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特色农业助推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投稿:市农业局  来源:时间:2018年11月06日

索 引 号: S0021-0301-2018-00065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8年11月06日
名  称: 特色农业助推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文  号: 关 键 词:

特色农业助推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农业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依托,项目示范带动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了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的进程,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是指除大宗农作物以外的具有本地区域性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和鱼类养殖生产。我市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素有“中原粮仓”、“豫南油库”和“芝麻王国”之称,以油料、花木、蔬菜、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市特色农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占农民收入的46%左右。一是花木生产。全市花木种植物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上蔡、汝南、平舆、遂平县和驿城区,集中连片、规模生产。其中,上蔡县有25个乡镇从事花木生产,种植面积8.6万亩。二是食用菌生产。我市已初步形成以香菇为主,多种菌类型品共同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格局。常年食用菌产量30万吨,产值35亿元左右。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泌阳、遂平、西平、确山等县的35个乡镇。泌阳县是“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年产各类食用干鲜品8.8万吨,总产值在10亿元。三是花生产业。我市是河南省最大的花生生产集中产区,面积产量均占全省1/4左右,常年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总产在90万吨,正阳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在130万亩,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四是白芝麻生产。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外贸芝麻集中产区,面积常年稳定在85万亩,产量6.2万吨,分别占全国和全省的1/31/2,其中平舆县是我国著名的白芝麻生产大县,常年种植25万亩,产量1650万公斤。五是蔬菜产业。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150万亩,总产量450万吨左右。截止目前,我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9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0个,绿色食品6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分别是正阳花生、西平小麦、上蔡邵店黄姜、崇礼红薯和无量寺高青萝卜。另外,全市常年小杂粮种植面积200万亩。中草药栽培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值近2.6亿元。全市可养殖水面52万亩,年水产品产量11万吨。

二、存在问题

1、特色农业发展不平衡。我市特色农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整体档次偏低,知名品牌少,较大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特色农产品总量大,但优质产品较少、加工水平较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如我市花生生产总量虽大,但没有形成品牌,影响了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2、品牌化意识淡薄。我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200个,80%是土特产品。申报认证这些产品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认证后又被束之高阁。申报认证一个品牌,有效期只有三年,三年以后就自动失效。如再想打起这个牌子,就需要重新认证。有的企业不注重品牌申报,有的申报认证后,不注重发挥品牌作用,从而影响产品的经济效益。

3、政策资金支持不够。由于资金不足,优质特色农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尤其是中小龙头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窄。科技支持力度不够,为特色农业发展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起点低,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亟待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1、注重规模发展。一是抓好产业基础配套建设。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要抓好特色农业规划区内道路、供水、供电、温棚、圈舍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整区域配套开发。鼓励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和整流域开发,提升规模化水平;采取争取项目扶持与农业货款支持相结合的办法,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鼓励申报无公害、绿色和名优特色品牌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总结编制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地方标准体系,积极开展产品和基地标准化认证,推进生产标准化。

2、努力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其化解经济纠纷、研究拓展市场、带动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鼓励农业协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展示展销、“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工作。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开发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制定更加明确的优惠政策,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发,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发展投入机制,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的后劲。

3、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和投资力度,扩大农村信用小额贷款支持种、养、加生产专业户,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广泛建立信贷担保机制。市县尽快建立信贷担保机构,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从市级层面破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规划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加大特色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商资本等投资开发特色农业,全方位拓宽农业发展融资渠道。

4、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精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是提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在我市特色农业产业中,对筛选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如大型芝麻、花生、食用菌、蔬菜生产基地和企业,使其不断做大做强。三是大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

5、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和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组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二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支农工作力度。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示范、培训,大力推广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各类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三是提高生产经营者综合素质。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加快农业人才建设,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第一资源。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科技户、生产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定期对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户、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等科技培训,向他们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结合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发展实际,努力培养更多懂市场、会经营并能走出去的复合型农产品销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