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物流业转型发展三个工作方案的通知

投稿:市政府办2  来源:时间:2017年12月12日

索 引 号: S0001-0205-2017-00818 主题分类: 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7年12月12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物流业转型发展三个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  号: 驻政办〔2017〕139号 有 效 性: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冷链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驻马店市快递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驻马店市电商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四届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1月29日  

驻马店市冷链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号)精神,推动我市冷链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制定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为方向,完善落实行业标准和支持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补齐软硬件短板,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领军企业,打造 “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原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强市。

(二)工作目标。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链条完整、设施先进、标准健全、服务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驻马店冷链物流节点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冷链流通水平显著提升。我市果蔬、肉类、奶类等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0%、50%和60%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50%、85%和80%以上,可追溯率达到30%、65%和65%左右。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断提升。全市冷库总库容达到200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车保有量超过1000辆,加快推广末端生鲜快递柜。

冷链物流企业实力明显提升。培育3—5家中原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积极推进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和生鲜电商交易平台建设,新增1—2家冷链物流上市企业。     

冷链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全面推进冷链国际化进程,着力与郑州航空港、中欧班列对接,大力推动鲜活农产品出口,冷链货运进出口业务量显著增长。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全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冷链物流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依托驻马店交通和区位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构建以驻马店中心城区为中心、县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一中心、县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

实施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城市低温配送中心建设、冷链共同配送产地冷库建设农产品配送直销平台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冷链质量追溯和安全监管等七大工程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规划局、交通局,各县区、各部门应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规划制定2017年底前完成)

(二)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根据冷链物流行业特点,依托产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力度。重点在中心城区建设第三方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福和物流、恒兴物流、驻马店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在泌阳县建设以食用菌、牛肉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中恒迅大供应链物流园、泌花食品物流产业园、伊顺苑清真产业物流产业园建设;在正阳县建设以花生、食品加工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君乐宝冷链物流园建设;在平舆县建设以芝麻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中原农博会物流园建设;在西平县建设以食用菌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食用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在确山县建设以羊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确山县羊产业物流园建设;在上蔡县建设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上蔡县天一食品冷链物流园、红太阳商贸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在遂平县建设以食品加工、医药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遂平农产品加工综合物流园、众品物流园、大河医疗集团尚林医药物流园、遂平宏达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在汝南县建设以蔬菜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加快推进中合农发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规划局、交通局等负责)

(三)推广冷链物流标准化。推广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

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认真落实冷冻食品、生鲜肉制品、乳制品等冷链物流温度监测技术要求与规范,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争创国家和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或区域。(市质监局、商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畜牧局、行业协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在冷链物流领域全面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 600mm×400mm 包装基础模块,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市商务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畜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9年完成)

开展冷链物流对标行动。在冷冻食品、生鲜肉制品、乳制品行业每年选择1—2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强化标准的执行和监管。鼓励行业组织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达标测评与监督检查。(市质监局、商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交通局、农业局、畜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四)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信息整合,推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冷链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温控和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冷链产品质量追溯和全程温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以生鲜乳、畜禽、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全省组织的追溯试点申报工作,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逐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食品冷链物流温控追溯平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局、畜牧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20年完成)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冷链平台。支持福和、恒兴、恒都、众品、鑫长源等物流企业建立多温区仓储+共同配送+冷链宅配的城市冷链共同配送体系,打造仓配一体化平台。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农批市场与城市配送企业加强协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冷链产品配送直销平台。(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委、供销社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20年完成)

(五)开展农产品新鲜直供工程。借助冷链物流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

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跨境贸易。依托冷链相关功能口岸建设,鼓励开展花生、食用菌、芝麻、羊、肉牛、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跨境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努力培育农产品跨境贸易龙头企业。(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20年完成)

