心节点企业和知名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开展产业招商,吸引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金融保险、现代服务等领域,推动产业稳链固链强链,以引资结构的调整升级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动能。

——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质效。抓住国家放宽银行、保险、证券、教育、文化、养老、医疗、交通、电信、互联网等领域利用外资股比限制和准入门槛的机遇,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大力推动研发、创意、设计、信息、咨询等新兴领域和新服务业态的引资工作。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返程投资、并购重组等新渠道。鼓励国外先进企业通过技术投资、销售渠道入股等方式与本市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支持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中外企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

(八)实现对外投资创新突破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网络,加快与沿线国家部门和重要经贸节点城市等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开展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资交流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提升“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建立跨国民营企业经验分享和境内外对接等交流机制,搭建央企与民营企业合作渠道,推动企业“携手走出去”。

——鼓励优势企业境外投资布局。加大对日韩、欧盟等科技、经济发达国家的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加大对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投资,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低端制造业和采矿业直接投资的基础上,适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产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合作。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企业开展跨境投资与并购,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境外经贸合作区,促进优势产业和易受贸易摩擦影响的产品生产有序向境外转移。支持昊华骏华、平煤蓝天、克明面业、华中正大、王守义十三香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开展跨国投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信息、预警等多方面支持,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属地化经营。

——引导中小企业合作出海。建设和优化境外生产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商贸物流网络节点,带动区域内中小企业入区投资。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项目推介活动,开展对外投资及工程承包项目对接。依托互联网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开辟新的投资渠道。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健全对外投资政策促进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建立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库,及时发布对外投资合作支持政策、风险预警信息,加大向企业宣传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优惠政策力度。促进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以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种方式开展境外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国际新型基础设施市场,参与高标准绿色工程建设,有效带动驻马店市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防风险优环境行动,强化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保障。

(九)推动中国优秀会展城市建设

完善会展业发展协调机制,制定会展业管理办法,出台促进会展业发展措施,健全展会平台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模式,着力推进我市会展业市场化、智能化、数字化运营,打造高水平、专业性、市场化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会展经济,推动建设中国优秀会展城市。积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家重要展会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合作洽谈,承接若干国家级综合性展会和专场活动。协同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招才引智大会、产业转移大会等专业化、特色化展会活动。积极申办重大经贸交流合作活动,大力培育区域性特色展会,搭建可覆盖全国的线上展会平台。巩固提升中国农加工投洽会成果,拓展加工贸易产品展会功能,加强产业对接合作。

(十)营造国内一流商务发展环境

——构建高效畅通的政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提高数字治理能力,稳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压减企业办事的环节、材料、时间、费用。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等制度,保障各类企业在政策支持、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重点围绕企业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物流降本增效、服务业发展、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发展、政务服务改革等领域,出台系列惠企暖企政策。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持续推行政企“服务直通车”“外企服务日”“服务官”等制度。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以评促改,完善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外商投诉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作用,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建设覆盖线上线下企业的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扩大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覆盖面,健全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深化现有信息平台应用。建立完善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引导市场化平台开展信用评价活动。培育发展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支持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行业加快发展。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完善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鼓励商会协会建立健全会员企业信用记录。

——建立审慎包容的安全监管体系。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实行负面清单和审慎包容的监管政策,加强商贸服务业(含批发、零售、家政、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沐浴、摄像业等)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商贸行业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督促商贸流通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对商贸流通企业违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查处。建立健全商务领域新模式新业态试错机制,设置安全阀及红线触发式管理,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则,鼓励企业在试点示范中逐步探索规范相关领域产品、服务及安全标准。优化商务领域新兴产业风险防控机制,科学研判和评估监管中发现的具体问题,通过分类监管、精准监管,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思想旗帜,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对重大商务问题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商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商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促进商务发展的合力。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行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任务分工,推行主要领导对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制度,切实推动项目的引进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注重商务领域各专项规划、县市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组织开展年度检测分析、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在协调企业行为、信息交流、价格协调、专业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商务部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制定出台相关举措。加强商务领域政策研究,以重大政策创新为引领,重点推动商贸转型升级、贸易持续增长、内需消费扩大、开放型经济层次提升,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商务领域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的集聚整合,系统谋划跨境电商、对外投资、内贸流通等政策措施。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研究出台支持开放促进发展政策措施。

(四)人才保障

加强商务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引培并举和能力提升,优化商务人才队伍结构,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参加招才引智活动,拓宽人才来源渠道,大力引进商务领军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及时落实人才待遇。积极拓展各类商务人才培养和培训渠道,有序提升人才培养和培训层次。加强商务领域重点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发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五)资金保障

提高财政资金对商务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消费升级、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商贸服务等关键领域。研究设立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按照事后奖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商业模式转型、业态壁垒突破、双向投资扩大等。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商务领域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信用担保、质押贷款等贸易融资,拓宽商贸企业融资渠道。

(六)法制保障

全面推进法治商务建设,加快开展商务立法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努力将反映商务事业发展要求、体现商务部门职能转变和商务管理方式创新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抓紧研究制定和修订市场体系建设、重要产品追溯、重要商品流通、电子商务、外商投资、商业网点规划管理以及规范市场主体和经营行为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更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修改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规范商务行政执法行为。

相关解读:《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