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直播间

胡新功就人才发展改革若干问题答记者问

投稿:wh  来源:时间:2018年07月0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工作思想,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我市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政策措施,并于5月9日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围绕深化人才发展改革、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作出部署。

人才强市战略涉及哪些方面?如何操作落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题采访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新功同志。

问: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答:为更好吸纳外来人才、培养本地人才,我们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需求,重点实施七项人才工程。一是“智汇驻马店”人才工程。坚持“差别竞争、重点突破、特色取胜”的工作思路和“引育结合、以引为主”的引才理念,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战略型科学家、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业型企业家为重点,用五年左右时间,重点引进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等符合“豫人才[2017]5号”认定分类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以人才工作为引领,建成一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重点优势学科,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催生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壮大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带动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驻马店智库”建设工程。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广泛吸纳市内外高层次人才,组建专家顾问团队,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智库建设,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新型市、县区“专家智库”。充分发挥智库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重要功能,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项目论证提供咨询服务。积极搭建咨询平台,畅通建言渠道,通过召开专家恳谈会、专家基层行等活动,为各县区、各部门(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咨询论证和智力服务。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柔性引才引智作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岗位租赁、智力众筹、假日专家、客座教授、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会聚人才智力资源。用五年左右时间,使我市各类客座专家年均流量达30~50人次,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客座专家库。

三是“驻马店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研究制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驻马店优秀企业家人才储备库,实施动态管理、跟踪培养。培育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企业培育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搭建政企互联互通平台,畅通企业家参政议政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企业家维权服务平台,完善企业家维权投诉受理工作机制,营造公平正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企业家定期培训制度,设立企业家培训专项基金,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家,开展常态化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与高校对接或举办“企业家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授课,每年培训各类企业家2000人次以上。开展企业家服务提升行动,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实施企业家帮扶救济,激发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形成尊重企业家、激励企业家、提升企业家、善待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四是“驻马店名师”引育工程。大力开展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计划,遴选确定培养对象,明确培养目标、思路和方法,着力打造一支教育教学领军人才队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重金聘请国内有较高声誉的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科研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订单式引进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用五年左右时间,引进培育10名省级名校长、100名省级名教师、3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设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30个“名教师工作室”。

五是“驻马店名医”引育工程。以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水平、适应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引进一批学术造诣高、国内知名的医学领军人才。采取“一对一”导师带教制、集中培训、专项技术培训、进修学习和对口帮扶等方式,培养一批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依托远程会诊平台开展网上会诊、培训,柔性引进优势医疗资源,带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用五年左右时间,引进培养30名以上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200名具有专业特色并有较高诊疗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的医学骨干人才,2000名具有发展潜能、能够熟练应用适宜技术的基层医疗人才。

六是“驻马店工匠”培养工程。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依托黄淮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组建驻马店职业教育联盟,打造豫南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深化院企、院地合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支撑驻马店制造、驻马店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家。

以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熟练、操作技能精湛、在行业内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名匠”为目标,在工业、农业和社会工作领域,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鼓励支持企业设立首席技师,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举办全市技能大赛,造就一批“大国工匠”和“金蓝领”,促进能工巧匠脱颖而出。健全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在创业补贴、技术培训、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带动培育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土专家”和“田秀才”。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表彰20名“天中名匠”、100名“天中工匠”。

七是驻马店人才“回归工程”。广泛吸引驻马店籍、有驻马店成长经历、与驻马店有特殊感情的各类在外人才回归创新创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性强的项目,召回一批企业总部和税源企业落户家乡,促成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实现能人回乡、智力回归、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施大学生留驻倍增计划,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订单式引进等形式,大力引进一批我市急需紧缺的“双一流”大学及省内重点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同时,鼓励支持驻马店籍高校毕业生回驻工作。用五年左右时间,吸引集聚5万名大学毕业生来驻就业创业。

问:在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我市制定了哪些优惠政策?