推动农产品原产地直采直销。支持发展“农批零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及“电商+冷链物流”等生鲜农产品零售模式,建设城市大型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打造以“生鲜直通车”为标识的生鲜配送物流体系,到2020年,培育1—2家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加快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建设。加快新建一批产地冷藏冷冻初加工储存设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粮食、果蔬、水产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产地预冷、分拣加工设施的冷藏保鲜气调冷库、配置封闭式站台的低温库和具有恒定温湿度的冷库。(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六)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积极与郑州航空港、中欧班列对接,完善多式联运场站设施,实施冷链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推动跨境贸易平台快速发展,扩大冷链产品空陆联运规模,扩大冷藏集装箱甩挂运输公铁联运规模,支持开展冷链“门到门”公铁联运。(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支持福和、恒兴等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控股等方式,健全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冷链网络,发展成为具有省内外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生产流通企业,采取“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的商业模式,逐步完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整合医药行业资源,积极推进药品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八)推动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方式,委托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每年举办1—2次冷链物流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冷链在职人员200人以上。鼓励黄淮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和课程,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合作建设冷链人才实训基地。依托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探索建立冷链物流专家库,支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列入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商务局、人社局、教体局、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九)夯实项目支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全省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库,建立全市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库,原则上国家和地方物流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入库项目,并在用地布局、审批、证照办理方面予以倾斜。各县区要积极谋划储备重大项目,对入库项目严格筛选、动态调整、跟踪监测,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市商务局牵头负责,2017年底完成)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冷链物流业重点项目推进会商协调机制,成立驻马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全市冷链物流业相关规划、重大政策和企业发展,加强对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的指导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加强协作配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市商务局牵头负责,持续推进)

(二)完善政策措施。完善物流园区用地享受工业用地优惠政策,按照上级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商务促进等财政专项资金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互联网+物流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冷链物流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市商务局、财政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引导全市物流企业成立驻马店市物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运行监测、标准实施与宣传推广、职业培训、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共同推动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行业协会负责,持续推进)

(四)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分解事项,建立工作台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重要督查事项。建立冷链全程监控平台,形成部门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齐抓共促的管控态势。定期总结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适时开展政策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工作。(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局等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五)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在统计部门指导下建立冷链物流行业统计制度,研究制订冷链物流行业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数据收集、分析、发布等基础工作。开展冷链物流统计监测,研究发布冷链物流行情指数,及时通报重点产品运营状况,为科学判断行业状况、预测发展态势,指导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依据。(市统计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大冷链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冷链关联的认知度,转变消费者理念,营造冷链物流发展良好氛围。(市文广新局、商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驻马店市快递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豫政〔2014〕47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快递物流业,推动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方案。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目标,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出发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快递物流等现代物流特色产业,完善全市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完善快递服务网络,构建多层次快递物流体系,推进快递物流模式创新,把驻马店建成制度优、成本低、时效强、集疏便捷、运转高效的全省快递物流重要节点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快递物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调控促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创新引领,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鼓励快递物流企业设施、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带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快递物流融入城乡规划、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快递物流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3.强化监管,保障安全。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夯实行业安全基础,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寄递渠道安全。

(三)主要目标

2020年,全市快递物流业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

1.总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规模稳步扩大,业务量达到8200万件,年均增长47%以上;业务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37%以上。建成日处理能力50万件以上的快递(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在黄淮学院等高校建成校园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在大型社区投放智能快件箱或建成社区快递综合服务站点;建成200个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站;行业新增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

2.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建成紧密衔接、统一协调、使用方便、服务优质、技术先进、快捷高效的现代快递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我市在快递服务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增强快件集散交换、电子商务和快递配送一体化的辐射功能,引导各大品牌快递企业区域分拨中心落地,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确保成为全省快递物流重要节点城市。

3.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快递服务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快递物流服务网点覆盖全部乡镇。推进校园快递综合服务中心、智能快件箱、社区快递综合服务站点以及快递物流农村公共取送点等末端网点建设。

