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投稿:市政府办2  来源:时间:2018年12月13日

索 引 号: S0001-0203-2018-00798 主题分类: 市政府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8年12月13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  号: 驻政〔2018〕83号 有 效 性: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党和国家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强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保护产地环境,节约利用资源,提升生态功能,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更好满足人民对绿色生态农业需要,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到2020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到2030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保持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8万亩。在确保省定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的情况下,完成国家批准的25度以上陡坡益林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和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任务。到2030年,田园、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斤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全市所有县区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50%以上的县区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到2030年,农产品供给更加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质监局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1.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全面实施农业主体功能区战略,保护好1028.59万亩基本农田,建设管护好780万亩高标准粮田、划定和建设好86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2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泌阳夏南牛、正阳花生、平舆白芝麻、确山黑猪、泌阳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明确确山板栗、中药材,泌阳铜山烟叶、特色林果,上蔡、汝南花木,上蔡、正阳生姜,确山中药材等区域性生产功能。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2.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力布局制度。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加快调整农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实现保供给与保生态的有机统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中心城区,抓好汝南、西平、驿城区蔬菜,确山、遂平瓜果生产,建设一批都市生态农业基地。在西部浅山区 ,抓好确山红薯、板栗、中药材、小杂粮,泌阳香菇、烟叶,泌阳、遂平优质林果等基地建设。在中南部,重点建设正阳优质花生、平舆白芝麻等油料生产基地。在东北部,突出抓好上蔡、汝南、遂平优质花木生产。优化水产养殖业生产布局,加大水库、池塘等养殖水域标准化改造力度,提高养殖产能。。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粮食局、市农机局、市旅游局

3.建立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强化耕地、林地、湿地、渔业水域等用途管控,严控围湖造田、滥垦滥占湿地林地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针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分类推进重点地区资源保护和严重污染地区治理。落实领导干部生态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管控责任。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审计局

4.推行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在地下水过度利用区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严格控制旱改水,加快选育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抗逆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泌阳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创建工作,有效回收利用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等环评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加强对畜禽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对畜禽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合理确定湖泊、水库、池塘等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防控水产养殖污染。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区域农业循环利用机制,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

5.建立贫困县农业绿色开发机制。立足贫困乡村资源禀赋,坚持保护环境优先,因地制宜选择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把贫困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维护、巩固、提升现有“三品一标”基地的基础上,加快贫困县乡特色农产品认证步伐,培育优势品牌,通过品牌带动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引领、品牌影响、精准脱贫。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发挥贫困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

(二)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6.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农产品质量情况,组织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定期对各类别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轮作、间作等措施,阻断或减少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可食部分,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风险管控措施治理修复。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7.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建立耕地休养生息保障约束机制,严禁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推行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轮作休耕制度,大力提倡季节性休闲。到2020年全市新增休耕面积20万亩。在轮作方面,重点推广花生、玉米、红薯、大豆等主要秋作物隔年轮作。大力发展优质花生,提倡花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平原地区实行花生与玉米等作物轮作,丘陵地区发展花生与红薯、小杂粮轮作。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8.完善农业用水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加快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合理用水权益,提高农民有偿用水意识和节水积极性。突出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及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到2020年,全市喷(滴)灌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万亩;到2030年,全市喷(滴)灌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利局、市农业局

9.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开展农业种质资源调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农林种质资源库、畜禽水产种质基因库和资源保护点(场、区、圃)规划建设,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育种,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建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点)建设,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移植保存和人工繁育。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

(三)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10.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统筹协调环保、农业、水利、畜牧、住建、公安等部门,以农业主体功能区保护为重点,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管理机构,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按照农田污染控制标准,完善建立监测体系,严格工业、城镇污染物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和达标排放,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养殖水域等农产品生产区域。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环保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

11.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逐步推进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的农业投入品生产。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12.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严格依法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建立秸秆和农作物废弃物收集、清运、处理机制,建立“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四级责任体系,以及市、县、乡三级督查机制,建立从严管控、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的奖惩机制等。坚持市场导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通过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积极探索总结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新技术,不断完善秸秆收储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坚持以制度化机制固化工作成果,推动工作落实的常态化、长效化和规范化。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3.建立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意见,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开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试点工作。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分类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肥和清洁能源生产。支持大型企业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对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的企业给予适当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处理厂,不断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效果。依法落实规模养殖场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将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各级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14.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自2018年起,在上蔡县、正阳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销毁制度。在西平县、汝南县推广加厚地膜应用和机械化捡拾,开展农膜区域性回收利用示范,全面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及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率。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农机局

(四)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

15.构建田园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合理确定种养规模,建设完善生物缓冲带、防护林网、灌溉渠系等田间基础设施,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实现农田生态循环和稳定。优化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拓展农业的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多种功能,打造环境美、产业兴、品牌响、农民富、生态优,具有浓郁“乡村牧歌”风情的田园生态系统。到2020年,全市力争创建30个田园综合体。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逐步将全市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

16.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把水生生态保护修复纳入“河长制”,科学划定河流、湖库限捕、禁捕区域,落实淮河(驻马店段)流域禁渔期制度,在薄山、板桥、宿鸭湖水库和淮河流域(驻马店境)支流全面实行禁渔期禁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建立大型水库绿色散养机制,开展捕捞限额试点。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每年放流鱼苗55万尾以上,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实施河湖水系自然连通,依据《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条例规划确定河道砂石禁采区、禁采期。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

17.实行林业和湿地养护制度。建设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化林带。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建立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和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健全湿地用途监督管理制度和监测评价体系。严格保护宿鸭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湿地,完善各级保护网络建设,到2020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市农业局

(五)健全创新驱动与约束激励机制

18.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联合攻关,在高效种养业、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教体局

19.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严格按照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实施办法,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机制。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绿色信贷及专业化担保支持力度,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产品。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并监管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资源节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净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金融办、市畜牧局、市环保局

20.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稳步实施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正阳花生、平舆白芝麻、泌阳夏南牛、泌阳香菇、确山黑猪等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瓦岗红薯、邵店生姜、留庄大米、宿鸭湖鲢鱼等特色品牌,打造王守义十三香、一加一面粉、王勿桥醋等企业品牌。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

21.落实绿色农业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研究农业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打击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环保局

22.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推进耕地、水、气候、农业生产废弃物生物资源、产地环境以及农产品生产、市场、消费等农业资源数据采集、更新信息监测体系,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加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时监测报告,科学分析评价,及时发布预警和通报监测信息,定期监测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

23.健全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乡村振兴和农村绿色发展要求,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和“两专型”农民培训“四个计划”,努力提高农业人才创业创新能力和引领带动能力。把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培训范畴,培育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其率先开展绿色生产。健全生态管护员制度,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地制宜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市人社局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内容,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二)树牢绿色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开展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科学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抵制奢侈、低碳循环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强化考核奖惩。依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适时开展部门联合督查。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对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