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59号提案的答复

投稿:市政府办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1年11月01日

索 引 号: S0001-1401-2021-03367 主题分类: 其他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 归集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01日
名  称: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59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驻农复字〔2021〕49号 有 效 性:

 李界峰、张明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发展农业产业体系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经我局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梳理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我市培育发展农业产业体系总体情况

驻马店市是农业大市,全市面积耕地面积1276万亩,常年种植农作物2000多万亩,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和“芝麻王国”美称。“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生产牢固。2020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1575.47万亩,总产量达到821.44万吨。优势经济作物持续向好,2020年全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18.57万亩、总产量164.40万吨,瓜菜面积185万亩、总产量530万吨,食用菌总产70万吨。水产品稳中有升,全市水产品总产9.4万吨,产值13亿元。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加快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实施优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重点发展强筋、弱筋小麦,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2020年全市优质小麦面积发展到544.20万亩,总产达到281.46万吨。打造优质花生、芝麻生产基地。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花生、芝麻种植面积,推进花生、芝麻生产标准化,形成了油脂产品特色品牌。2020年全市种植玉米面积444.12万亩,较上年增加21.16万亩;花生面积513.16万亩,较上年减少2.5万亩;芝麻80.11万亩,较上年减少0.52万亩;大豆36.9万亩,较上年增加0.63万亩。二是发展驻马店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壮大。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调结构、谋创新、强动力、促融合,加快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谱写了农业产业振兴升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篇章。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初见成效。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56个,实现营业收入14.81亿元,利润2.05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2%。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在优质粮油生产、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培育发展3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市依托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平台优势和优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先后引进了泰国正大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壮大了十三香、丰源和普等一批本土企业。2020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10家,实现总产值1884亿元,成功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1。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80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1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58个,其中省级集群21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1919个,总量居全省第一。依法注册农民合作社221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5家,省级示范社87家;家庭农场9097家,其中省级示范场46家。发展省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22家、市级66家。

二、当前全市培育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基础设施薄弱。全市虽然有1276万亩耕地,但其中400多万亩是中低产田,加之缺乏良好的灌溉条件,导致其农田实际可用率不高。农业服务设施薄弱。随着全市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也面临着更高的需求。仓储、冷库、烘干设备等农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不断涌现,加之其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严重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差甚远,这成为了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驻马店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存在不足。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驻马店市一二三产业比例中第一产比重仍然过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较慢,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知名品牌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带动能力不强。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度低,布局分散,缺乏科学合理规划,集群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尽管驻马店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多,但企业经营者掌握新知识少,经营管理能力差,对人才引进、企业管理认识不足,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迟缓,削弱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差,科技支撑不足,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村发展人才严重短缺。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当前农村剩下的就是60后甚至年龄更大的老人和一些妇女,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缺人才、缺技术的两难局面。能人带动能力较弱。目前返乡下乡创业情况看,苗头趋势已经形成,但规模还不是很大,城市人回乡下乡的大气候远远没有形成。基层干部队伍尽管老化,服务能力跟不上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大多数村庄两委班子成员年龄都偏大,能人、年轻人当村干部意愿不高。多数村庄是集体经济“空壳村”,组织号召力和公信力不高,导致村民归属感不强。四是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度较大,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1143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18%,农业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资金缺口大形势没有根本改变。

三、下一步推动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主要举措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一)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明确建设目标与保障措施,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把精准农业、智能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打造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实施好粮食主产区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保护提升耕地地力。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种养业。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重点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优质食用菌、优质草畜、优质蔬菜、优质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三是加快乡村产业基地建设。根据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基地优势,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不断扩大优质专用粮和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围绕主导产业,抓好优势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结合国家、省现代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和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为依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特色的优质专用粮食、优质畜禽产品、优质油料、优质水产品及瓜菜等农业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围绕我市面制品、油制品、肉制品、调味品、乳制品和特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形式形成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三链同构”为重点,着力推进肉、面、油、乳、果蔬五大食品业转型升级。五是发掘乡土特色产品。充分发挥我市悠久的农耕文明,深入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和工艺技术资源,开发一批乡土特色产品。积极发展地方面食、酱菜、小磨香油、卤制品、调味品、乳制品等传统食品业,培育壮大乐器、麦草画、发制品、毛笔等小商品加工业,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将一家ー户的“小作坊”与现代市场连接起来,把 “小商品”做成富民强村的“大产业”。全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切实保护好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芯片”。六是拓展乡村产业多业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环境美、产业兴、品牌响、农民富、生态优,具有浓郁“田园牧歌”风情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健康、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农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生产体系

一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树立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开展粮食和花生、芝麻等高效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品牌认证、“三品一标”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提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依托驻马店市大型加工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递物流企业、电商物流平台等市场主体,集中建设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恒兴、福和、保税物流和恒都、君乐宝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建立覆盖市、县、镇、村的配送网络体系。支持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在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三是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积极构建智慧农业体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整合现有农业生产信息平台或应用系统,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工程,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大数据管理、分析和应用。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依托电商企业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支持来村网、我爱芝麻网等一批本土电商做大做强。四是打造乡村产业特色品牌。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驻”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五是提升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依托国家、省和我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小麦、花生、肉牛等育种、种养、加工、运销等全链条的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研究、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科技水平。

(三)加快构建现代乡村经营体系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持续落实上级各项扶持政策,特别是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培植壮大一批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和联合社,通过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一批规范化合作社。加快实现小农户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先进技术和装备优势的有机结合,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二是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针对当前国内食品加工业面临垄断竞争的市场架构,迫切需要组建大企业集团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竞争力。遵循食品产业发展规律,提早谋划、提前布局,优化整合各种资源,以最优惠的政策措施、最大的支持力度,推进现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兼并联合、上市融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市场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功能和对全市农村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提高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与联合,发展加工流通和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进种养业由种植、养殖向加工流通全面拓展,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服一体、农林牧渔结合、贸工农旅融合的现代种养业,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五是打造乡村产业融合新载体。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围绕“四优四化”和“两个转型升级”,在全市持续开展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及畜禽、白芝麻、食用菌、板栗、花木、中药材、水产品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活动。六是强化财政支持。积极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增量资金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将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向乡村产业振兴聚集,集中力量办大事。构建多元化乡村产业振兴投入保障机制,综合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