4.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年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6个以上,其中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1个以上。全市快递基础网络布局合理,快件多式联运设施完善,覆盖全市城乡的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快递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管理能力、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多品种、差异化、个性化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行业发展初步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以建设全省快递物流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定位,编制全市快递物流业发展规划,形成《驻马店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各县级人民政府也要编制相应的《快递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0)》,做好与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等专项规划衔接;将快递物流处理中心、快递物流园区、快递物流服务网点、快递综合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快递物流基础设施纳入相应规划,布局符合各地实际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017年底完成)

(二)培育引进骨干企业

打造营商环境,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国际、国内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快件处理中心、电商园区、仓储配送中心等。支持我市快递物流企业建设电商园区、智能化分拨中心、生鲜冷库、城市综合配送中心,通过提升服务、优化网络、整合资源,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引导快递物流企业拓展快运、资金融通、保险、租赁等业务领域,不断向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城市末端配送、即时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平台转型,形成多元化业务结构。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物流体系,采用云仓储、智能分拣系统、路径优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快递物流企业与车辆租赁、劳务派遣、末端派送等专业第三方企业合作,降低经营成本,逐步实现轻资产运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邮政管理局、市科技局,各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三)强化快递基础网络建设

加强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枢纽的快件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铁路、水运等快件运输紧密衔接,构建联通内外的高效快递物流网络。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与政府监管、多式联运、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等平台系统对接,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提高快递物流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各环节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分拨中心和营业场所。支持快递物流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鼓励使用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促进快递物流与其他行业国家标准对接。(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委、武汉铁路局驻马店车务段、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四)加快快递园区建设

支持我市快递物流企业建设专业园区、智能化分拨中心、城市综合配送中心,完善功能,增强承载能力,适应、引领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提升发展水平。建设至少1个200亩以上的快递物流专业园区,吸引国内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快件处理中心、电商园区、仓储配送中心等;各县在交通便捷的区域建设占地50亩以上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快递物流企业集聚。(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019年底完成)

(五)发展冷链快递物流

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发展冷链业务,鼓励建设冷库、购置冷藏车辆、完善冷链末端网络。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开展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库,提供专业化包装、仓储、运输服务。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开放末端营业网点,配备冷藏车、冷藏柜等设备,参与冷链城市共同配送。(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六)规范快递车辆通行

引导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等运输工具。为符合规定的快递物流货运车辆市区便捷通行提供支持,推动快递物流企业使用电动三轮车、厢式货车等便捷运输工具派送城市快件,鼓励快件长途运输采用甩挂运输方式;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依法规范快递物流车辆上路行驶。(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七)完善城市配送体系

各县区布局城市快递网络体系,建设城市配送中心,规划布局标准化经营场所,改造城市末端服务网点。推动快递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工程,在学校校区内提供智能快件箱投放基本条件或快件收派场所,为快递投递车辆通行和临时停靠提供便利。在大型社区投放智能快件箱、鼓励新建小区配备专门快递服务用房。鼓励依托便利店建设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末端配送模式创新,引导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共同配送。(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市住房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八)推动快递下乡工程

布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县级分拨中心、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农村公共取送点。鼓励县级法人快递企业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规划布局一批统一规范的快递综合服务站,完善乡镇快递网点功能,搭载电子商务、农资销售、农技推广、农产品储存包装等惠农业务。积极探索县域以下快递物流共同派送,缩短县乡货物运输时效;鼓励农村客运班线搭载快件,实现全市“快递下乡”运输专线全覆盖。结合农产品保鲜需求,通过冷链快递或“运输+落地配”直连产需两端。发挥邮政、供销网络优势,依托乡镇邮政支局(所)、村邮站、供销社基层网点、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基础设施,建设邮政、供销便民服务平台。(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九)加强行业融合发展

引导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出台与电商、农业融合发展的激励政策,为电商企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一体化服务;推动快递物流企业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定制化服务,加快实施“一市一品”项目工程,与农业、商务部门联合推进“一县一品”农特产品进城项目,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推动相关规划落实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研究编制《驻马店市快递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做好与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等专项规划衔接;将快递物流园区、快递物流服务网点、快递综合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快递物流基础设施纳入相应规划。出台配套措施,抓好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督促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优化规划内容,提出系统应对措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完善快递物流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开展快递物流统计监测,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互联网+物流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快递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积极争取、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和发展。(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三)加强行业人才培养

