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南要闻

河南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观念变了环境美了

投稿:xmx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8年04月25日

4月23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样,家住南乐县近德固乡睢庄村的村民李晓艳,把家里的垃圾打包整理好,放进了摆在胡同口的垃圾桶里。随后,一辆三轮车过来,把桶里垃圾运送到村北三个只露出“脑袋”的“大蘑菇”——垃圾地埋桶里,地埋桶有效避免了垃圾异味四处飘散。“现在村里可干净了,大街有人扫,垃圾有人收,农村环境不比城里差。”李晓艳说。

如今在南乐县农村,随着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治理的推进,人居环境美了,农民观念变了,百姓心气顺了。这只是我省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喜人变化。

“剩饭剩菜算可腐烂垃圾,扔到这个筐里;塑料瓶算可回收垃圾,就扔到这个筐里。”在南乐县寺庄乡岳村集村,岳大爷指着院里两个垃圾筐,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解着垃圾分类知识。这两个标注着“可腐烂”和“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筐,是由政府统一免费发放给各户的。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南乐县在全县12个乡镇选择30个村庄,作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寺庄乡岳村集村正是该县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的试点村之一。

为了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农家,南乐县结合农村实际,制作了简单、易懂、易学的宣传画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针对“什么样的垃圾能够回收卖钱,什么垃圾可以发酵堆肥”,专门印发了宣传手册,统一发放给每家每户,并把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的详细流程图和垃圾分类的明白纸张贴在了村务公开栏上。他们还通过制作墙体漫画,让村民们更直观地了解,同时定期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讲,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浓郁氛围。

村里的垃圾有人扫、有人运,家里的垃圾可分类、能回收……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后,试点村的生活垃圾生产量明显减少了很多。根据跟踪统计,每天可回收垃圾占总量的15%~20%,可腐烂垃圾占20%~25%,通过分类处理,垃圾转运量减少40%左右,更便于资源化处理。

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是2018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继去年对10个省直管县市进行省级达标验收后,今年年底前,每个省辖市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要完成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任务,全省共计62个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要达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本报记者 谭勇 本报通讯员 冯文丽 温威)

新闻1+1

今年62个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要达标

4月22日,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省住建厅等11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18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之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今年年底前,我省各省辖市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要完成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任务,62个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要达标。

根据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等62个县(市、区)要按照“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的要求,全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具体而言,6月底前,这些县(市、区)的村庄要按照总人口数不低于2‰的标准配齐保洁员,建立完善的村庄保洁机制,同时全面完成区域内乡镇、村庄小型堆放点的陈年垃圾清理任务;9月底前,这些县(市、区)要完成所有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和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任务;10月底前,初步形成“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行体系。(记者 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