答:对经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确定为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由市组织人事等部门按规定办理引进聘用手续。这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协议)的,除在职称评定、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照顾外,还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是对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A类),给予100万元安家费,提供5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每年给予两万元岗位津贴,差旅费实报实销。

二是对于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B类),给予60万元安家费,提供2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每年给予两万元岗位津贴,差旅费实报实销。

三是对于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原学者、省“百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C类),给予40万元安家费,提供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每年给予1万元岗位津贴,差旅费实报实销。

四是对于具有普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D类)给予一次性综合补助10万元~20万元。另外,夫妻双方同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按照补贴标准高的一方全额、另一方减半计发。

同时,我们还将启动驻马店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机制,根据人才实际情况,妥善解决住房和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问题,为其创造优质便利的环境。

问:聚才更是为了用才,我市在用才方面实施哪些保障措施?

答:在用才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事业平台的提供、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

一是建立驻马店市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市政府依托黄淮学院,建立驻马店市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位一体,打造开放合作的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作为引进培育人才的“蓄水池”和“输送带”。功能定位:概括为“一个智库、二个基地、三个平台”。即:高端科技智库、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和双创基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

二是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任务协同攻关、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运行项目进行奖励,将引才用才情况作为绩效评估、考核评价和项目申报的重要指标,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经费支持。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驻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创新创业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经市政府同意后可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重奖。将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市级拔尖人才评选范围,给予相应待遇。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研发机构,柔性引进院士等高端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对我市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带动作用,对建站成功的,市财政局分别一次性给予院士工作站50万元、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万元奖励。

三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推动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培训、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加快建设驻马店市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以集聚产业、拓展业态、孵化企业、培育市场为核心职能,吸引一批国内知名猎头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打造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四是强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我市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和中试基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技术攻关。加大对科技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科技信息平台和开放性研究开发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吸引市内企事业单位入驻创新创业园,联合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探索专业对接产(行)业、教学做评紧密衔接,带动和引领办学转型,主动适应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托国内高校资源,建设一批专业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显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积极吸纳大学生来驻实习实训,引导大学生了解驻马店、认知驻马店、热爱驻马店、扎根驻马店。用五年左右时间,建设100家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家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5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每年吸纳5000名以上国内高校大学生来驻实习实训。

六是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境外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建立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其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可享受国内人才同等待遇。加强引进海外人才载体建设,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大对留学人才创业扶持力度。

问:我市在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为了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我们将在平台搭建、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加强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采取自建、联建、引建等方式,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研发平台。对经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科技合作基地、新型研发机构、检验检测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依托黄淮学院建立驻马店市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鼓励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各类企业研究院,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科研与技术合作、课题攻关、委托开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在生产一线快速转化。对经认定的市级优秀企业研究院,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助。

二是鼓励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对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且项目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有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条件的人才(团队),经市科技、市工信等部门进行评估认定后,在相关扶持政策及资金资助上实行“一事一议”。对承担有符合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或课题的引进人才(团队),给予国拨经费的5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引进人才(团队)在驻工作期间获得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奖项或人才荣誉称号的,给予国家或省(部)奖励金额的1:1配套奖励。对新获得的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和金奖,分别给予1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的省政府专利奖一等奖和特等奖,分别给予5万元和10万元奖励。

科技、发改、工信等部门在引进人才(团队)申请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科技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或专项提出申请另行安排专项支持资金。有关部门应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成果申报、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

三是鼓励支持引进国外人才或智力项目。引进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专业技能的外国专家或专家团队,在我市从事重大科技攻关、技术指导、合作研究和国外成熟技术产业化推广等引智项目,项目执行完毕后经专家组考评认定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助。支持已经获批的国家和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单位)建设的引智项目,每年对基地(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按照“奖优退劣”原则,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地(单位)给予两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批准的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按照国家下拨引智经费要求,给予国家资助金额1:1的比例配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