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各类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开展在职培训,研究制定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大力引进优秀快递服务业专业人才。制定保护、留住和吸引人才计划,设立人才开发项目,探索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对照企业岗位实际要求,跟踪企业技术进步,吸引企业全程参与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岗位,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实习的教学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四)强化行业安全监管

加强行业监管。落实快递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安全生产制度,加大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规范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行为,筑牢寄递渠道安全基础。推进快递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明确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安全要求,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健全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配合。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实施“绿盾”工程,推进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筑快件寄递安全监控网络,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12〕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参照河南省邮政业安全发展中心的模式设立市级邮政业安全发展中心,在业务量集中的县区成立县级邮政监管机构,完善邮政管理体系,增强监管力量,保障邮政行业健康发展。(市编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五)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效能。精简快递企业分支机构办理手续,推进快递领域工商登记“一照多址”改革。严格落实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确认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脱钩政策。优化行业市场环境。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建立覆盖政府部门、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综合诚信体系。构建诚信政府,建设诚信企业,引导诚信用邮,营造诚信发展环境。(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驻马店市电商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号)精神,推动我市电子商务物流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布局,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围绕把驻马店建设成全国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和中原地区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市,立足做大做强物流产业,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建设改造一批高水平的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电商物流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电商物流服务与创新能力,使电商物流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二)工作目标。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运作、重点突破的原则,本着“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分步实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功能性设施和末端配送网点。到2020年,培育建设3—5个有影响力的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15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区、15个电商物流分拨中心、20个校园快递综合服务站、 8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500个社区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优化、运作科学、服务优良”的电商物流体系。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500亿元。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电商物流网络布局

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有效整合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资源,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各县要因地制宜,制订并实施本地电商物流发展规划,形成层次清晰、衔接有序、高效便捷的电商物流网络体系。

1.支持建设改造重点电商物流产业园和电商物流分拨中心。按照“驻马店中心城区为中心、县节点、全覆盖”的空间发展思路,各县区建设改造不少于1个电商物流产业园和仓配一体化分拨中心。

支持恒兴物流、福和物流、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与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2018年实现不拆单配送,一仓发全国,实现限时达、次日达、夜间配、定时达、隔日达、极速达和自提服务等功能。

推动我市全面建设中原地区电商物流重要节点城市,实现与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支持驻马店电子商务产业园、福和物流、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泌阳县汇融物流电商产业园、正阳县深豫物流产业园、河南恒丰电子商务物流园、确山县电子商务物流园、平舆青州花卉交易物流中心等园区建设,强化区域中转、集散分拨、辐射周边功能。鼓励我市电商或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电商物流产业,升级改造一批专业配送中心,强化对电商企业的采购、集货、分拣、储存、分拨、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功能。

支持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升级B型仓。推动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升级保税物流中心B型公用型,成为“境内关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有国家海关130号令规定的保税仓储、出口退税、转口贸易、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等六大政策功能。

支持各类园区电商物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先进物流装备应用,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全面提高运营水平。支持在中心城区建设综合性物流分拨中心,完善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2020年培育建设15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15个电商物流分拨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邮政管理局

2.建设电商物流末端配送网点。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快递企业、连锁超市和物业公司、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在中心商业区、办公区、高校、社区、医院等建设一批末端配送网点,推行网订店取、店内寄件。加强末端配送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推广应用公用型智能快件箱,支持企业开发应用送货无人机、智能物流车、分拣机器人等先进物流装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开展电商进社区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校园电商物流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建设20个校园快递综合服务站、500个社区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教体局、邮政管理局)

(二)加快电商物流标准化建设

1.支持物流产业园区发挥重要物流节点作用,加快“铁、公、机、水”一体化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标准化建设,推广甩挂运输、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加快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2.争取电商物流标准化试点。选择基础好、潜力大、物流聚集度高的县区申报省级电商物流标准化试点,以推广标准化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突破口,支持电商及物流企业学习应用托盘共用体系和电商物流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提升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质监局)

3.推广电商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托盘、商品包装、物品编码、装备、作业流程、服务规范等标准,形成以托盘标准为核心,与货架、周转箱、托盘笼、自提货柜等仓储配送设施,以及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载具的标准相互衔接贯通的电商物流标准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协会参与标准化工作,建立电商物流服务网点甄选标准和服务评价体系,推出红黑榜公告制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质监局)

(三)加快电商物流信息化应用

1.支持电商企业充分利用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积极应用世界工厂网、企汇网、鲜易网、中钢网、云书网、中华粮网、买卖全球网、郑欧商城、供销e家来村网等一批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到2020年,培育、建设、引进1—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电商物流综合服务骨干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工商局)

2.推进电商物流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大力推行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推动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公务车辆ETC全覆盖,全面提升车辆通行效率。通过搭载物流末端网点备案登记电子地图系统、物流末端网点收投终端系统、数据信息采集交换系统、快递车辆GPS定位系统、收寄验视信息监管系统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衔接用户、电商、物流等各环节,实现多方信息汇总共享。(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商务局、公安局、邮政管理局、工商局)

(四)构建电商物流发展载体

1.围绕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配套服务建设,积极申建海关、商检、综合保税区等,不断完善我市跨境电商生态圈。积极支持、对接中欧班列(郑州)开展邮件快递运输业务,探索实现我市电商快递等邮政包裹搭乘中欧班列(郑州)抵达欧洲。到2020年,我市电商物流运输效率明显提升,成本显著降低,基本建成辐射中原地区物流中心。(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邮政管理局)

2.建设跨境电商智能物流体系。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鼓励我市邮政物流、恒兴物流、福和物流、申通物流等公司与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宁波港海铁联运等企业进行对接。引进大型、优质物流货代企业,强化国际物流货运保障。利用“互联网+”运营优化、运输协同、仓储交易、物流企业联盟、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探索建立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流程,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支持有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设海外仓、境外服务网点和公共服务平台,或与其他企业合作建仓、仓库公用等多种形式增加海外仓布点,形成全网络仓储,大力拓展B2B、B2B2C业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

(五)加快农村电商物流发展

1.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申报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在我市的覆盖面,提升改造一批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网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到2020年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区)覆盖全市3/4的县(区),建设8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邮政管理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供销合作社)

2.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业务。鼓励菜鸟、京东、苏宁、河南邮政速递、“四通一达”等建设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合理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构建适应农村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改造新型农村电商物流主体。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邮政、新华书店等现有物流渠道,支持供销社、客(货)运站、农家店、村邮站、邮政便民服务网点、云书网服务站等平台开展电商物流服务,构建“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供销合作社)

(六)加强电商物流人才培养

依托我市大中专院校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的电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黄淮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技师学院等建设集教学、实习、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实训平台,拓展电商物流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和培育中高级电商物流人才,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教体局、人社局、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由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邮政管理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规划局、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形成职责明晰、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化电商物流企业行政审批和营业网点审批(备案)手续,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放宽注册登记条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完善电子发票制度,促进电子发票与电子商务税务管理的衔接。鼓励政府相关部门开放物流相关信息,鼓励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物流体系建设经验,带动各县(区)构建网络完善、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的物流快递协同发展体系。

(三)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商务促进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互联网+物流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电商物流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四)完善信用体系。探索电商物流企业等级评定和信用分级管理,支持建立以消费者评价为基础,以专业化第三方评估为主体的市场化电商物流信用评级机制,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五)加强督导考核。对各县区电商物流转型发展情况,强化工作责任,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及时进行检查、总结、督办、考核,形成督导常态化,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强化工作执行力。适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六)落实统计监测制度。在国家现行电子商务相关调查制度基础上,落实省电商物流统计监测制度,逐步完善指标体系、创新调查方法,客观反映我市电商物流行业发展情况,为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